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GDP最高的10座城市相繼出爐,這個城市或跌出前五強

GDP最高的10座城市相繼出爐,這個城市或跌出前五強

上海GDP總量首次突破3萬億,在全國城市中穩居第一位,北京、深圳、廣州作為「2萬億俱樂部」成員,依次排在上海之後。最大的「意外」落在天津身上,天津2017年經濟增速腰斬,降到多年來最低點,GDP大概率將被重慶超過,跌出全國前五之列。

天津濱海新區的天津港。資料圖片

【香港商報網訊】上海、北京、天津日前陸續公布2017年經濟數據,中國前10強城市的排名也逐漸清晰。上海GDP總量首次突破3萬億,在全國城市中穩居第一位,北京、深圳、廣州作為「2萬億俱樂部」成員,依次排在上海之後。最大的「意外」落在天津身上,天津2017年經濟增速腰斬,降到多年來最低點,GDP大概率將被重慶超過,跌出全國前五之列。去年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中,目前還未公布2017年經濟數據的有重慶和杭州。

天津濱海新區修改統計口徑

按照2016年全國城市GDP排名,天津以17885.39億元的生產總值,排在全國第五位。當年,天津經濟增速為9.0%,按照這一發展態勢,外界對天津在2017年經濟總量突破2萬億曾經充滿期待。

但1月11日,天津濱海新區宣布修改統計口徑,由註冊統計口徑調整為在地統計口徑,2016年GDP由原來的10002.31億元,調整為6654億元。濱海新區「擠水分」之後,1月19日,天津宣布全市經濟數據,2017年完成生產總值18595.3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6%,天津經濟增速出現大幅下滑,經濟增量為710億元。

由此,在2016年GDP就逼近天津的重慶,大概率將在2017年趕超天津。據計算,2016年,重慶GDP僅比天津少144.8億元,如果重慶能完成2017年提出的增長10%左右的目標,GDP將超過1.9萬億,坐上全國經濟總量第五城的位置。

津多項指標增速降幅明顯

對比2016年和2017年天津市統計局發布的兩份經濟運行數據,可以發現GDP增速暴跌的背後是多項數據增速的大幅下降。

以第二產業增加值為例,2016年,天津市第二產業增加值為8003.87億元,增長8%。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天津市第二產業增加值為7590.36億元,增長1%。

再如固定資產投資,2016年,天津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為14629.22億元,增長12%。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天津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為11274.69億元,增長0.5%。

消費方面,2016年,天津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5635.81億元,增長7.2%。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天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5729.67億元,增速降至1.7%。利用外資方面,2016年,天津全市新批外商投資企業1106家,合同外資額308.26億美元,實際直接利用外資101.00億美元,增長12.2%。2017年,天津全市新批外商投資企業951家,合同外資額264.23億美元,實際直接利用外資106.08億美元,增長5.0%。

近些年,天津經濟增速和總量都一直保持全國領先,其中傳統工業製造業的發展推動力功不可沒。但在經濟轉型升級的換擋區間,工業落後產能更迭困難、經濟轉型緩慢也成了天津經濟進一步發展的掣肘。所以除了要排除水分、擠干水分外,加速經濟轉型、優化經濟結構也是迫在眉睫。

重慶經濟有望邁上新台階

如果把十強城市的2017年GDP數據相加(未公布的按2016年的數據計算),佔全國經濟的比重達到23.3%,接近1/4,對中國經濟的分量可見一斑。其中,重慶經濟有望在未來兩年邁上新台階。重慶2016年GDP為17740.59億元,增速達到10.7%。

2017年重慶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當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為:全市生產總值增長10%左右。按照重慶近年來GDP增速領跑中西部甚至全國的發展態勢,有望在2019年宣布GDP突破2萬億。

2016年,經濟總量排在全國前十位的城市依次是上海、北京、廣東深圳、廣東廣州、天津、重慶、江蘇蘇州、四川成都、湖北武漢、浙江杭州。目前,還未公布2017年經濟數據的有重慶和杭州。據估算,前十強城市應該不會發生變化,但依據天津的下滑和重慶的上升勢頭,料2017重慶將取代天津上升到排行榜第五位。

