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耍的那些小聰明,娃都知道

你耍的那些小聰明,娃都知道

這裡是葫蘆家的小院子,真實記錄帶娃的點點滴滴和一手乾貨

接地氣真有用,帶娃的路上你不是一個人兒

01

隨著葫蘆的早教機器人豆豆被我暫時封存,自此,我們家的早教機、點讀筆、早教機器人算是都退休了,重新回到人肉陪讀、真人哄睡、親自陪玩的時代,但是葫蘆表示非常地享受和開心,她會讓我們一遍又一遍地重複讀一個故事而樂此不疲,玩具也可以津津有味地玩上很久了。

好吧,這件事告訴我們,孩子還得是要爹媽陪。在此之前,想了很多「投機取巧」的辦法,起初也覺得有一點效果,但是時間稍長,孩子就失去了興趣,漸漸放棄了。

02

葫蘆還不到一歲的時候,一直在選擇早教機來磨耳朵。熏習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也正如很多早教商家所宣傳的那樣。甚至有聽說,為了營造英語環境,一些早教機構提倡不要讓孩子從小看中文的動畫片,天天耳濡目染英文的音頻和視頻節目。很多家長在聽到自己孩子「熏習」了幾個月之後小小年紀嘴裡蹦出了爸爸媽媽都不會說的英文單詞和英文兒歌,激動不已。這個階段,我們也經歷過。葫蘆2歲的時候,就已經會背唐詩了,也能說出幾個英語單詞,會哼《小星星》和 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 the wheels on the bus 等等。有這效果看起來還是很酷炫的,夠發朋友圈顯擺1個月的了,其實這只是因為我經常循環播放早教機目錄的這幾個段落罷了。磨耳朵可以培養語感和語音,不過也僅限於此。要想孩子自主會話,還是得大人親自示範。而且後來我們發現,要想真正記憶,還得靠親自讀誦。

03

由於工作繁忙,我覺得我們都沒有大段的時間來給孩子讀繪本,認單詞,也不願意讓葫蘆過早地接觸動畫視頻節目。可是又希望葫蘆可以從書籍里自我學習,於是就想起用點讀筆和配套的書。哪裡不會點哪裡,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學習。Yeah!為了讓葫蘆對書產生興趣,我還特意自製點讀貼,書每頁的內容解釋都由親媽錄製,葫蘆只用點一下就能聽到媽媽的聲音,好像媽媽親自在旁邊教一樣。好棒!我都佩服我自己。偷懶,我是最棒的!

不過葫蘆不賣賬。。。。。sign。。。。。

04

看來只有聲音還是不行啊,有個模擬真人在旁邊,會不會好一點呢?想到就去做,在一番比較之後,買回來人工智慧模擬得很好人機可以比較流暢對話的早教機器人布丁豆豆。只要對豆豆發出聲音命令,它就會自己放歌、放教程、動畫片。感覺就像請了個24小時的家庭老師,不僅有英語、美術、成語、國學等課程,按進度播放就可以了,而且孩子無聊了還可以豆豆對話,對於孩子十萬個為什麼式的轟炸,豆豆會自己搜索回答。簡直不能再6~~

然而現實總是如此骨感。。。聽英語和國文課程當然還是有效果,不到3歲的娃,說話四個字兒四個字兒地蹦成語,英語辭彙量也見長,假以時日,簡單對話也是OK的。她終於不再需要我們。這不是我所希望的嗎?但是我吃醋了。好吧,這麼大的人了,吃機器人的醋。葫蘆天天就抱著豆豆,嚷嚷著要看動畫片,看朵拉、巧虎和汪汪隊。甚至連積木也不愛玩了,畫畫也不畫了,其他玩具全都退休了。現在的優先順序變成:動畫片——零食——積木——媽媽。Oh, no~~~~~~

於是就出現了篇頭的場景。當然「戒斷」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但是畢竟這麼小就成為「網癮兒童」 跟「熊貓眼」,還是要和豆豆先忍痛say goodbye。等到葫蘆養成比較好的閱讀習慣和作息的時候,再拿出來吧。

05

之前我總是在想盡各種辦法把自己從育兒這件事上解放出來。因為育兒是一件太漫長而花時間的事,我想在這些基礎的生活和學習習慣上,或許可以省點力藉助工具呢?可是原來解放雙手這回事,在吃喝睡上也許用點工具行得通。在教育上,殘酷地事實告訴我們,沒門兒~吃喝睡你也解放,教育你也解放,哪有這麼好的事,養孩子和養豬還是有區別的。。。

看到「別人家的孩子」那麼優秀,家長一定沒少花心思吧?但是「別人家的家長」都說:孩子很省心,都是自己愛讀書,我們也沒能力教。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哦對了,忽然想起,似乎我的爸爸媽媽也這麼說過。。。那真的是這樣嗎?其實我們聽到「別人家的家長」說這句話的時候,大多已經至少上小學初中了。的確有很多孩子自主學能力比較強,但說家長一點沒用心,這種幾率是非常非常小的。至少都要營造一個學習的氛圍。什麼是學習的氛圍?可能包括身邊有愛學習愛看書的人,一直在用行動示範;又或者是安靜地一個讀書角,有很多孩子感興趣的書;或是陪著孩子一起去探索和研究。這種氛圍,絕大多數時候需要家長花時間陪伴。另外,貌似愛玩小霸王學習機的孩子,最後也沒有變成「別人家的孩子」。

不知從何時起,我們習慣於這樣一種思維模式,就是想要培養孩子,就是花錢。要麼買學具、買資料、要麼報班,請老師。總之交給相關專業人士就好了,家長只負責花錢。其實學校教育、專業培訓只是教育里非常非常少的一部分,而更多的時間裡,我們通常叫做言傳身教,才是佔據著孩子大部分的時間。這才是決定孩子能否成材的至關重要的環境因素。然而可惜的是,這恰是花錢買不來的。《東吳同學會》里有一期,梁冬和吳伯凡也討論到這個問題,這種「非正式的非監督但又會時刻發生的教育」,在德語里有一個專門的名詞,在英語中找不到相對應的詞,中文姑且可以翻成「陶冶」。德國非常重視這種教育。而在古老的東方,幾千年前的《論語》就是記錄孔子和弟子的言行以教育後人,其「言傳身教」的教育理念一直為後世奉行。那至少你得陪孩子啊,否則哪裡來的言傳身教。就在這種人文的環境浸淫中,家長的世界觀價值觀、生活習慣、思維方法都會潛移默化而又異常深刻地烙印在孩子心中。沒有強制地灌輸,如同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

不要擔心你陪孩子的時間不夠多。每天30分鐘到1小時有質量的陪伴,足以讓你和孩子更親密,溝通更暢順。不知不覺孩子就在悄悄長大,蹦出讓你驚訝的思想和語言,你全然不知,也不需要知道它是怎麼發生的,只需要用心地陪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葫蘆社長訂閱號 的精彩文章:

TAG:葫蘆社長訂閱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