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三次更名、融資七輪後,紛享銷客能否挽回它錯失的那些年?

三次更名、融資七輪後,紛享銷客能否挽回它錯失的那些年?

1月23日,北京中關村,傳聞中的CRM 廠商紛享銷客獲得融資一事落下實錘——國內知名軟體廠商金蝶國際宣布戰略投資紛享銷客,金額為5000萬美元。

在開場演講中,紛享銷客創始人&CEO羅旭用「鳳凰涅槃」形容過去一年多的經歷:「從個人來說,2016年底,我參加馬拉松時心臟驟停了幾秒,醒來後覺得萬幸,應該是冥冥之中還有很多事沒做完;從公司來看,2016年我們進行了上千人的調整,去重新定位,回歸到產品。」

紛享銷客創始人&CEO羅旭

相較於之前的高調,紛享銷客在2017年幾乎可以說是銷聲匿跡,但它狂飆突進式的發展路徑,的確給業界帶來諸多影響。

僅是在鈦媒體編輯自身的見聞中,從2016年的某個節點開始,企業服務領域的玩家們似乎突然達成了某種共識:To C 式高舉高打的市場推廣方式並不適用於 To B,對於企業客戶來說,產品講究的是能否滿足需求,而不是所謂的流量、入口、或者免費。

而一旦要給以上觀點加一個佐證,所有人的心中就會默契地出現同一個案例——紛享銷客。

坦白說,這對於紛享銷客來講是不公平的,作為移動辦公 CRM 領域的先驅者,紛享銷客用自身的經驗教育了市場。在經緯中國定義的「SaaS 元年」2015年里,幾乎所有曾經、正在、即將進行企業服務創業的玩家,都多少了解紛享銷客那段瘋狂的歷史:

2011年,原新京報副總裁羅旭離職創立紛享科技,當時定位為企業協作平台,名為「紛享平台」。

2013年,紛享科技獲得IDG資本300萬美元A輪融資,重新定位做銷售管理,改名為「紛享銷客」。

2014年7月,紛享銷客獲得北極光創投領投的千萬美元B輪融資;同年12月,紛享銷客再次獲得了由DCM領投的5000萬美元C輪融資。

2015年7月,紛享銷客獲得來自高瓴資本領投的1億美元D輪融資。

2016年3月,紛享銷客獲得中信產業基金E輪融資,同時宣布:公司定位由移動銷售管理平台轉為一站式移動辦公平台,「紛享銷客」更名為「紛享逍客」;同年7月,紛享逍客再次獲得華聯長山興投資E+輪7000萬美元融資。

2018年1月,紛享銷客獲得金蝶國際5000萬美元戰略投資。

從融資速度來看,紛享銷客曾創下一年(2014.07-2015.07)融資三輪、近兩億美元的驚人速度,也曾在2015年的下半年中燒掉上億元,在分眾傳媒旗下的電梯樓宇、戶外媒體、客戶端等地投放大量廣告。

2015年,紛享銷客在電梯樓宇、戶外媒體、客戶端等地投放大量廣告。

在2016年的羅旭看來,2015年出現的 SaaS 窗口期很快就會結束,為了迅速把握移動辦公領域內的機會,必須要用激進的品牌策略讓市場快速認知紛享銷客;羅旭在當時接受採訪時曾表示:「紛享銷客已經考慮在2018年以後啟動IPO的計劃,目前方向是通過VIE架構在海外上市。」

而在2018年1月的融資發布會上,不論是紛享銷客還是投資方金蝶國際,都再沒有談論過「上市」的相關事宜,而經歷過多次調整戰略的紛享銷客,也把發展重心回歸到面對中大型客戶的CRM 領域。


五年後,再次回歸 CRM

由於紛享銷客在名稱以及定位的多次更改,當鈦媒體向多位業內人士詢問有關紛享銷客的評價時,得到的回復多是對這家公司的疑問:紛享銷客現在是做什麼業務的?做大客戶還是小客戶?它現在到底叫什麼名字?