要看數量更要看品質

不過,GDP衡量的是一個地區經濟總量的規模,一個城市發展得好壞,不能只靠GDP來衡量的,而是還要看效率、看品質。開放和包容,創新和活力,環境和生態,這些才是人們更為關注的城市特質,也是高品質發展越來越重視的質素。

【評論】

中國經濟穩增長態勢持續

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來看,2017年中國經濟總量達到82.7萬億元人民幣,相當於12萬億美元,增長速度達6.9%。比2017年年初「兩會」計劃的6.5%高出0.4個百分點。一年的經濟增量超過8萬億元人民幣,摺合約1.2萬億美元。據測算,這個經濟增量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達30%以上。可以說,2017年中國的經濟成績不差,似乎走出了早幾年持續增長下行的壓力。

去年經濟有三大亮點

有分析認為,2017年中國經濟增長比預期好,主要有三大亮點:

一是出口回暖是經濟增速回升的關鍵力量,2017年中國出口增長又回到雙位數的增長水平上。這既得益於全球經濟全面復甦,也得益於中國出口產品結構的轉型。

二是新動能已逐漸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支撐,2017年新動能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超過30%,對新增就業的貢獻度超過70%。比如,中國「四新」(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還有新產品、新動能,「六新」在過去一年蓬勃發展。新產品方面,需求非常旺盛的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都在50%以上。新產業方面,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長都在10%以上。新業態方面,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28%,非實物商品網上零售增長更快,快遞業務量保持了近30%的增長。不過,這些新產業和新業態儘管增速很快,但總量所佔比重仍小。比如,信息傳輸、軟體及信息服務業,其增長速度最高達到26%,但其全年總值為27452億元,佔比只有3%。即這些新興產業及行業只顯示一種經濟未來態勢,但對當前經濟增長貢獻仍不大。

三是經濟結構改善步伐在加快,農業、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等等短板領域投資快於全部投資,消費已成經濟增長主要驅動力。這些方面,除了社會零售總額佔比大之外,其他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都很小。對於經濟結構的調整,目前肯定是文件上的表述更多於實質性內容。因為,2017年內地經濟增長好於預期,仍然依靠房地產市場,「房地產化」並沒有太多改變。

經濟繁榮在於房地產

從所公布的數據來看,2017年中國經濟繁榮仍然在於房地產市場。從2017年中國建築業及房地產業增長情況,特別是從房地產市場的增長來看,便是如此。因為,2017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0.98萬億元,增7.0%;商品房銷售16.94億平方米,增7.7%;銷售額13.37萬億元,增13.7%。幾個數據看上去不是那樣顯眼,但是在2016年創歷史紀錄的基礎上還在創歷史紀錄。2017年商品房銷售金額及建築業總產值預計可達18萬億元。對於2017年GDP的8萬億元增加額,估計有2萬億元以上是來自房地產業及建築業。如果再加上與房地產業相關的產業帶動,比如鋼鐵、煤炭、建築材料、傢具等,其整個GDP增長貢獻超過一半是來自與房地產相關的行業及產業。從中國20多年來的經驗來看,只要房地產市場繁榮,中國的GDP穩定增長就不會有多少問題,2017年是這樣,2018年也會如此。

內地不是從2016年930房地產市場宏觀調控之後出台了200多次的宏觀調控政策嗎?為何2016年房地產市場的空前繁榮還會繼續?可以說,這些調控政策無論出台多少,但核心是以行政方式來「止漲」,即只是讓房價不能再暴漲,但又不能下跌。那麼作為一個以投資投機為主導的市場,在出台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的城市,住房銷售量會下跌,甚至於急劇下跌,但是價格卻不會下跌,反之還可能上漲。所以,儘管統計局公布的12月份數據顯示一線城市房價有15個月環比下跌,但同比來看,只有個別城市是下跌的,絕大多數的城市同比都還在上漲。一線城市的房價同比還在上漲,二線城市的房價更是會隨之上漲,那些沒有出台房地產調控政策的三四線城市,房價上漲更是正常了。

