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以德報怨,是修行更是福報

以德報怨,是修行更是福報

我們不會是這世界上最慘的,也不可能是這世界上最好的。

嘎瑪仁波切精彩開示節選

修行好與壞,不以學佛時間長短來判定

修行進步的標準是什麼

無論是學佛很久的居士,或是剛入門的新弟子,修行好與壞的標準,不以修學佛法時間長短來判定。

修行是否好,標準在於我們是否將聽過的佛法,實際運用在日常生活裡面;是否能用佛法很好地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矛盾衝突;是否能處理好自己的情緒等等。如果學到的佛法對解決衝突,處理情緒有幫助,就表示我們修行有進步了。

未雨綢繆是必要的

我們不會是最慘的 也不可能是最好的

人生無常,在奮鬥過程中會有很多起起伏伏,未雨綢繆是必要的。順境的時候多想逆境,逆境的時候要多想順境;富貴的時候多想想窮人,窮的時候多想想也許有一天自己能變得富有。

經常用"自他交換"的方式,多站在別人的立場,多角度思考,我們就不會覺得自己在這世上是獨一無二的,我們的角色任何人都在同時扮演。有比我們更不幸的人,就有比我們更強的人存在。我們不會是這世界上最慘的,也不可能是這世界上最好的。

以菩提心作迴向


以德報怨是修行更是福報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突然覺得某個人可能對你有看法,你的內心起了懷疑。那就馬上把功德迴向給以他為首的十方眾生,你對他的懷疑和負面的想法就變了。

他對你有沒有看法,那是他的事。你對他沒有任何惡意,反而願意以菩提心作迴向,這是你自己的修行,是你的福報。這種善根功德一直到你成佛為止,都會不斷增長。

學會常常觀察自己


將佛法運用在改變自己身口意上

學會常常觀察自己,將佛法運用在改變自己的身口意上,就能改變自己的生命,並感受到學習佛法對自己的正面影響。努力堅持這樣的修持,不斷地重複,學習佛法的動力會愈來愈強,信心會在無形中越來越堅固,信心自然也就越來越增長了。

解脫之路,並非一蹴而就


與業力習氣的較量是一場持久戰

與業力和煩惱習氣的較量,是一場需要毅力和耐心的持久戰。我們一而再再而三的深陷輪迴摸爬滾打,既然想出離,就要有持之以恆,與業力和習氣不斷"過招"的恆心。

所有的煩惱習氣,以它們各自的方式表現著。這種沉積,就如同我們在輪迴中沉溺的時間一樣長久。既然我們的煩惱習氣和受業力捆綁的後果,並非因一朝一夕所促成的。那麼在解脫之路上,也並非一蹴而就能夠成就的。

修行遇到來自家庭的阻礙,該如何化解?

功德迴向是治療疑心病的一劑良藥

你的靈魂一直在等你,不要說你從未為他想過

能穩妥把握名利,影響力才更持久

宗教就像超市,人們進去尋找他需要的東西

圖文來源昌列寺 轉載請在文首註明出處與作者

所修功德成遍知,調伏罪業眾敵怨,生老病死波濤海,願諸有情得解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昌列寺 的精彩文章:

放下的方法,即不執著任何事物

TAG:昌列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