紛享銷客的每一次改名都和其戰略變化相關,大致可分為:起步時的紛享平台(2011年)——定位銷售管理的紛享銷客(2013年)——定位一站式移動辦公的紛享逍客(2016年3月)——重回銷售管理的紛享銷客(2016年末至今)。

只不過,相較於前三次的高調宣布,經歷了動蕩的2016年,紛享銷客的第四次易名顯得悄無聲息。

2016年7月,「紛享逍客」召開 E+輪融資溝通會,此後便沉寂了一年多,產品名稱也再次改回「紛享銷客」。

在紛享銷客最為激進的2015-2016年,除了耗費上億元的市場投放以外,紛享銷客還曾在一年之內,將公司員工由800人擴張至2000人,其中銷售人員達1500人。

但在極速擴張下,紛享銷客的產品能力卻沒有跟上用戶規模的膨脹,多次出現產品相應過慢、伺服器崩潰等問題;而其在免費與收費徘徊的商業戰略,也讓其客戶與合作夥伴頗為「受傷」。(詳情可見鈦媒體2016年的報道——《成立4年、三次更改戰略方向,危險的紛享逍客》)

「當時我們屬於從行外到行內,理解這個行業確實花了一些時間,不過這未必是壞事,有時過於傳統也看不到未來。」針對此前紛享銷客的市場激進策略,羅旭這樣回復鈦媒體。在他看來,2015年紛享銷客憑藉廣告曾創下單月獲客過萬的紀錄,這在當時對SaaS 行業是有積極影響的。

如今,紛享銷客已經不再是一家資本驅動、以銷售為主導的 SaaS 公司,在2016年末進行人員調整後,目前紛享銷客員工規模在600人左右,銷售僅佔100多人,其餘大部分為研發團隊。

這樣的團隊構成也與紛享銷客接下來的布局有關。此前,紛享銷客提供的大多是針對中小企業的外勤簽到、IM 通訊的「管控類」 SaaS 軟體,而從2016年末開始,紛享銷客開始向「連接型」SaaS 軟體轉型,並重點服務快消、醫療、製造行業等B2B類大客戶,幫助他們與產業下游,特別是各類分銷商進行系統上的對接。

對於 SaaS 公司來說,服務大客戶意味著更高的客單價,但也同時要面臨更複雜的個性化需求,因此,紛享銷客正著重提升 PaaS 平台的能力,根據羅旭透露,紛享銷客目前正著力將 IM、BI、前端UI 等能力 PaaS 化,未來可實現軟體針對銷售、市場、出納等不同場景的千人千面。

不過,鈦媒體也注意到,眼下羅旭時常談及的「連接型」CRM ,以及從「銷售團隊的內部管控」,到「以客戶為中心連接員工、渠道商、合作夥伴」的管理形式,甚至今後與微信的連接暢想,都與羅旭在2013年宣布紛享銷客定位銷售管理後接受採訪時的理念一致。只不過,在資本的推動與 SaaS 的熱潮之下,紛享銷客在當時激進地選擇擴張,錯失了在 CRM 領域深耕產品的時機。


「蝶蜂戀」如何各取所需?

在紛享銷客 7 輪的融資歷史中,金蝶有著特殊的意義,它不僅是第一位戰略投資方,也將成為紛享銷客的單一大股東。

根據天眼查系統的數據,目前紛享銷客的股權結構中,除了羅旭作為內部股東佔比35.24%以外,原先的第一大外部股東:IDG 資本合伙人牛奎光占股16.04%,也就是說,投資5000萬美元後的單一大股東金蝶,其投後占股將會高於牛奎光。

天眼查系統顯示的紛享銷客股權結構。

另外,經鈦媒體向投資機構人士求證,金蝶投後在紛享銷客占股大約在15%左右。因此粗略測算,目前紛享銷客估值在 3 億-3.5 億美金左右。

對於金蝶來說,在這段被戲稱為「蝶蜂戀」的投資中,紛享銷客可以補足金蝶在雲市場,特別是 CRM 領域內的短板。

相較於私有化部署的傳統軟體模式,「雲業務」正成為金蝶集中發力的板塊。根據金蝶的年中財報顯示,2017年上半年,金蝶整體雲服務業務收入同比增長45.1%,至人民幣約2.83億,占集團整體收入比重上升至26.8%。其中,從金蝶雲ERP升級而來的金蝶雲實現收入人民幣1.8億元,同比增長70%;續費率在90%以上。

「到2020年,金蝶雲業務的收入比重將超過60%。」金蝶集團CFO林波對鈦媒體談到。目前,金蝶集團旗下的雲產品包括面向大中型企業的SaaS ERP軟體金蝶雲、面向小微企業的一站式雲服務平台精斗雲、移動辦公平台雲之家,以及電商行業雲管易雲等。

而在紛享銷客看來,金蝶長久以來服務大中客戶的經驗,以及在全國完善的銷售渠道體系,則能直接幫助紛享銷客在產品落地層面更好地觸達客戶。

「金蝶對我們是戰略投資,不是控股。我們一定會堅持紛享銷客的獨立運作。」羅旭說到。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鈦媒體APP 的精彩文章:

區塊鏈的錯覺遊戲

TAG:鈦媒體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