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漢隸知多少——《華山碑》

漢隸知多少——《華山碑》

《華山碑》,東漢桓帝延熹六年(163)碑上有四字,有學者認為是「郭香察書」,有學者認為「郭香」是「察書」者,此二說尚待考定。

立於西嶽華山廟,此碑用筆方圓兼備,藏露互見,筆道豐滿厚重,方整沉穩之中多具波磔變化,特別是波挑、波磔這兩個主筆的寫法絕不機械地重複。波挑收筆,有的圓潤,有的方整,有的肥而仁滿,有的瘦而峭拔,於其筆道的粗細變化、波磔跌宕的細微差異那就更多了。

結字上雖總屬橫勢扁方,但每個小部件的寫法也獨具匠心。以「口」字形為例:有的左斜(熹),有的近乎正方(尊),有的上寬下窄(莫),有的上窄下寬(識),有的細腰(明)。

章法整肅、莊重,而筆道、結宇都能追求變化,像樂曲一樣,有沉穩的音樂基調,有主要樂句(波挑、波磔),有主旋律,但其旋律節奏所體現的感情變化卻又是豐富多彩的,由點線、結字、章法所表現的韻律變化的美十分明顯。這正是《華山碑》美之所在。

清朱彝尊題《華山碑》拓本云:「漢隸凡三種:一種方整,《鴻都石經》《尹宙》《魯峻》《武榮》《鄭固》《衡方》《劉熊》《白石神君》諸碑是已。一種流麗,《韓勑》《曹全》《史晨》《乙瑛》《張表》《張遷》諸碑是已,一種奇古,《夏承》《戚伯著》諸碑是已。

惟延熹《華岳碑》,正變乖合,靡所不有,兼三者之長,當為漢隸第一品。」朱氏將《鴻都石經》等歸之「方整」,而將《張遷》歸之「流麗」與《韓勑》《曹全》《史晨》《乙瑛》並列,未必恰當,但對《華山碑》的評價卻是恰當的,《華山碑》的確兼有「方整」「流麗」.「奇古」三種長處,可惜此碑於刻石一千三百多年後毀於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的關中大地震,至今原拓一紙亦為國寶。

如此星鳳僅存、我們在欣賞學習《華山碑》書法之時不能不為之浩嘆!(分享自:書法屋)

--END--

行楷專用毛筆!

六品堂旗艦店, 行楷皆宜毛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毛筆書法愛好者 的精彩文章:

這位17歲的少年堪稱國民好榜樣!

TAG:毛筆書法愛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