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朝廉吏鄭禧

清朝廉吏鄭禧

清朝廉吏鄭禧

翰林院制度不始於清代而以清代為最完備,資料最為豐富,機構最為龐大,品秩最為突兀,規模最為壯觀,是集歷代大成的產物。無論政治地位高低,在各朝各代,翰林學士始終是社會中地位最高的士人群體,集中了當時知識分子中的精英,社會地位優越。

翰林院

唐朝的李白、杜甫、張九齡、白居易,宋朝的蘇軾、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明朝的宋濂、方孝孺、張居正,晚清的曾國藩、李鴻章等等,皆是翰林中人。入選翰林院被稱為「點翰林」,是非常榮耀的事情。翰林學士不僅致力於文化學術事業的傳承,更踴躍參與政治,議論朝政。由科舉至翰林,由翰林而朝臣是科舉時代士大夫的人生理想,是儒家學說中「達則兼濟天下」的表現。明清時期科舉考試均由翰林官主持,形成座師制度,文脈與人脈相互交織,使翰林影響延伸至各個領域。翰林在知識界享有崇高聲望,對社會的方方面面發揮著巨大的影響力。

史上傳說,清朝選翰林有個規矩:當皇帝點誰為翰林時,群臣中須有人出班將跪著的受封者扶起來,以示支持,這叫做「拉翰林」,那翰林也只有經過這麼一拉,才算實至名歸,做定了。清朝到了康熙晚年,官場風氣敗壞,「射門包」(即拉關係、行賄)之事習己為常。當時流行這樣一句活:「階下若得有人拉,事先務必射門包。」

康熙皇帝

康熙六十年間,山西五台縣蔣坊鄉蔣坊村出了個鄭禧(山加喜),此人自幼勤奮好學,少有才藻,不拘繩墨。康熙壬午舉人,戊戌進士,改庶吉士,散館授檢討。康熙有意讓他進翰林院編修國史。鄭禧為人正派、剛直不阿,根本不去給大臣們射門包、送禮。康熙皇帝上朝正式點他為翰林時,誰知連點三次,兩旁大臣林立,卻無一人出來拉扶。面對如此冷落場面,康熙皇帝詫異地對鄭禧嘆道:「朕著意將培植卿,想不到卿人緣如此之薄!」鄭禧俯首直言答道:「只因臣家寒,故無人緣。」康熙皇帝聽後明白了,掃視一下群臣,隨手推開龍椅,快步下階,邊拂龍袖邊說:「朕親拉卿起!」鄭禧謝過皇恩,從容站起。群臣面面相覷,十分尷尬。從此,鄭禧便當上了翰林院檢討。(翰林院檢討,官名,掌修國史,唐宋均曾設置,位次編修,從七品,常以三甲進士出身之庶吉士留館者擔任。)

1702年(康熙 41年)得中舉人,1718年(康熙57年)考中進士。因他文才出眾,文章情采畢至,立論精深,康熙皇帝親閱考卷,大為讚賞,遂選作庶吉士,進散常館進修。1721年(康熙60年),康熙殿試詩賦,鄭禧卸席賦詩,啄物喻事,殿試奪魁。皇帝特點鄭禧為翰林院檢討,負責編修國史。是年,令鄭禧下訪,順至故鄉省親。五台縣知事黃中出衙迎接,邀至私室談話,言及五台山菩薩頂大喇嘛專橫殘暴,盤剝百姓,縣民苦不堪言。五台山台懷鎮的靈鷲峰上,寺廟整體金碧輝煌,絢麗多彩,是歷代皇帝朝拜五台山時的行宮,具有典型的皇家特色,是五台山最大的喇嘛寺院。鄭禧聽後,內心十分激動。他在家居住十餘日,走親訪友,所得甚多。為了進一步了解台山喇嘛盤剝人民情況,於十月間,鄭禧又取道金閣嶺,上五台山訪,進一步掌握了大喇嘛橫行霸道,欺壓青廟,苛剝百姓,踩躪居民,糟踏佛境的罪狀。鄭禧生性剛直,看到大喇嘛不法情狀,深深感到台山喇嘛之累實為五台縣民之災。為拯救縣民於水火,決心冒死直諫,為民請命。

