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區塊鏈與長島冰茶的故事 「挖礦夢」或是鏡花水月

區塊鏈與長島冰茶的故事 「挖礦夢」或是鏡花水月

「區塊鏈」煥發百年柯達「挖礦」夢,美股「失控」元兇為高頻交易?

百年柯達加入數字貨幣熱潮,通過在CES上發布「柯達幣」,以及推出挖礦機租賃業務,令公司重新成為市場焦點,兩日內股價暴漲180%。當然美國投資者對於區塊鏈是非常感興趣。當一些「區塊鏈」概念股出現時,投資者就表現得異常興奮,為什麼呢?生物科技公司Bioptix更名為Riot Blockchain(RIOT.US)而收穫5倍漲幅;Long Island Iced Tea更名為Long Blockchain Corp(LBCC.US)而漲3倍;17年2月才成立的區塊鏈科技公司Longfin(LFIN.US),12月上市後收購新加坡區塊鏈公司Ziddu.com,2個交易日內最高暴漲20倍;中概股迅雷股價從4美元一度飆升至27美元。跟千禧年的「dotcom泡沫」非常類似,凡是沾邊「區塊鏈」的都會瘋漲。

先拋開主題投資的「狂歡」,我們強調美股市場機構投資者佔70%以上的主導地位,這種狂歡的情況有可能是由於美國機構投資者採用演算法交易(algorithmictrading)或高頻交易(high-frequency trading)的比例較高(Tabb Group預計美國HFT交易比例超過50%)。而演算法交易、高頻交易常用的策略之一就是通過人為設定的關鍵詞如「CES」、「區塊鏈」、「虛擬貨幣」等,當較短時段內大量關鍵詞高頻出現,相關下單指令便會被觸發(例如Snapchat宣布即將上市的消息導致SNAP Interactive(STVI.US)因為名字相似而股價飛漲)。繼而當其他技術指標也達標時會繼續觸發其他指令,多米諾骨牌效應疊加互相踐踏或成為美股「區塊鏈」概念股給推漲的元兇。

數字貨幣挖礦繼續發酵,Jensen強調5次「微小但不是零的」也不為過

雖然ETH經過去年下半年的橫盤後重獲動力,站上1000美元,但我們維持從7月以來的觀點:數字貨幣挖礦的熱潮雖出現行情延續,但整體空間有限。目前挖礦對GPU需求的驅動雖會持續存在但將進一步趨平。原因包括,1)遵循比特幣挖礦路徑,挖礦需求會向專用晶元礦機轉移;2)以太幣正在進行「工作量證明」向「權益證明」的升級,算力需求將會下降;3)挖礦市場的狂熱需求也會影響正常遊戲顯卡市場的需求,這會帶來二手卡問題,也不是英偉達和AMD所想見。

英偉達CEO Jensen此前在季報會議上5次強調:挖礦市場對英偉達長期來說將會是「微小但不是零的」。他表示,隨著舊有貨幣(例如比特幣、萊特幣)在體量上的擴大和挖礦演算法的不斷優化,GPU挖礦將不再具備經濟效益,挖礦會逐步轉移至ASIC專用晶元礦機。然而,隨著新生數字貨幣不斷出現,在吸引礦工挖掘的前提下,挖礦演算法的難度也會不斷增加。在此基礎上GPU的需求可將繼續。挖礦市場不斷從舊有貨幣轉移到新生貨幣上,類似以太坊挖礦熱潮替代了2013年的比特幣、萊特幣挖礦熱潮,由此形成數字貨幣的挖礦生態循環,逐漸遞減。

巨額耗電,監管趨嚴,挖礦或是下一個「鬱金香泡沫」?

