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破解了《紅樓夢》中的五大懸案!

我破解了《紅樓夢》中的五大懸案!

微 店小 書

林黛玉、薛寶釵竟是同一個人?甄寶玉才是曹雪芹?史湘雲有沒有嫁給賈寶玉?劉姥姥原來是真神?《紅樓夢》真正的結局是什麼?……嚴謹的考據、科學的論證,揭秘《紅樓夢》四大素材庫、五大懸案!

文 | 王一

《紅樓夢》是一首詩。

詩的文字優美,結構俊俏,意境深遠,耐人尋味。

曹雪芹是一位小說家,更是一位詩人。他憑著深厚的國學功底,信手拈來,把眾多文學典故巧妙地編排在《紅樓夢》的文字里,讓一個個看似平淡的故事富有深刻寓意,讓一個個看似普通的人物變得豐滿立體。更重要的是,典故中蘊含了每個人物的結局。

很多詩詞讓人看不懂,就是因為裡面的典故不為人熟知。

比如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裡面有「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讀著很好聽,但如果沒看過《三國志?吳志?孫權傳》以及《史記?馮唐列傳》,就很難理解作者想表達的影射。

典故多,也是《紅樓夢》這首長詩不容易解讀的原因。

《紅樓夢》表面的故事當然已經很精彩了,不僅有凄美動人的愛情故事,從興旺到衰落的家族往事,還記錄了歷史文化風土民情。但也有人覺得《紅樓夢》的故事太過瑣碎,家長里短,閑人閑語,事無巨細,像個流水賬,我小時候第一次看這書就是這感覺。但是如果仔細探究,你就會發現,表面上的閑人閑語,當中往往隱藏著巨大的玄機。只有把細節背後的典故搞清楚了,才能了解作者的真正用意。

所以讀《紅樓夢》往往有三個階段。看到第一層表面意思時,反應是——「有點意思。」看出第二層意思時,反應是——「原來如此!」等發現第三層意思時,反應是——「太精妙了!!」

那麼這些典故隱藏在哪裡呢?簡單說,到處都是。

賈家喜歡看戲,點的每齣戲都是典故;寶玉和女孩子們喜歡寫詩,詩里也都是典故;人物對話里有典故,對聯里有典故,謎語里有典故,牙牌令有典故,占花名有典故,人名里有典故,地名里有典故,官職上有典故,家具有典故,甚至是喝的茶、用的茶具,裡面全都是典故。

這些典故往往能夠詮釋人物的特點,預示人物的命運,寓意深遠。正如新異奇特的美食,味道層層疊疊,讓人余香滿口,回味無窮。

比如賈寶玉屋裡的花襲人,曹雪芹對她的看法如何呢?如果光從書中的表面語言看,好像評價還可以。襲人在前八十回故事中往往表現出賢惠淑德、謙卑隱忍、凡事為大局考慮、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等特點,是個出了名的「賢人」。

但是,從花襲人這個名字看,就知道曹雪芹非常厭惡這個角色,因為這名字至少引用了三個典故,而這些典故暴露了作者真實的感情色彩。

第一個典故在書里已點破,說「花襲人」這個名字出自古詩「花氣襲人知晝暖」。實際上,這句話出自南宋陸遊《村居書喜》中的「花氣襲人知驟暖」。

紅橋梅市曉山橫,白塔樊江春水生。花氣襲人知驟暖,鵲聲穿樹喜新晴。坊場酒賤貧猶醉,原野泥深老亦耕。最喜先期官賦足,經年無吏叩柴荊。

曹雪芹故意把「知驟暖」改成「知晝暖」,不是筆誤,而是有意翻新,意思是襲人只知道賈府的白晝,即繁花似錦的興旺時候,但她經不起賈家「晚景」的考驗。我們知道,王夫人早已把襲人當作寶玉的妾,襲人領的月銀和趙姨娘的一樣,基本算是過門了。但是,賈家一敗落,襲人就棄寶玉而去,嫁給了蔣玉菡這個戲子。就算寶玉是個擺脫了禮教思想束縛的新青年,但這綠帽子戴的,還是讓他相當鬱悶了。