雍正皇帝

康熙六十一年玄燁駕崩,胤禎即位。鄭禧正準備回京復青,新任五台知縣陸長華來訪,共議治邑之事。談及大喇嘛事,鄭禧將草好的奏摺拿出來。陸長華看畢,高興地說:「大人能在朝廷上疏,卑職就好行事了!」鄭禧斬釘截鐵地說:「下官憑頂戴,賭腦袋,也要奏此一本!不除暴虐,死不瞑目。雍正二年,世宗下詔求言。上封事曰:

臣以晉人,得知晉事,則莫急於晉省虧空之累,而民情大可憫也。自噶禮巡撫山西以來,歷年虧空,有增無減,難以數計。聖祖仁皇帝曾拳拳於此,而渺未有清結之一時。今巡撫將各州縣官員,凡有虧空者,俱題明數目,革職留任,勒限一年通完。此其為法似嚴,於國課似為有益。但各州縣之空虧,多則數萬,少亦不下數千,且有虧空之數,反多於正供之數者。一旦限以一年通完,此不出於民而何所出乎?既有限期,各圖補苴,非重加火耗,則遍行借貸,此皆其顯然易見者也。獨有巧為科派之法,擇里長甲頭之能事者,或誘以恩,或迫以勢,令其亂寫紳衿姓名,具呈上憲,以情願急公捐助為名,此固上憲之所樂於批准者也。一經批准,按糧攤派,而其數又溢於虧空之外。虎役四齣,奉憲督催,嚴刑追比,而民不聊生矣。夫以數年荒歉之區,至今斗米不下五六錢,民自謀其衣食不暇,而謂其急公尚義,將誰欺乎?果使民樸而良,畏刑速納,賣妻鬻子,已不堪問。設民頑而刁,竟不畏法,抗官拒役,勢將安極耶?臣愚以為與其苦萬民,不若出一令,立將虧空之員革職追比,而且嚴追其宅門之家人,而且嚴追其腹心之衙役,以其平日借官以取之於民者,今日助官以補輸之國,此亦天理之當然,而人心之所共快者也。大凡長隨衙役,其初本皆赤貧,今計山西各州縣之家人書辦衙役,起家數千金者,不知凡幾。量其家資,於十分之中而追其三,以佐本官之不足,而虧空可立補矣。不然,則不如酌量減免之法,或免三分,或免一半,使彼速完國課,而此後亦不得藉此以累民也。至於目前捐助之累,請敕諭巡撫,凡系批准呈詞,火速行文州縣,已輸納者准抵正項錢糧,正在追比之際者,速行豁免,而晉省之民生得安矣。

臣以台人,習知台事,則莫急於台山喇嘛供給之累,而民情又大可憫者也。自康熙二十二年,奉旨於五台正供錢糧之內,撥銀一千二百兩,為菩薩頂射虎川二處喇嘛,採買米麵茶葉油鹽草豆之類,以為僧眾日用之需。此原系給銀喇嘛,令其自行採買,而非以累民者也。彼時不肖縣令見年豐谷賤,斗米不過一錢,諸物俱無貴价,將此項銀兩,既不給之喇嘛,又不發之百姓,侵吞肥己,硬派里民,逐物估價,按糧攤送。延今四十餘年,竟為常例。而喇嘛亦恃為奉旨供給之物,按數檢收之時,高量重稱,均所不免,深為民累,而莫可如何。四五年來,歲歉物貴,比從前遠過數倍。當年一千二百兩可致之物,今則必需五六千金矣。且稻米、茶葉、香油等物,俱非五台所出,而必取於數百里之外。採買盤纏,運送腳價,又非數百金不可。此時之縣令,即以一千二百兩之數,全給百姓,已不足十之二三,而況乎其未必全給也。是以拮据無法,連年不無拖歉。喇嘛督催,縣令嚴刑追比。在喇嘛亦未沾其實惠,而民已大受其累矣。計台邑之正供,止一萬二千兩,而供給喇嘛之費,反在五六千之間。彈丸小邑,民何以堪。臣請敕諭巡撫,行文本縣,於每年開徴之始,即令喇嘛具領到縣,將此一千二百之項,如數給發,聽其自行採買。從此永為定例,則喇嘛亦得沾朝廷養濟之恩,而台邑之民生,亦得安矣。此二者,雖皆臣桑梓之事,而實國計民生,不容緩之要圖。伏望俯賜採擇。