雖然數字貨幣的漲幅尚能保證挖礦業務的經濟效益,但挖礦的巨額用電需求也惹來監管關注。據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估計,2017年全球比特幣挖礦用電量達20.5太瓦時,約為南美洲總用量電量1/10。這其中,中國挖礦電量達15.4太瓦時,而一般的大型挖礦礦場利用廉價水電優勢,多選址在西北部地區,在枯水期或會對正常民生需求干擾。因此監管部門出於對過高電力消耗和金融風險的擔憂,正在採取行動規範國內挖礦業務,包括引導挖礦業務退出、取消用電優惠、上報用電信息等。

數字貨幣之舞會不會是下一場「鬱金香泡沫」?我們認同區塊鏈技術在未來的支付、醫療和物聯網等方面的潛力,但在尚未被完全理解和發掘之時,投資者應該抱謹慎態度。

風險提示:數字貨幣價格波動較大、國內外監管政策不確定性等。

1. 挖礦眾相:百年柯達「第二春」,迅雷打「挖礦」擦邊球

1.1. 區塊鏈眾生相,美國投資者的「狂熱」作何解

1.2. 百年柯達「挖礦夢」或只是鏡花水月

1.3.?迅雷偷換概念沾邊「區塊鏈」,玩客幣打「挖礦」擦邊球

2.?數字貨幣的一把火,帶來GPU需求幾何?

2.1.?以太幣挖礦經濟效益估算

2.2.?淺談挖礦

3.?淺淡比特幣和以太幣

3.1.?比特幣和以太坊的價值地基:區塊鏈

4.?附錄

4.1.比特幣、以太幣、瑞波幣2017年以來的價格走勢

4.2.?全球區塊鏈相關概念標的動態

1. 挖礦眾相:百年柯達「第二春」,迅雷打「挖礦」擦邊球

1.1. 區塊鏈眾生相,美國投資者的「狂熱」作何解

美國投資者對於區塊鏈的興趣有多高?看看下圖就知道。Google Trends上「Bitcoin」、「Blockchain」、「Ethereum」等詞語的搜索熱度從17年11月中旬開始出現明顯的爆發。雖然市場一般認為美國擁有較為成熟的投資機制,但當「區塊鏈」熱潮再起,仍是會出現包括,生物科技公司Bioptix更名為Riot Blockchain(RIOT.US)而收穫5倍漲幅;Long Island Iced Tea更名為Long Blockchain Corp(LBCC.US)而漲3倍;17年2月才成立的區塊鏈科技公司Longfin(LFIN.US),12月上市後收購新加坡區塊鏈公司Ziddu.com,2個交易日內最高暴漲20倍;中概股迅雷也沾邊「區塊鏈」,股價從4美元一度飆升至27美元;美股「區塊鏈」狂熱大潮的註腳。這樣的情況跟千禧年的「dotcom泡沫」非常類似,凡是沾邊「區塊鏈」的都會瘋漲。

我們先拋開主題投資的「狂歡」,還是強調美股市場機構投資者佔70%以上的主導地位。我們分析由於美國機構投資者採用演算法交易(algorithmic trading)或高頻交易(high-frequency trading)的比例非常高(Tabb Group預計美國HFT交易比例超過50%),而在演算法交易、高頻交易常用的交易策略就是通過人為設定的關鍵詞如「CES」、「區塊鏈」、「虛擬貨幣」等,當較短時段內大量關鍵詞高頻出現(如下圖Google Trends上可見),相關下單指令便會被觸發(例如Snapchat宣布即將上市的消息導致SNAP Interactive(STVI.US)因為名字相似而股價飛漲)。繼而當其他技術指標也達標時會繼續觸發其他指令,多米諾骨牌效應疊加互相踐踏或成為美股「區塊鏈」概念股給推漲的元兇。

區塊鏈並不是最近的新概念,中本聰在2008年11月發表的著名論文《比特幣: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標誌著區塊鏈(Blockchain)概念的首次提出。區塊鏈本質上是一個分散式的公共賬本,因此在最初級的區塊鏈1.0,數字貨幣和支付系統同去中心化成為最主要的應用上,包括火熱的ICO就是基於區塊鏈1.0。區塊鏈2.0主要以以太坊為代表,實現數字貨幣與智能合約相結合。區塊鏈3.0則進一步向金融領域外延伸,包括自動化採購、智能化物聯網應用、供應鏈自動化管理、產權登記等。

