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詩賞析:《村居苦寒》,看看白居易筆下的「大寒」是怎樣情景

古詩賞析:《村居苦寒》,看看白居易筆下的「大寒」是怎樣情景

《村居苦寒》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紛紛。

竹柏皆凍死,況彼無衣民。

回觀村閭間,十室八九貧。

北風利如劍,布絮不蔽身。

乃知大寒歲,農者尤苦辛。

顧我當此日,草堂深掩門。

褐裘覆紖被,坐卧有餘溫。

倖免飢凍苦,又無壟畝勤。

念彼深可愧,自問是何人。

唐玄宗元和六年(811)至八年,白居易因母親逝世離開官場回家居喪,退居於今陝西渭南縣境老家。期間他身體多病,生活困窘,曾得到一些友人的大力接濟。這首詩就作於這一期間的元和「八年十二月」。

這首詩的前半部分寫的是,在那五日雪紛紛、北風利如刀、竹柏皆凍死的惡劣天氣里,那些白天缺吃少穿,晚上缺衣少被、唯有烤著茅草火靜等天明的貧苦百姓,貧寒交加和悲困愁苦的境況。然而,儘管詩人有不乏在農村生活的經歷以及和農民接觸生活的機會,但畢竟他還有曾經做官的背景,他的生活水準應該是一般百姓難望其項背的。故而他的這些所聞所見,也許只是他看到農民貧困生活的一部分表象以及投射在他心裡的反應,在當時內有藩鎮割據外有吐蕃入侵歷史背景下,百姓們的愁苦應該是遠不止這些的。

詩人在詩的後半部分筆鋒陡轉,寫下了此時的自己深掩堂門,有吃有喝,有穿有蓋,坐卧皆暖等相對優裕的生活。在此寒風刺骨、大雪紛紛的日子裡,自己既能免受忍飢挨餓之苦,也沒有下田耕作之慮,和前半部分農民的生活狀況做了鮮明的對比,深感對其有發自肺腑的憂慮和慚愧,以至於自責地發出了叩問心靈乃至叩問社會、叩問蒼天「(不能救民於水火)我算什麼人」的吶喊。正是基於這種與最底層百姓的明顯反差,敲打和刺痛著詩人並為之煎熬,也才有了反映當時農民苦寒生活的傳世之作——《村居苦寒》。

白居易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歌形式多樣,題材廣泛,以老少皆宜,平易通俗見長。詩人一生創作了許多反映最底層貧苦階層的詩歌。比如有著名的《賣炭翁》、《琵琶行》、《觀刈麥》以及這首寫在大寒節氣的《村居苦寒》等等。在一千多年前,作為一個士大夫階層的封建文人,能以他自己的視角去洞察、體會和同情百姓疾苦,並能為之鼓與呼,實在難能可貴,也很值得如今的我們借鑒和學習。

註:該拙作系原創,圖片來自網路,歡迎光臨指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居易 的精彩文章:

詩詞故事|白居易向老婆婆求教,寫成千古名句

TAG:白居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