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最後的武狀元,出神武功令慈禧鳳顏大悅,聯軍侵華時悲憤而死

中國最後的武狀元,出神武功令慈禧鳳顏大悅,聯軍侵華時悲憤而死

科舉制度是中國隋朝開始實行的,一直到了清朝光緒末年才廢除,延續了一千多年,是世界歷史上延續時間最長的選官制度。科舉制度自誕生開始就對中國歷史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科舉制度是分為文舉和武舉的,不過誕生之初只有文舉,武舉是武則天稱帝後開始實行的,歷朝歷代對於武舉,重視程度沒有文舉那麼高,文舉是三年舉行一次的,上千年都沒變過,不過武舉就要看情況才決定是不是要舉行了,中國歷史最著名的武狀元就是唐朝名將郭子儀,至於中國最後一位武狀元,他的名字叫張三甲,今天小編給讀者們介紹這位最後的武狀元。

張三甲原名張鼎臣,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出生在直隸省保定一戶普通農家。張氏家族世代都有習武的傳統,不過張家一直流傳一個祖訓:習武只為強身健體,不為功名利祿。張家子孫一直恪守這個祖訓,所以張家世代都只是以務農為生,但張家子孫都很有正義感,只要有鄉親父老受到欺負,他們一定會幫他們出頭,所以張家一直在當地很受鄉親父老尊敬。

張三甲是張家獨子,還有幾個堂兄弟,他們從小就在父輩的熏陶下勤學武功,張三甲似乎是天生的練武奇才,他長到十五六歲的時候,武功就爐火純青,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他的堂兄弟沒一個能打得過他,有時候他們在一起練武,全部人一起圍攻張三甲,卻被張三甲幾個回合就全部打倒,當時人人都說張三甲是不是武當派開山祖師張三丰的轉世。

雖然張家時代都不熱衷於功名利祿,但是也很關心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張三甲的父親對清朝的腐敗無能都看在眼裡,而且他也知道國家正在遭受著西方列強的入侵,所以他覺得練就一身武功的張家子孫不應該再置身事外,尤其是中日甲午戰爭後,國家割地賠款,更加堅定了他的報國思想,於是他叫兒子張三甲去參加科舉考試,要是幸運中舉而做官,就可以為國家出力了。張三甲明白父親的心思,就和他的堂兄弟一起報名參加了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的武舉考試。

清朝是游牧民族女真人建立的,女真人就是滿族人的前身,這是一個尚武的游牧民族,是「馬上得天下」的民族,所以歷代皇帝都很重視武舉,每隔三年都像舉行科舉一樣舉行武舉,張三甲就報名參加了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的這一屆武舉考試。

科舉不管是文舉還是武舉,都分為鄉試、會試、殿試,鄉試中舉叫解元,會試中舉叫會元,殿試中舉叫狀元。張三甲和他的堂兄弟們經過層層選拔,最終只有張三甲進入到殿試,所謂的殿試,就是皇帝親自觀看考試過程,現場直接欽點出本次武舉考試的狀元、榜眼、探花。張三甲在殿試中,施展出十八般武藝,其出神入化的武功令在場的光緒皇帝龍顏大悅。經過嚴格的考試後,光緒皇帝親自欽點張三甲為殿試第一名,即狀元,此時張三甲年僅22歲,由於張三甲在鄉試、會試、殿試都勇奪第一名,所以世人就叫他為「張三甲」。

張三甲考取武舉狀元後,直接被光緒皇帝任命為御前侍衛,他官場得意的同時,妻子楊氏剛好為他生下一個兒子,張三甲22歲這年雙喜臨門。不過張三甲的御前侍衛還沒做多久,光緒皇帝就因為戊戌變法的失敗而被慈禧太后軟禁,不僅國家大權被慈禧太后收回,他手下的親信大臣、御前侍衛等全部被慈禧太后革職,張三甲無奈回家務農去了。

儘管張三甲沒有因武狀元而做官,但他仍然對國家和民族憂心忡忡,導致抑鬱成疾。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爆發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當時閑賦在家的張三甲得知八國聯軍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後,萬分悲憤,隨後就吐血身亡,年僅24歲。這位新科武舉狀元張三甲,還沒來得及報效國家就這樣死掉,不得不令人惋惜。

張三甲死後的第二年,也就是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本來又是新一屆的科舉考試,不過清廷卻作出重大決定:廢除武舉考試。至此存在了一千多年的武舉考試正式終結,而上一屆的狀元武三甲,也成為了中國歷史最後一位武狀元。

至於科舉考試,舉行了最後兩屆之後,即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光緒三十年(1904年),也被清朝廢除,至此延續了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度正式畫上句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的人與事 的精彩文章:

中國最後一個凌遲犯,生前為江洋大盜,臨刑前出口羞辱慈禧太后

TAG:歷史的人與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