2017年3月,包括微軟、英特爾、摩根大通、德勤、埃森哲、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瑞銀和豐田等在內的金融及科技業巨頭公司聯合宣布成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企業以太坊聯盟(Enterprise Ethereum Alliance, EEA),致力於透過以太坊區塊鏈協定的智能合約,打造企業級的規模軟體。另外,信用卡巨頭Visa、Master card和American Express在面對可能會被移動支付取代之際,也在研究基於區塊鏈的付款模式。例如Visa通過投資區塊鏈創企Chain,合作打造基於區塊鏈技術的B2B支付平台,探索區塊鏈結算系統如何能減少銀行間境內外轉賬的摩擦,去年11月,Visa上線了這個區塊鏈支付平台的第一階段B2B Connect。另一家支付巨頭MasterCard則推出面向合作銀行與商戶的區塊鏈API,利用其2200家銀行、金融機構的合作網路,打造全球性區塊鏈支付網路。而國內支付寡頭銀聯,早在2016年就聯手IBM開發基於區塊鏈的交易積分系統,讓持卡人能夠在不同的積分系統中獲得安全隱私的積分共享。我們認為,區塊鏈1.0和2.0階段的分散式賬本及智能合約等功能是最契合支付機構的,包括隱私性、靈活性、可拓展性疊加跨國支付機構的合作網路,能夠在跨境B2B商業支付中發揮重要作用。

1.2. 百年柯達「挖礦夢」或只是鏡花水月

百年柯達加入數字貨幣熱潮,通過在CES上發布「柯達幣」,以及推出挖礦機租賃業務,令公司重新成為市場焦點,兩日內股價暴漲180%。柯達聯合Wenn Digital發布「柯達幣」(Kodakcoin):一種以圖片為核心的加密貨幣,將助力攝影師和代理機構在圖像版權管理上有更多的控制權。柯達還在CES上展示了與Spotlite合作推出的比特幣挖礦設備KashMiner,用戶通過租借協議租賃礦機,2年使用合約費用為3400美元。柯達展示了每月挖礦收益可達375美元,2年下來的收入為9000美元。但是柯達的計算忽略了挖礦難度提升導致的產能下降問題。另外柯達設想通過「柯達幣」的區塊鏈技術保護攝影圖片版權,並打造一個圖片庫KODAKOne,但柯達面臨的問題是尚未建立成規模化的圖庫平台,加之現有區塊鏈技術的版權保護機制應用落地尚有距離,「孤注一擲」區塊鏈技術能實現多少的效益仍讓人打個問號。

實際上,柯達轉型區塊鏈的無奈也令人唏噓。作為百年膠片巨頭,受到以數碼相機為代表的數字攝像技術革命的劇烈衝擊,柯達在2012年申請破產保護,退出傳統業務並出售專利,也標誌著膠片攝影時代的落幕。

而另一家膠片巨頭富士膠片(Fujifilm),在行業顛覆危機面前卻及時壯士斷臂,擁抱新技術,多元擴張,向醫療、生命科學、印刷、文件處理、高性能材料、光學元器件和數碼影像等領域發力,轉型成一家多元化的高科技企業,譜寫一段「二次創業」的佳話。轉型過程中,富士通過在膠片業務的研發中共積累的20萬項化合物專利,探索膠捲與人體皮膚之間的化學共通性,推出頗為成功的抗氧化功能化妝品Astalift系列。而在全球抗擊埃博拉病毒的戰役中,富士膠片開發出了世界首例抗埃博拉病毒新葯Avigan,成為對抗埃博拉的先鋒。

