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施甸腌臘季二——玩轉豬肉花樣

施甸腌臘季二——玩轉豬肉花樣

圖文:羅春莉

要怎麼樣才能將豬肉儲存得更久,施甸人是動了一番腦筋的。將年豬利用到極致是施甸人對家人一年辛苦的最大獎賞,玩轉豬肉花樣正是施甸腌臘季里的民間智慧。

一隻整豬,前腿後腿腌漬火腿,一架排骨剁成骨頭鮓,豬頭豬腳豬尾巴熬製做成蘿蔔絲鮓肉,豬舌頭內臟身膀肉煉製滷肉,大小腸揣制香腸……這些腌臘活兒要幹完並不容易,要七八種調味料,三四人團結協作,還要花費幾天的時間,可是這樣的複雜反倒給了施甸腌臘季一種溫馨、幸福的儀式感。

做腌臘的時候,母親的微笑和冬天的日頭一樣,不驕、不躁,眼睛裡流淌的是脈脈的溫情,那是一泓恬靜的暖流,沿著她手裡的腌臘一直流淌,流過味蕾,最後流入我們的心田,便在心裡生出根來。小時候,心裡的根是對腌腊味道的期盼;長大後,這根便遍布全身,你走得越遠,盤根錯節的根系就越發牢牢地羈絆住你前行的腳步,最後盪出的是無邊無際的鄉愁。

蘿蔔絲鮓肉,炒麵是提味的精華。米粒在鍋里翻炒至顆顆金黃時磨成面,滾燙的熬肉水,帶著一層脂肪的油亮和豬肉的余香澆入炒麵後與蘿蔔絲、豬腳、豬耳朵、五花肉混合,在配以腌臘調料攪拌,這個時候的鮓肉還是有幾分暗淡的,母親再倒入一盆辣椒紅油後,蘿蔔絲鮓肉瞬間變得光彩照人。腌臘季里的蘿蔔絲鮓肉無疑是最為精緻、工序最為複雜的一角。

腌臘季里還有一角堪稱「多面手」的腌臘——骨頭鮓。剁骨頭鮓是男人的活兒,拌骨頭鮓是女人的活兒。男女各司其職共同完成一味腌臘。排骨剁段,大把大把的辣椒面、花椒面、茴香面、薑絲入味,少許白酒去腥,與排骨調和,好一番鮮香麻辣,入口大漠蒼茫的粗礦蕩氣迴腸!說它是「多面手」,那是因為能與之相配的食物實在數不勝數。小綠蕨、芭蕉芯可與其相燴;毛豆腐、西紅柿、綠蠶豆、芋頭花可與其蒸燉。正是有了「多面手」,讓原本食之寡淡的食材有了一股火熱的爆發力,將原本食之澀麻的食材變得柔和起來。

腌臘季里腌制最簡單直接但也是最講究技術的要數施甸火腿。食鹽在火腿上反覆揉搓,食鹽分子在手掌的壓力之下紛紛鑽進肉質纖維之中,水分隨著食鹽分子的入侵緩緩排出。力道、食鹽、深露、寒風彼此配合,火腿逐漸風乾,懸掛於瓦房底下。數月之後,取下火腿掛於火塘之上,煙火之氣繚繞著火腿,賦予了火腿別樣的煙熏之味。

施甸滷肉,將腌制入味的肉塊炸黃炸干後裝入大罐中,再倒入精鍊的豬油,冷卻後,一層層雪白的散發著油脂香味的豬油覆蓋著肉塊,肉塊就在這一床白色的棉被之下沉沉地入睡。啟封的時候,用勺輕輕扒開上面密封的白油,豬肝、豬肚、五花肉便露了出來,在油鍋溫熱火候的作用下,覆蓋在滷肉上的白油逐漸化盡,沉睡的香味被密集地激發出來,迅速地在空氣里彌散。

揣制香腸至少需要三人配合,壓、順、穩確保腸子一揣到底。施甸人通常用小腸來揣肉腸,大腸用來揣豆腐腸。揣制香腸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清洗腸子,一根筷子把腸子翻面,舂碎的酸木瓜渣配合花椒,搓洗腸子,只到腥味徹底去除,腸子在陽光下透出誘人的粉紅時才算結束。揣腸子筒支起來,長長的油布鋪起來,白酒穿過腸子進行最後一步除菌後,混合著豬血的肉、豆腐便大勺舀入揣腸子筒,重重的下壓,一股腦跑進了腸子里。揣好的香腸用繩子捆紮,結串掛於竹竿,懸於房梁底下晾乾。

大大小小的腌臘罐,屋檐下的香腸、臘排骨、臘肉……施甸腌臘季里的各種豬肉花樣已經登場了。每年冬天,施甸人樂此不疲地重複著同樣的工序,年年歲歲我們鍾情並執著於施甸的一季腌臘。

該文由保山市旅發委官方微信賬號發送,請關注保山旅遊微信賬號。歡迎朋友們廣泛轉發或分享,如其他新媒體平台或網站需要轉載,請於本平台發出48小時後註明出處轉載。

如何聯繫我們?

關於投稿獎勵?

1、要求投稿信息和圖片都為原創首發(轉帖或者抄襲不予獎勵),內容涉及的一切責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擔,概與保山市旅發委無關;

2 、稿件一經採用,每篇稿費100元,請投稿者務必留下聯繫方式;

3、保山市旅發委具有最終解釋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保山旅遊 的精彩文章:

TAG:保山旅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