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難道真是《水滸》《西遊》生《紅樓》?

難道真是《水滸》《西遊》生《紅樓》?

不論《西遊記》的作者是不是能詩善劇的吳承恩,從頭至尾細讀《西遊記》原著之後,不難發現,理解好著作中的詩句,是能看出故事之外的很多東西的。

書一開篇即讓人大為領教,且不說作者極盡四六駢體之能,單看對仙石的描寫:「那座山正當頂上,有一塊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圍圓。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圍圓,按政歷二十四氣。上有九竅八孔,按九宮八卦。」不難認出,這正是日後曹雪芹《石頭記》中補天遺石的創作「模特」。

難道真是《水滸》《西遊》生《紅樓》?

周汝昌先生在其《紅樓夢的真故事》中早有《紅樓夢》脫胎《水滸傳》之論,言正副九冊十二釵共一百零八人,紅樓一百零八釵脫胎於梁山一百單八將,由綠林好漢轉寫紅粉英雄。難道是《水滸》、《西遊》生《紅樓》么?

談及中國文學,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人們往往如數家珍。然歷代之盛產各具特色,小說之於明清也不盡相同。很多文化產品於唐、宋、元之後的明代都可另生枝節,而清代所謂創新,更多的則是借枝開花。明代小說在唐傳奇、宋元話本發展的基礎上,於詩、詞、曲之外另闢蹊徑,成為與前者並駕齊驅的文學類型。

難道真是《水滸》《西遊》生《紅樓》?

它的形成與社會經濟、科技發展、文化表達的需要都大為相關,它為中國文學的完善補寫了最後一筆,也為清代長篇小說黃金時期的到來做好了準備。將前代《水滸傳》、《西遊記》的精華元素和深刻內涵重新進行一加一大於二地整合,才能誕生出登峰造極的《紅樓夢》。

相比 1991 年出版張國風的《中國古代的小說》對《西遊記》簡明準確的評價,人文社 1978 年定稿的《前言》近年印本皆無改動,對原著語言的批判明顯帶有特殊年代的時代特徵,現在看來已不合時宜,其對詩詞冗濫和一些語言低俗的點評也有失客觀。

系列性強是《西遊記》故事的一大特色,獨立成章的情節更適宜戲曲曲藝大作施展,小說中的大篇幅韻文詩歌、駢體俚曲折射出了雜劇、話本對其深刻的影響。

難道真是《水滸》《西遊》生《紅樓》?

「數村木落蘆花碎,幾樹楓楊紅葉墜。路途煙雨故人稀,黃菊麗,山骨細,水寒荷破人憔悴。白汎紅蓼霜天雪,落霞孤鶩長空墜。依稀黯淡野雲飛,玄鳥去,賓鴻至,嘹嘹嚦嚦聲宵碎。」

這些詞句即使用今天的戲曲,特別是崑曲演繹出來,也是極為上口。這不禁讓人想起北昆的代表劇目《三調芭蕉扇》,以及很多京劇劇目中孫悟空一角都採用了崑曲唱腔,梨園謂之「猴戲」。雜劇遺風也可見一斑。上世紀 70 年代,戲曲舞台為樣板戲所充斥,傳統劇目大遭損毀。如果用當時熱度最高的人的詩詞,和革命現代樣板戲的尺子來衡量,就很難看出小說原著中的駢文、詩歌與雜劇、話本的關係了。

文/任彤

北京民俗 / 近知北京風物,遠播四海民俗

北京民俗版權作品,認識民俗君請加微信:beijingminsu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