1.3. 迅雷偷換概念沾邊「區塊鏈」,玩客幣打「挖礦」擦邊球

去年10月,迅雷宣布共享經濟智能硬體——玩客雲的布局。玩客雲在向用戶提供私人云盤服務的同時,也將通過玩客獎勵計劃,激勵用戶參與到帶寬、存儲和計算資源的分享中來,從而成為共享計算的參與者和服務享用者。這些閑置資源通過迅雷轉化為共享計算服務,目前已經運用到CDN(內容分發網路)領域。另外玩客雲在其玩客獎勵計劃中,推出了數字資產——玩客幣(12月更名為鏈克),其分發方式於比特幣挖礦非常近似。同時迅雷把區塊鏈的分散式節點等技術應用到私人存儲、內容分發、版權分發等場景中,雖然區塊鏈技術能實現多大的效能還有待考,但也成功讓迅雷的沾上了「區塊鏈」的邊。迅雷股價(XNET.US)也從去年10月初的4美元一度飆升至27美元。

在迅雷的設計中,玩客幣產生機制與比特幣類似,每天分發固定數量,用戶基於硬體能力、帶寬流量、存儲大小、在線時長等因素,獲得系統比例相應分配的玩客幣,形式上與比特幣「挖礦」近似。同時迅雷設計玩客幣的出幣量逐年遞減,每年產出量減半,隨著時間的推移獲取難度越來越大,參與獲取玩客幣的礦工越來越多,人均獲取量越來越少。

雖然迅雷強調玩客幣與常見的ICO形式不同,不能與人民幣做交易結算,只能成為用戶交換可共享計算資源的媒介,用戶通過玩客幣兌換網路加速、雲儲存、共享內容等服務。但對於這類「以物換物」的交易行為一旦被界定為商品交易就會引發進一步監管風險。

我們強調,迅雷借「區塊鏈」概念熱炒玩客雲、玩客幣,兌換虛擬物品的概念本質上與早年騰訊QQ推出的Q幣十分類似。同時玩客幣一旦延伸至第三方平台交易流通,就會坐實「非法代幣」之實。近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布的《關於防範變相ICO活動的風險提示》中指出:以發行迅雷「鏈克」(原名「玩客幣」)為代表,一種名為「以礦機為核心發行虛擬數字資產」(IMO)的模式值得警惕,存在風險隱患。

2. 數字貨幣的一把火,帶來GPU需求幾何?

2017年以來的數字虛擬貨幣熱潮,經過下半年國內叫停人民幣交易結算等監管趨嚴帶來的短暫沉寂,在12月又重新引爆,以太坊(Ethereum)技術下的以太幣(ETH)漲逾150倍,比特幣(BTC)也一度漲逾20倍突破19000美元。全球數字貨幣市值也從180億美元增長至逾7000億美元。去年8月1日通過比特幣硬分叉正式上線的比特幣現金(BCH)隨著生態化進程加速,迅速成為比特幣、以太坊之後市值第三的虛擬數字貨幣。受益於數字貨幣的持續高度關注,通過顯卡「挖礦」而獲取貨幣的熱潮,也發掘了對AMD和英偉達顯卡的需求。

我們從7月以來便強調:數字貨幣挖礦的熱潮雖出現行情延續,但整體空間有限。目前挖礦對GPU需求的驅動雖會持續存在但將進一步趨平。原因包括,1)遵循比特幣挖礦路徑,挖礦需求會向專用晶元礦機轉移;2)以太幣正在進行「工作量證明」向「權益證明」的升級,算力需求將會下降;3)挖礦市場的狂熱需求也會影響正常遊戲顯卡市場的需求,這會帶來二手卡問題,也不是英偉達和AMD所想見。

英偉達CEO Jensen在Q3季報會議上屢次被問及數字貨幣挖礦對公司業務的影響,他5次強調:挖礦市場對英偉達長期來說將會是「微小但不是零的」。他表示,隨著舊有貨幣(例如比特幣、萊特幣)在體量上的擴大和挖礦演算法的不斷優化,GPU挖礦將不再具備經濟效益,挖礦會逐步轉移至ASIC專用晶元礦機。然而,隨著新生數字貨幣不斷出現,在吸引礦工挖掘的前提下,挖礦演算法的難度也會不斷增加。在此基礎上GPU的需求可將繼續。挖礦市場不斷從舊有貨幣轉移到新生貨幣上,類似以太坊挖礦熱潮替代了2013年的比特幣、萊特幣挖礦熱潮,由此形成數字貨幣的挖礦生態循環,逐漸遞減。

