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個寒假,教孩子一種更好的學習方法

這個寒假,教孩子一種更好的學習方法

寒假,寒假,寒假,2018年第一個寒假就這麼靜悄悄地來到了我們身邊,而粑粑麻麻們又開始糾結了:這個寒假怎麼能讓娃既能玩得好,又能學得好?咋讓我家娃多看點書、少玩點遊戲?經過一個假期,我家娃能不能在新學期有一個新面貌?怎麼過一個有意義的寒假呢?……莫著急,莫著慌,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假期如何學習這點事兒!

1.孩子真的會學習嗎?

家長的這種假期綜合征,已經被嗅覺靈敏的商家牢牢把控,於是,各大培訓班早在寒假到來之前的一個月,就已經做好了「接盤俠」的全部工作:假期補課的、特長培養的、閱讀提高的、寓教於樂的、升學深造的……沒有想不到,只有你做不到。但是,家長們為啥還糾結呢?這就歸結到「學習」的本身。

家長的錢是花了,娃的時間也被佔用了,培訓班的老師也的確傳授知識了,娃們確實也有或多或少的長進,但是所有的一切禁不住問一個問題——你的孩子真的喜歡學習嗎?或者說,你的孩子真的會學習嗎?

美國國家智庫美國進步中心高級研究員烏爾里希?伯澤爾在《有效學習》中說:「『學習』這個詞本身是一個非常模糊的表達。學習是指反覆閱讀一本教科書,還是指做例題、死記硬背,甚至包括所有這些內容?」可見,這個問題中國家長迷茫,美國專家也把它當個課題在研究。但是有一點非常值得欣喜,這位伯澤爾先生通過科學的研究和長期的實驗,還真正給所有學習者找到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統化學習技能,當然,也適合我們的家長和我們的娃們。

2.學習方法是孩子天生具備的

烏爾里希?伯澤爾在《有效學習》中介紹的學習方法,不是高不可攀的前沿科學,而是人人都天生具備卻不為人知的技能。這套學習方法包括6大路徑:價值感、目標、提升、實踐、融合和反思。這6大路徑在學習活動的整個過程形成閉環,同時又互相影響、互相作用,在反覆思考和學習管理中逐漸改善思維過程,最終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

我們不妨看一下伯澤爾提到的一個實驗——飛鏢實驗:

實驗組織者:喬治梅森大學心理學家。

實驗對象:一群高中女生。

實驗內容:第一次學習投擲飛鏢。

實驗過程:共分為三組。

第一組叫作績效表現組,研究人員告訴她們,只要朝著靶心扔飛鏢就行,得分最高的組贏得比賽。

第二組叫作學習方法組,這一組學習扔飛鏢的方式與第一組完全不同。研究人員讓該組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掌握扔飛鏢的過程上。這一組學生首先學習如何投擲,掌握幾個基本步驟,比如,先讓手臂盡量貼近身體,然後學習如何瞄準靶心。換句話說,這組學生從以過程為目標逐漸過渡到以結果為目標。

第三組叫作傳統智慧組。研究人員給她們的指導就是盡量做到最好,也就是說,這一組學生可以採用她們喜歡的任何方式學習投擲飛鏢。

實驗結果:

學習方法組的成績遠高於另外兩個組,她們的實際得分差不多是傳統智慧組的兩倍,而且她們更加享受實驗過程。心理學家說,該組學生在實驗結束後的幾周內,還多次要求向研究人員學習更多的飛鏢投擲技巧。

實驗的結果非常直觀。學習是一個過程、一種方法、一套理解事物的體系。學習活動需要集中注意力,需要規劃,需要反思,而這一個過程,正好體現了我們6大路徑在學習活動中的重要作用。一旦人們懂得如何學習,將會更高效、更深入地掌握所學的專業技能。

令人欣慰的是,掌握這樣一套有效的學習方法並不費力。許多實驗場景下對學習方法的研究結果,都能在幾乎不增加任何額外難度的情況下帶來顯著的效果。正如飛鏢試驗中的學習方法組,在大約一半的練習科目中都會記錄每一次投擲飛鏢的結果,僅僅這樣一個舉動,就足以提升投擲的結果。