第二個典故是清初洪昇《長生殿》中的「芳香四散襲人裾」,竟和「花氣襲人知驟暖」意境類似。「芳香四散襲人裾」在《長生殿》中形容的是桂花,而第五回襲人的判詞中有「空雲似桂如蘭」,說的也是桂花。可見「花襲人」這個名字也傳承了「芳香四散襲人裾」這個典故。蘭花代表堅貞,但「空雲似桂如蘭」的意思則是襲人的堅貞只是口頭說說而已。

但這還沒完,因為《長生殿》中的「芳香四散襲人裾」,承襲的是初唐盧照鄰的《長安古意》,其中有一句「獨有南山桂花發,飛來飛去襲人裾。」。而《長安古意》里「襲人裾」的花也是桂花!那麼,《長安古意》說的什麼意思呢?實際上,這首詩的主旨就是說長安的貴族「自謂可永保富貴矣」,這和襲人後來棄主求富貴的行為很接近。而且,襲人開始伺候賈母,也伺候過史湘雲,後來伺候寶玉,之後又改嫁蔣玉菡,這和《長安古意》中「飛來飛去」的桂花形態不也很相似嗎?

第三個典故是清代李玉《一捧雪》中描寫的一個女子。這女子「身長腹大背雷駝」,之前嫁過十八個丈夫,後來嫁給了大反派湯勤。這女子十分醜陋,卻自認為「西施難賽我」,又特別貪婪,還是個醋罈子。而這個女子就姓花!既然姓花,人就很花,人盡可夫。作者基本就是這個意思。

《一捧雪》是《紅樓夢》的四大素材庫之一,裡面的不少細節都被曹雪芹用在《紅樓夢》里。把花氏這個姓氏安在襲人身上,可見曹雪芹對襲人的鄙視。這種鄙視也顯示在襲人判詞旁邊的畫上,那是一簇鮮花,一床破席。花指襲人的姓,破席的意思就不解釋了,曹雪芹簡直就是爆了粗口。

除了這些典故,「襲人」二字本身還有「偷襲」的意思。我們知道,晴雯的死就是因為襲人向王夫人進讒言。本來是襲人自己和寶玉有一腿,但她怕晴雯告發,就暗地向王夫人進讒言,誣陷晴雯是狐狸精、勾引寶玉,結果導致晴雯生重病時被攆出賈家,悲慘地死去。

一個丫鬟的名字就有這麼多層意思,實在是辛苦作者大人了!

《紅樓夢》是一首詩,詩中布滿寓意深刻的典故。

對於我,這些典故尤其重要,因為我要破解《紅樓夢》的真正結局!

很多人都知道,我們現在看到的通行本《紅樓夢》,前八十回是曹雪芹本人寫的,後四十回是高鶚續寫的。曹雪芹確實沒有完成《紅樓夢》,但他在八十回之後還是寫了很多內容的,只可惜丟失了。

然而,高鶚續寫的後四十回《紅樓夢》並不符合曹雪芹的原筆原意。不管別人怎麼認為,我個人對高鶚續書的評價就兩個字:垃圾!他的續書荒謬至極,讓人實在無力吐槽。

比如,曹雪芹苦心經營的賈寶玉這個形象,他才華橫溢,有自由的思想、獨立的人格,他鄙視封建的思想和官本位的制度,他對科考這種經濟學問更是嗤之以鼻。然而,根據高鶚的續書,賈寶玉到了最後竟然參加了科考,還中了舉人!要知道,曹家衰落以後,曹雪芹寧可靠賣字畫、給人看病謀生,也絕不討這碗官飯。高鶚自己是個舉人,他可能覺得這是天下最有追求的事情了吧?這樣的續書連狗尾續貂都算不上,簡直是對《紅樓夢》原作精神的褻瀆。

張愛玲女士就這麼評論高鶚的續書:

紅樓夢未完還不要緊,壞在狗尾續貂成了附骨之疽——請原諒我這混雜的比喻。

——《紅樓夢魘》

「附骨之疽」,人家張愛玲到底是大作家,形容得就是貼切!

我甚至覺得高鶚的續書就是一場顛倒黑白的陰謀。為了意識形態的目的,壓制新銳的思想,故意銷毀了犀利的原作,續上了個搖擺的尾巴,把一部顛覆時代的偉大著作、一部人性抗爭與救贖的史詩,粉飾成一個不傷大雅的三角戀愛、一個忠孝兩全的獻禮之作。

不行,我要還原《紅樓夢》的結局,還曹雪芹一個清白,把他真正想表達的東西展示出來!