挖礦雖然利好英偉達和AMD,但我們認為不會改變他們長期業績增長結構。挖礦對英偉達Q3貢獻約7000萬美元(對比Q2的1.5億美元)。而AMD方面在Q2時由於顯卡挖礦明顯的經濟效益一度出現「一卡難求」的局面,但並未公布具體數據(Q2整體營收超預期6000萬美元,Q3超預期1.4億美元),公司在Q3業績發布會上表示Q4挖礦需求會進一步趨平。

需要明確的是:目前數字貨幣市值第一大貨幣還是比特幣,但比特幣挖礦市場中,主要使用專業ASIC礦機(比特大陸螞蟻礦機佔據70%的比特幣礦機市場),GPU挖礦已不具備經濟效益。

另外我們認為,雖然數字貨幣的漲幅尚能保證挖礦業務的經濟效益,但挖礦的巨額用電需求也惹來監管關注。我們認同區塊鏈技術在未來的支付、醫療和物聯網等方面的潛力,但在尚未被完全理解和發掘之時,投資者應該抱謹慎態度。據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估計,2017年全球比特幣挖礦用電量達20.5太瓦時,約為南美洲總用量電量1/10。這其中,中國挖礦電量達15.4太瓦時,而一般的大型挖礦礦場利用廉價水電或露天煤礦低價電優勢,多選址在西北部地區,但在枯水期或會對正常民生需求干擾。因此監管部門出於對過高電力消耗和金融風險的擔憂,正在採取行動規範國內挖礦業務,包括引導挖礦業務退出、取消用電優惠、上報用電信息等。

2.1. 以太幣挖礦經濟效益估算

而以太幣作為第二大市值貨幣,是當前GPU挖礦主要需求。我們針對以太坊的GPU礦機需求進行測算,由於ETH價格暴漲至1200美元以上(截至1月16日),整體市場擴大,但數字貨幣價格的高波動性會為挖礦收益帶來不確定性。(ETH於10月完成應分叉,每15秒發行貨幣數從5 ETH減少為3 ETH)。

為了有效消弭挖礦和遊戲需求衝突,並避免二手卡問題,英偉達針對虛擬數字貨幣挖礦熱潮推出專門挖礦顯卡P106-100產品(基於GTX 1060 6GB,完全取消顯示輸出介面,僅提供90天的質保);AMD則發布了專門的挖礦驅動Radeon Software Crimson ReLive Edition Beta for Blockchain Compute,為區塊鏈計算工作負荷優化性能。

2.2. 淺談挖礦

比特幣挖礦速率使用Mhash/s為單位,即每秒能夠獲得的哈希值量。每秒能夠獲得的哈希值量受演算法(OpenCL優於CUDA)、顯卡使用的圖形核心種類、流處理器數量和頻率等方面影響。挖礦採用的是SHA256 Hash密碼演算法,幾乎都是獨立並發的整數計算,與GPU的大規模並發計算非常契合。其次OpenCL可以利用GPU片上大量的統一渲染架構(unified shader)來作為整數計算的資源。而AMD顯卡相比CPU以及英偉達顯卡有明顯的性能優勢,主要是同級別A卡流處理器資源數倍於N卡。

在2017年二季度,挖礦熱潮也讓AMD新發布的RX 500系顯卡供不應求。AMD RX 570和580當時在多個國家市場斷貨,電商平台包括亞馬遜、百思買、新蛋也出現大面積售罄。

所以除了上文提到的數字貨幣共有的通用風險,隨著以太坊代碼和平台版本的升級轉變,以太幣逐步向PoS轉型,也不會給GPU市場帶來持續的需求增量。我們此前就強調,二季度對AMD顯卡突然需求擴張,很大程度也是RX 500系列顯卡剛剛發布,AMD短期備貨和庫存不足所致,我們不看好真實需求的持續。

?