然而,我們卻很少這麼做。

3.有效的寒假從正確的閱讀開始

寒假,對於很多孩子來說,閱讀已經成為一門必修課。閱讀對於一個獨立的、健康的成年人來說,是一種非常個性化的、非常自由的行為,但對於需要精心呵護的成長中的青少年來說,則是一件需要鼓勵的、需要引導的事。

如果讓閱讀成為孩子一種自發行為,且從中受益,繼而形成習慣,是每個家長關心的問題。現在,我們就借鑒伯澤爾的研究成果,以閱讀為例,幫助孩子部署一下寒假閱讀的有效方法。

啟動元認知

元認知,通俗一點解釋,就是關於思考的思考、對認知的認知。元認知是隨時發生的。當你決定放棄宜家傢具的圖示說明,直接上手拼裝一件傢具的時候,你就開始了元認知活動;嘴裡一邊念叨,一邊想根據發音口形想起一個高中同學的名字時,你也是在進行元認知;當你在閱讀一篇文章之前,提一些具體的問題,還是在進行元認知。

閱讀時,元認知的問題包括:

我怎麼知道自己掌握了這篇短文的觀點?

我的閱讀目標是什麼?

我需要更多的閱讀背景知識嗎?

我可以用另外一種方式學習文中的觀點嗎?

我通過閱讀取得進步了嗎?

為什麼我要閱讀這篇文章?

心理學家林賽·瑞馳蘭德和他的同事發現,人們在閱讀一段文章之前,如果能夠問一問這些問題,即使不能正確地回答,人們閱讀文章的收穫也會多很多。

比如,如果我們主動想像一下閱讀內容中的一些具體場景,那麼對所讀內容的印象就可以更深刻。通過在大腦里「過電影」,我們實際上是把所閱讀內容與我們的大腦建立起更強的聯繫,印象也會更為持久。

多問「為什麼」

「為什麼」的問題會促使我們思考自己的思維過程,它推動我們想清楚自己通過閱讀知道了哪些知識,能幫助我們從文字中獲取更多的知識,所以閱讀過程中應當多問自己這類問題,比如:

這段文字講的是什麼事情?

作者希望表明的觀點是什麼?

為什麼作者有這樣的主張?

我為什麼要相信作者?

為什麼這一點很重要?

這裡有沒有看起來說得不清楚的地方?

最終,你會發現這樣的提問會讓你的閱讀理解更加深入。

變換讀書法

俗話說,方法總比問題多。這就要求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應當根據不同的文章變化不同的練習方法,避免重複。

比如,如果想學習美國歷史,就需要閱讀兩篇關於美國獨立戰爭的文章、兩篇南北戰爭的文章,還有兩篇「冷戰」的文章。研究顯示,如果學習者穿插讀這些文章,他們對美國歷史的理解就會更深入。他們可以先讀一篇美國獨立戰爭的文章,再讀一篇南北戰爭的文章,之後再讀一篇「冷戰」的文章,然後重複這個過程讀另外的那些文章。為什麼這樣有效呢?因為通過穿插閱讀,可以幫助人們發現不同主題之間的相互關聯。

這些只是伯澤爾介紹閱讀的幾種方法而已,但是從中我們可以窺見,方法並不難,只要我們肯實踐,哪怕只做一丁點的改變,閱讀的效果也會發生令人驚喜的變化。

總而言之,娃不想寒假成為一個聞「假」色變、望而生畏的「恐怖」時光,家長不想寒假變成一個錢包癟了、效果是零的抓狂回憶,所以,粑粑麻麻們要靜下心來,只需做出一點點改變,我們的寒假就將成為一輛駛向春天的和諧號列車!

快樂寒假,寒假快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父母必讀 的精彩文章:

當「富二代」都成了「拼二代」,孩子,我不敢讓你不努力

TAG:父母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