這就是我孜孜不倦探求《紅樓夢》結局的初衷。

那麼,《紅樓夢》的真正結局是什麼呢?

有人說,你永遠不可能搞清楚真正的結局,因為曹雪芹沒寫完呀。對,如果是別的小說,一般的小說,也許永遠無法破解真正的結局。作者沒寫,怎麼可能破解?

但《紅樓夢》不同,它不是一般的小說。

《紅樓夢》是一首詩,詩中布滿寓意深刻的典故,這些典故預示了所有人物的結局。

對,只要搞懂書里每個典故的寓意,就能還原《紅樓夢》的結局真相!

這十幾年來,我利用業餘時間,對書中典故逐條研究,再對比前人的分析著作、網上的真知灼見,反覆推理論證,建立假設再推翻假設,最後得到令人信服的推斷。

這就像是偵探在調查一樁密室殺人案件,需要根據蛛絲馬跡發現兇手的罪證,做出各種假設,再多方求證,整個過程新奇有趣而扣人心弦。

除了典故,我還非常倚重脂硯齋的批語,因為其中有不少「劇透」,透露了很多八十回後的內容。脂硯齋是曹雪芹很親近的人,她的批語對推斷《紅樓夢》的結局也至關重要。例如,全書最重要的典故就隱藏在元春點的四部戲中,而脂硯齋對這四部戲做了如下批語:

第一出《豪宴》;己夾:《一捧雪》中。伏賈家之敗。

第二出《乞巧》;己夾:《長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第三出《仙緣》;己夾:《邯鄲夢》中。伏甄寶玉送玉。

第四齣《離魂》。己夾:《牡丹亭》中。伏黛玉死。

所點之戲劇伏四事,乃通部書之大過節、大關鍵。

《一捧雪》《長生殿》《邯鄲夢》《牡丹亭》,脂硯齋說這四部戲是「通部書之大過節、大關鍵」,它們分別預示了「賈家之敗」「元妃之死」「甄寶玉送玉」「黛玉死」這幾個關鍵情節。

我後來發現,這四部戲不僅是《紅樓夢》關鍵情節的出處,而且是《紅樓夢》最主要的四個素材庫!因此,只要深挖這些素材庫,把它們和《紅樓夢》之間的關係梳理清楚,就能大致推斷出《紅樓夢》的結局。

當然,除了讀懂典故和脂批,還需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所謂大膽假設,就是對任何人的觀點都持開放的態度,不能有成見,一看標題就不接受是不行的。即使不同意他的觀點,也要看他為什麼形成這個觀點?他提出了哪些關鍵問題?例如劉心武先生問:為什麼紅樓夢十二曲不均衡?這就是個很好的問題。但紅學家們經常是不回答人家的問題,而只攻擊人家的結論。我覺得這不是一個開放的態度。

我的方法和偵探破案一樣,對於任何假設都會搜集所有正、反兩方面的論據,特別要看反方的論據能否解釋得通。如果解釋不了,這個問題就要存疑,就需要更多閱讀和思考,而不能百分之百相信自己就是對的。

特別是如果正反論據都有,最值得深思。比如曹雪芹形容薛寶釵是「山中高士晶瑩雪」,「山中高士」是隱士的意思,但是從書中又完全看不出薛寶釵和隱士有什麼關係。那麼,薛寶釵到底是不是隱士?為什麼是隱士?這就成了案件的關鍵疑點。解開它才能揭開薛寶釵的身份之謎。

直到有一天,當一個假設能夠合理地解釋所有的論據,並與所有典故都協調一致,這個假設才是完美的結論,案件在這一天才被徹底偵破。

今天就是這一天。

我既不驕傲也不謙虛地向大家宣布,我還原了《紅樓夢》的結局真相!對,這包括林黛玉、薛寶釵、賈寶玉、甄寶玉、史湘雲等人的最終命運。

真正的結局竟然和以往紅學家們講的都不同!

《紅樓夢》是一首詩,詩中布滿寓意深刻的典故,這些典故預示了所有人物的結局,我有幸把這些結局破解了,結局的真相竟然和以往紅學家們講的都不同!