3. 淺淡比特幣和以太幣

2017年以來的數字貨幣火爆,受多重因素推動,包括日韓等國家逐漸認可比特幣的合法貨幣地位,另外代幣眾籌(ICO)的暴增也讓比特幣市面流通供給被控制,進一步推動了數字貨幣價格上漲。雖然在17年三季度經歷中國政府關停國內數字貨幣交易所、嚴控ICO等波折,令數字貨幣的價格在三季度趨於平緩。但在日本對數字貨幣採取擁抱態度,接棒中國成為全球最大比特幣交易市場;另外隨著CBOE及CME在12月先後上線比特幣期貨,華爾街也間接將比特幣推向主流投資市場的舞台,重新點燃17年底比特幣的火爆市場。

CBOE及CME在12月先後上線比特幣期貨,華爾街也間接將比特幣推向主流投資市場的舞台。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於12月10日上線比特幣期貨,並多次觸發熔斷機制。隨後12月18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也上線比特幣期貨,但因為合約規模和交易門檻的設置稍高,CME比特幣期貨上線後並未再現火爆,合約價格也一路走低。

但我們分析比特幣期貨上市對比特幣的影響:1、華爾街進軍比特幣市場的手段之一就是通過期貨合約做空,但在期貨剛上市的階段,由於總體成交體量較小,會呈現比特幣現貨價格優先指導期貨價格的情況,若想要實現做空目的,需要大量買入和囤積貨幣,大批資金流入幣市推高比特幣價格。

2、比特幣期貨的上線將比特幣推向主流投資市場的舞台,跨入受監管金融的領域,進一步為比特幣ETF的申請創造更多機會,並衍生出更多類型的金融產品。包括高盛和摩根士丹利都開始為大型機構客戶提供比特幣期貨合約的清算服務。長此以往,也會對幣市的規範化交易鋪平道路。

不過鑒於比特幣價格的波動性,我們認為投資者目前不應該對比特幣持過分樂觀態度,特別是比特幣面臨包括交易平台網路攻擊、平台協議升級後的分叉,以及政府對反洗錢監管力度加強等多重隱憂。

另一方面,基於與比特幣不同區塊鏈技術「以太坊」的以太幣(ETH)正在成為推動數字貨幣上漲熱潮的主要力量。以太坊最重要的特徵是「智能合約」支持圖靈完備性的腳本語言,允許開發人員能夠建立和發布下一代分散式應用,實現任意智能合約,極大地擴展了以太坊的應用場景,可以覆蓋交易所、銀行業、保險業、眾籌、股票、遺囑執行等場景。以太坊也進一步簡化了交易程序,突破比特幣交易速度局限(以每個區塊上限1MB,每10分鐘1個區塊,平均每筆交易250位元組,則每秒平均能打包約7筆交易),每秒交易數可達約25筆。

2017年3月,包括微軟、英特爾、摩根大通、德勤、埃森哲、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瑞銀和豐田等在內的金融及科技業巨頭公司聯合宣布成立基於區塊鏈技術企業以太坊聯盟(Enterprise Ethereum Alliance, EEA),致力於透過以太坊區塊鏈協定的智能合約,打造企業級的規模軟體。另外,信用卡巨頭Visa、MasterCard和American Express在面對可能會被移動支付取代之際,也在研究基於區塊鏈的付款模式。包括MasterCard也宣布加入EEA聯盟。我們認為,區塊鏈1.0和2.0階段的分散式賬本及智能合約等功能是最契合支付機構的,包括隱私性、靈活性、可拓展性疊加跨國支付機構的合作網路,能夠在跨境B2B商業支付中發揮重要作用。