疏入,奉旨查辦。時縣令陸長華抵任,訪知喇嘛諸不法事,欲懲治之而未發。適喇嘛典器僧瑣吶木元旦,有因奸逼殺民婦杜王氏之案,長華以計誘擒之,訊供通詳。並因鄭禧奏,奉有查辦之旨,備陳喇嘛科派橫索擾民情形。得旨,置瑣吶木元旦於法。每歲從地糧中撥給喇嘛銀一千二百兩,令喇嘛自行採買諸物,科派之弊,永遠革除。合縣之民始出水火。鄭翰林尋奉督學福建之命。差竣,授吉安府知府,調南昌府,卒於任。(新補)

五台山菩薩頂

鄭禧上疏,詳奏台山喇嘛罪行,雍正准奏,頒音查辦。五台縣令陸長華,字袞侯,江南泰興縣監生。雍正元年,任五台縣令。清廉明干,不畏強御。他首先將姦殺民婦的喇嘛典器嗩吶木元旦伏法,免去大喇嘛特權,撤回斬殺寶劍,取消山西全省給大喇嘛進貢之例。又根據朝庭定律,每發從地粳中撥給銀兩1200兩,令喇嘛囪行采遙渚物,不得向農民攤要稻米、茶葉、香油等物。科派之菽,汞遠革除。五台縣民,始出水火。

鄭禧不久奉青督學福建。後又授吉安知府,再調任南昌知府。為官清廉正直,深得士民愛戴。

【鄭禧】清朝官吏。字樂山,號鳳岐。五台縣人。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得中舉人。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考中進士。因其文才出眾,立論精深,康熙皇帝親閱考卷,大為讚賞,遂選為庶吉士,進散常館進修。康六十年(1721年),殿試詩賦奪魁,授翰林院檢討,參與編寫國史。是年,旨鄭禧下訪民情國勢,順至故鄉省親。五台縣知事黃中出衙迎接,邀至私室談話。向鄭禧講述了菩薩頂大喇嘛專橫殘暴,盤剝百姓,縣民苦不堪言的事實。鄭禧聽後,又走訪親友,了解真情,所見皆與黃中反映榴符。為了進一步澄清事實,鄭禧又親上五台山私訪,目睹了大喇嘛橫行霸道,欺壓青廟,苛剝百姓,糟踏佛境的種種不法行為。鄭禧決心據實上報,冒死直諫,為民請命。時值康熙皇帝死,雍正皇帝即位。就在鄭禧回京前,新任五台知縣陸長華來訪,共議治邑之事。談及大喇嘛,陸長華與鄭嘻見識一致,決心懲治佛門敗類。雍正二年(1724年),皇帝下詔求言。鄭禧上疏,詳奏五台山大喇嘛罪行。雍正皇帝准奏,頒旨查辦,大喇嘛聞訊自殺。五台縣令陸長華又將其主要幫凶,喇嘛典器嗩吶木元旦正法。隨後,朝廷免去了五台山大喇嘛的特權,撤回了斬殺寶劍,取消全省給菩薩頂寺廟進貢之例。依制定律,每歲從地糧中撥給銀兩1200兩,令喇嘛自行採辦諸物,不得向農民攤要稻米、茶葉、香油等物。自此,五台山寺院科派之弊,永遠革除。此後不久,鄭禧奉旨督學福建,後又授吉安知府,再調任南昌知府,逝於南昌知府任上。鄭禧遺有《游台指迷歌》並序。

文化主張:文化必須以實踐為主,以博覽群書,以體驗生活,文化乃民族之精魂,文化乃祖國之瑰寶,文化乃世界之大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美忻州 的精彩文章:

長城古堡在偏關

TAG:大美忻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