因為破解了《紅樓夢》的結局,我也順手解開了《紅樓夢》五大懸案。

所謂懸案,就是至今無人能解的紅學難題。我翻閱了眾多紅學文獻,也查閱了網上的各種文章,但沒看到誰能解開這些懸案。不信的話,你隨便找個紅學家,或者自稱紅學家的人,問問他下面的問題吧。

懸案一:「釵、玉名雖二個,人卻一身」。脂硯齋說林黛玉和薛寶釵的名字雖然不一樣,但是兩個人其實是同一個人。這怎麼解釋?(別跟我說什麼釵黛合一,脂硯齋說的是釵黛一身!)

懸案二:薛寶釵是「山中高士晶瑩雪」。山中高士是隱士的意思,但薛寶釵在大觀園待得好好的,她怎麼隱了?(別跟我說什麼大隱隱於市,薛寶釵可還幫助管理榮國府呢。再說,惜春、李紈可比寶釵隱多了,也沒說她們是隱士。)

懸案三:《枉凝眉》(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講的是林黛玉和賈寶玉嗎?如果是的話,紅樓夢十二曲中,就有一首半形容林黛玉,半首形容薛寶釵,其餘十釵一人一首。詩人曹雪芹為什麼搞得那麼不工整呢?難道薛寶釵還不如其餘十釵重要嗎?(別跟我說曹雪芹不在意工不工整,他可是詩人,詩人對工整有強迫症的好嗎?)

懸案四:脂硯齋說的「甄寶玉送玉」,是全書四大過節、大關鍵之一。「甄寶玉送玉」講的到底是什麼情節?這個情節有什麼寓意?

懸案五:甄寶玉到底是什麼人?曹雪芹設計這個人物的深意究竟何在?

當然,紅學家當中也曾有人比較接近真相,比如周汝昌先生和俞平伯先生。周汝昌先生對曹雪芹家族歷史的研究可謂深入嚴謹,論據翔實,對脂硯齋的研究也是令人佩服。可惜周先生更加偏重曹學,把《紅樓夢》完全等同於曹雪芹自傳,陷入了一種誤區,因此沒能解開《紅樓夢》的最終迷局。

俞平伯先生從文學性的角度對《紅樓夢》做了深入解讀,探索出不少有價值的東西。他在五十年代提出「釵黛合一」,但遭到批判和迫害。那時的輿論認為,林黛玉是革命派,薛寶釵是保皇派,兩個人勢不兩立,怎麼可能合一呢?其實,俞平伯先生的觀點離《紅樓夢》的真相已經不遠了,如果再堅持下去可能會有希望,但可惜了,沒有後來了,沒有辦法。從那以後,似乎沒人再提出過什麼創新思想了。

說得誇張一點,紅學在五十年代就已經死了。

什麼?你問我現在那些靠《紅樓夢》吃飯的紅學家們為什麼沒有破解《紅樓夢》的真相,而你一個業餘研究者卻能做到?

呃……這我真不知道,我也不好替紅學家們回答。也許紅學家們都太忙,沒有時間研究書里的典故?

還有一個可能,就是紅學家們都在忙一些更加重要的事情。

前一陣,我拜讀了某權威紅學刊物上的一篇論文,該論文研究的是《紅樓夢》中的水果。作者長篇大論地討論了書中提到的所有水果,然後發現曹雪芹竟然沒有寫到蘋果。接著作者又去查閱了許多當年的縣誌和史料,最後得出結論,說曹雪芹應該是不喜歡吃蘋果,或者因為某種不可知的原因,所以《紅樓夢》里沒有提到蘋果這種水果。

紅學家們忙著做了很多這類研究,我相信這也是有價值的,畢竟吃蘋果是有益健康的,林黛玉多吃些蘋果,多些纖維助於消化,補充些維生素C,增強抵抗力,興許咳嗽可以緩解,也不至於那麼早死。

但無論如何,曹雪芹筆下的林黛玉還是死了。她不是投湖死的,也不是上弔死的,這我可以向你保證。對此我還從植物學的角度做出了嚴謹的科學考證,你可以從本書里找到。

林黛玉雖然死了,但請你不要過分傷感,因為她死後還會回到人間!而且,在林黛玉還魂以後,你會發現,林黛玉和薛寶釵竟然是同一個人!

不,賈寶玉沒有精神分裂!我也沒有。

什麼?太荒謬?太驚悚?

別著急。

讀完這本書吧,相信你會明白,這些才是《紅樓夢》的結局真相。

王一

二〇一七年九月

安泊居

本文經出版社授權刊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微讀書 的精彩文章:

最可悲的人生不是多麼艱辛,而是一片空白

TAG:新浪微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