俄羅斯總統普京也會見了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Buterin,表達了對Buterin與俄羅斯本土公司合作在當地部署區塊鏈技術的計劃的支持,認為這種虛擬貨幣可幫助俄羅斯實現經濟多元化。另外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也公布「新加坡元代幣化」項目Ubin,也是基於私有以太坊網路,希望在分散式賬本上推出「新加坡元的一種代幣化形式」。

比特幣是一種用區塊鏈作為支付系統的加密貨幣,通過「挖礦」來生成新的貨幣,一直穩居數字貨幣龍頭地位。以太幣是以太坊區塊鏈上的代幣,是以太坊整個區塊鏈正常運轉的「燃料」,可以被客戶用在以太坊上支付交易手續費和運算服務的媒介,被認為是很可能超越甚至取代比特幣,其原理仍然是基於區塊鏈技術平台的貨幣,但是加上智能合約系統平台,以太幣的應用平台表現出了更強大的延展性。

以太坊是一個開源的具有智能合約功能的公共區塊鏈平台,最初由Vitalik Buterin在2013年提出,Buterin認為很多程序都可以應用比特幣原理來達成進一步發展,但當時比特幣平台中缺乏完善的編程語言讓人開發編程,因此決定開發新的平台做此用途。Buterin在2013年的《以太坊白皮書》中,說明了其建造去中心化程序的目標。

?

3.1. 比特幣和以太坊的價值地基:區塊鏈

比特幣創始人Satoshi Nakamoto提出的框架,最初的想法是能夠讓個人之間快速完成在線交易,而不需要傳統的中間商或第三方,這一技術框架就是目前為人所熟知的區塊鏈。區塊鏈是一種不可破壞的數字分類賬本,它可以被設定為不僅記錄金融交易情況,還可以記錄幾乎所有具有價值的信息而不擔心被篡改。

在最簡單的模型中,區塊鏈就是一種簡單的分散式賬本,然而區塊鏈內在的含義遠遠大於其名稱表面的意義。區塊鏈能夠在交易的過程中使價值本身發生轉移,就如金融時報的科技作者Sally Rivers所說的那樣,以比特幣而言,區塊鏈對於它的意義,就如同互聯網對郵件的意義一樣。與郵件促進了信息的溝通類似,區塊鏈幫助了財富的轉移。區塊鏈技術正在快速探索並部署的領域包括資本市場,金融服務,支付和匯款,衍生品交易,徵信管理,政府治理,分享經濟,供應鏈,審計,股票交易,物聯網,保險醫療保健等眾多環節。

區塊鏈的應用可大大減少了交易成本以及交易時間,在銀行系統中,區塊鏈大幅削減客戶服務、投行業務和公司治理等領域及中間環節中的成本。

3.1.1. 智能合約延伸場景應用

以太坊最重要的特徵是「智能合約」支持圖靈完備性的腳本語言,允許開發人員能夠建立和發布下一代分散式應用,實現任意智能合約,極大地擴展了以太坊的應用場景,可以覆蓋交易所、銀行業、保險業、眾籌、股票、遺囑執行等場景。

智能合約是存儲在區塊鍵上的程序,可以協助和驗證合約的談判和運行。以太坊的智能合約可以用數種圖靈完備的編程語言寫成。因為合約內容公開,合約可以證明其宣稱的功能是真實的。另一方面,合約的公開性也表示如果合約中有漏洞,任何人都可以立刻看到,進而來修正程序。

3.1.2. 黑客行為導致區塊鏈分叉

2016年6月,以太坊上的一個去中心化自治組織The DAO被駭,造成市值五千萬美元的以太幣被轉移。但因為程序不允許黑客立即提取這些以太幣,這給予以太坊足夠時間處理此事,解決方案包括取回以太幣和關閉DAO,而DAO去中心化的本質表示沒有中央權力可以立即反應,需要用戶的共識。最後在2016年7月20日,以太坊進行硬分叉,作出一個向後不兼容的改變,讓所有的以太幣(包括被移動的)回歸原處,而不接受此改變的區塊鍵則成為古典以太坊(Ethereum Classic, ETC)。在這次分叉之後,造成了在兩個區塊鏈之間進行重放攻擊的可能,加上對其他網路攻擊的憂慮,以太幣(ETH)和古典以太坊(ETC)又各自進行了數次分叉來避免攻擊。

