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書:《好好聽話——人生精進系列》(1)

讀書:《好好聽話——人生精進系列》(1)

本文摘自《好好聽話——人生精進系列》,天津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

1煩惱中有一種叫「嗔心」的煩惱,俗稱仇恨,就是在人與人相處的過程中,一旦聽到不喜歡的話,內心就會有一股「勁」出來,佛門裡也會比喻為「熱惱」。這股勁上來之後,如果沒有覺察、沒有調伏,任由它發展,人的情緒就會失控,不該說的話脫口而出,不該發的脾氣就發了出來,不該做的事情就做了出來

2若他的確指出了自己所看不到的缺點,正好藉此改正;若他話不屬實,正好忍辱消業

3安忍他人的輕蔑譏諷,是積福第一法,還能感得相貌莊嚴的果報。所以,遇到他人的譏毀,要當作積福的機會,而不是斤斤計較、睚眥必報

4傷人的話不能說,緣分不到不能說,對別人不利、不利於團結的話不能說…

5何謂「不可聽」呢?比如,負面的信息不要聽,即不要入心;遠離惡友之言。惡友之言有什麼壞處?在我們內心沒有定力,「功夫」不夠強大的時候,惡友所講的一些不好的話會破壞、染污我們的內心

6在佛教里還有一句話叫「真心不落思維」

7沒有做成的事兒,一定不能先說出來。咬緊牙關,至少做到七八成了,沒有問題了,因緣成熟了,才可以告訴別人

8說的目的是為了鼓勵人,不是為了炫耀

9要衡量自己是否有貪心,就要看看做事的時候是否有痛苦

10所謂加持,佛菩薩的教誨是為「加」,自己用心憶念、實踐是為「持」

11她真正需要的是傾聽、理解、支持、安全感,此時不能講道理,否則會引發新的煩惱、

12越是想得到愛和鼓勵的人,表面上可能越強勢,想要借外在來掩蓋內心的怯弱和苦,或者用自己的冷漠和不在乎來保護自己

13勸說別人,找準時機很重要。另外,「勸說」不一定要說很多話,多聽、多陪伴,給予同情和尊重,很多時候當事人自己內心的答案就會浮現出來

14若欲讓孩子平安吉祥,莫過於從小教導他善惡因果之理

15在外境上努力,可能改變一時的苦,但究竟的苦還是逃不掉,它們會換一個時空因緣,換一些人物面貌,再次出現。佛法告訴我們的是釜底抽薪之法,苦來源於貪嗔,貪嗔是因為有「我」,通過修行去認識「我」、放下「我」,苦就會減少

16(關於算命)不管算得準不準,自己都平添了無數心理負擔,反而會促使惡業的成熟。

17人生真正的黑暗不是因為挫折,而是因為無明。挫折是提醒,看看自己的「業」有什麼地方不圓滿,然後才知道該怎樣去彌補和改善

18若種了因,但沒有努力去營造相應的緣,也不能感果;種下了正確之因,又勤奮努力,那麼定得果報

19發現命運不如意,就要仔細反省自己性格中的缺點、行為上的過失,把這些改過來,命運就能改變

20問:現實不盡如人意,怎樣說服自己去接受?學誠法師:多想自己擁有的和能做的

21問題在於想的內容和方向是錯的,才會越想越煩惱。要如理作意

22要有成就別人的心、感恩別人的心,自己多幫助別人,自然就會有人來幫助自己

23我們現在的每一個心念、行為,都在種新的種子;我們的每一點努力,都在創造不同的條件。

24要警惕「跟著自己的心走」,因為我們心裡裝著的絕大部分是煩惱

25慢心重的人,喜歡觀察別人的缺點,評論別人的過失;不容易與別人合作,處處想表現自己,得到別人的讚揚;不能採納別人的意見,不能容忍比自己強的人

26問:法師,怎麼做才能增加福報呢?學誠法師:存好心、說話、做好事。想著更多的人,幫助更多的人。豁達、樂觀、寬厚,不計較,不怕吃虧。不說人是非,不譏諷嘲笑,不怨天尤人,不輕浮賣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園雨露 的精彩文章:

讀書筆記:《好好說話》

TAG:家園雨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