能夠佐證2017年內地房地產市場價格還在上漲的數據還有,2017年商品房銷售面積為16.94億平方米,增7.7%;銷售金額達13.37萬億元,增13.7%。也就是說,住房銷售金額的增長遠大於住房銷售面積增長7個百分點。住房銷售面積增長仍然是以房價上漲為最大的推動力。也正是因為全國各地房價還在繼續上漲,內地居民就有強烈的動機通過高槓桿融資進入房地產市場。投資者會預計房價上漲的投資收益遠高於住房按揭貸款的融資成本,就千方百計地從銀行獲得信貸。比如,估計2017年個人銀行貸款會達到6.5萬億元以上,增長幅度達16%以上,還是在創歷史紀錄。

今年延續去年態勢

2018年中國的經濟增長態勢仍然會在2017年的基礎上繼續。

一是2018年是政府全面換屆年。從這些年的經驗來看,政府換屆特別是地方政府換屆,新政府都具有強烈地推動經濟增長的動機。可以說,儘管中央政府一直在強調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率,但是沒有一個地方政府會為了提高經濟增長質量而讓本地的經濟增長停滯下來,都會融資快速擴張而增加項目投入。這將成為2018年中國經濟增長上行的重要方面。

二是以新產業、新業態為主導的互聯網等技術生成的新經濟,儘管近幾年出現了爆髮式的增長,但是隨著不斷湧現出的新技術、新產品及新的運行模式出現,這種快速增長的方式不僅不會減速,反之會加速成長,特別是面對14億人口的龐大市場,會引發出更多的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及業態創新。這些方面仍然會成為2018年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

三是2018年內地房地產市場的繁榮仍然會繼續。可以說,對於內地房地產市場,儘管十九大明確要求回到以居民為主導的市場,強調住房「只住不炒」,但是這些政策的強調只是限制房價不能夠再上漲,卻也不希望房價下跌。對於北京及深圳等房價已經炒到天上去的房地產市場,如果房價要回到居住功能,幾乎不可能。也正因為中央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政策包括這樣的一種目標,所以內地各城市出台的200多次的房地產調控政策中,很少有真正遏制房地產投機炒作的政策,而行政性調控政策無所不用其極。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僅住房銷售量稍微下降的城市讓政策鬆綁創造了條件(只要鬆綁住房銷售量又很快上來),而且也讓房價上漲預期不改變及住房投資者不願意退出市場。這不僅可能讓已經出台調控政策的城市重新回暖,也會引導沒有出台調控政策的三四線城市在2018年房地產市場繁榮繼續。

對於2018年內地房地產市場,在沒有出台嚴格區分住房投資與消費,嚴格遏制住房投機炒作的稅收政策的情況下,政府正在以多管道增加住房的供給,比如棚戶區的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設還在加速進行,這些都大大增加房地產市場投資。特別重要的是農村宅基地放開建設租賃性住房市場,這可能引發內地一場新的「造房運動」。

可以說,以這種方式引發的內地住房市場的新的「造房運動」,將徹底改變內地房地產市場的利益格局。比如,它不僅會完全改變政府對土地交易的壟斷,盤活廣大農村宅基地土地市場,更可能給不少農村具有強烈進入這場「造房運動」的動機,一個以農村集體建造的租賃性住房市場可能出現爆炸式的增長。內地這個住房租賃市場出現不僅有利2018年中國GDP增長,也會讓不少農村出現一場新的造富機會,並可能讓這些城市的住房租賃市場的租金逐漸下降,讓這些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出現大的調整,特別是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更是如此。再加上目前全球經濟全面復甦,2018年中國出口增長可能出現加速。受這些內外因素的影響,2018年中國經濟增長仍然會保持在穩定增長軌道上。2018年中國經濟穩定向好是一個大概率的事件。

文易憲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香港商報 的精彩文章:

防金融風險仍為決策之重……

TAG:香港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