3.1.3. 以太坊聯盟建立

2017年3月,包括微軟、英特爾、摩根大通、德勤、埃森哲、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瑞銀和豐田等在內的金融及科技業巨頭公司聯合宣布成立基於區塊鏈技術企業以太坊聯盟(Enterprise Ethereum Alliance, EEA),致力於透過以太坊區塊鏈協定的智能合約,打造企業級的規模軟體。另外,信用卡巨頭Visa、MasterCard和American Express在面對可能會被移動支付取代之際,也在研究基於區塊鏈的付款模式。包括我們認為,區塊鏈1.0和2.0階段的分散式賬本及智能合約等功能是最契合支付機構的,包括隱私性、靈活性、可拓展性疊加跨國支付機構的合作網路,能夠在跨境B2B商業支付中發揮重要作用。

EEA的目標就是共同「創建、推進和廣泛支持基於以太坊的技術最佳實踐、標準和一種參考架構」並創建一種只為經過驗證的參與者開放的私有版本以太坊。EEA旨在允許其成員打開私有區塊鏈的特殊用途,這就意味著金融機構能擁有他們自己的區塊鏈,而航運公司創建另一個符合他們用途的區塊鏈。EEA的成員企業將以一種能夠確保企業流程能夠插入到該平台並且能從其優勢中獲利的方式來幫助開發開源以太坊代碼庫。他們之間的工作將由EEA進行協調,EEA將引導一種基於以太坊區塊鏈的標準區塊鏈技術的設計,並根據所有企業成員的需要進行定製。

但另一方面,區塊鏈應用仍然受到許多困擾,例如在銀行內部對區塊鏈監管、合規和安全等方面的憂慮仍然限制著區塊鏈的發展。尤其在近期,由於ICO項目增多,使得以太坊區塊鏈轉賬需求激增導致以太坊區塊嚴重堵塞,區塊鏈技術應用仍待提高。

目前,以太坊正在從Proof of Work(PoW)協議向Proof of Stake(PoS)協議轉化。伴隨這17年11月以太坊2.0路線圖的公布,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Buterin表示計劃在今年中執行的以太坊升級就會從純粹的POW模式過渡到POW/POS混合模式。而代表著POW/POS混合模式的CasperFFG測試網路也即將啟動。

PoS協議與PoW協議的不同主要在對利益相關者的獎勵規則不同。PoW作為工作量證明,根據礦工挖礦貢獻的工作量來進行貨幣的分配,會對挖礦更多的礦工賦予更多貨幣,所以才會催生GPU的需求暴增。而PoS權益證明則基於礦工們目前擁有的數字貨幣數量分配,根據持幣量以及持幣時間長短進行利息分配,淡化了電腦性能的堆積和挖礦的能耗。

關於以太坊升級,2017年10月中剛完成「拜占庭」硬分叉,今年將會進行「君士坦丁堡」硬分叉,分階段引入零知識證明的執行、權益證明的早期實施、智能合約更為靈活和穩定、抽象賬戶的應用。

4. 附錄

4.1. 比特幣、以太幣、瑞波幣2017年以來的價格走勢

4.2. 全球區塊鏈相關概念標的動態

題圖來源:Photo illustration by Delcan & Company. Balloons by Jenue & Laura Ortega.

註:文中報告節選自天風證券研究所已發布研究報告,具體報告內容及相關風險提示等詳見完整版報告。

證券研究報告

《區塊鏈與長島冰茶的故事:為何美股投資者也會為鬱金香瘋狂?》

對外發布時間

2018年1月23日

報告發布機構

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已獲中國證監會許可的證券投資諮詢業務資格)

本報告分析師

(原標題:區塊鏈與長島冰茶的故事:為何美股投資者也會為鬱金香瘋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美味曲奇餅,下午茶的最佳搭檔!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