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朝鮮也是周朝名義上的封臣,為何秦始皇沒有統一朝鮮?

朝鮮也是周朝名義上的封臣,為何秦始皇沒有統一朝鮮?

縱看中國歷史,我們知道,一半偏多的時間是分裂的,或者用個中性詞說法,就是像歐洲現狀一樣。可我們絕大多數人都習慣統一中央集權的思維去看待我們的歷史。古人也不例外,好大喜功,一般都是大一統時候修撰史書,唯我獨尊,把分裂時候的文獻儘可能地消滅乾淨。

如果我們不是這樣偏見和唯我獨尊,而是研究一下自然科學和地理環境的變化,我們會發現,以中原為核心的地方一直是東方的二流國家。

自然歷史告訴我們,北方在宋以後才開始乾旱化,荒漠化,而宋以前,北方從東到西,一直比中原更適合人類生存,起碼,那裡沒有黃河泛濫這樣的自然災害。所以,我們自以為是的時候,自己爭權奪利打仗的時候,人口減少,經濟凋敝的時候,突然北方出現了人口眾多的炎帝、黃帝、夏、商、周,都是西北高原的子弟殺入中原的。然後,秦、匈奴、鮮卑、唐、元,都是從富饒的土地養育了眾多人口的北方殺過來,哈哈,還包括清。後面的殺過來,殺誰呢?就是殺以前跟著炎、黃、夏、商、周的後裔。

這就是歷史,真實的自然決定論者的歷史,真實的落後就要挨打的歷史。

最後,我來回答問題,商王的萁子軍團企圖北征的時候,周王趁機反叛,成立了周朝。萁子背叛商王,不回救本土,打敗了東北本地人而建立的國家:高句麗。他們比周王朝強大的多,怎麼會接受後者的冊封?這不是中原史學家本位主義自大狂的笑話嗎?秦國秦朝為什麼修長城,就是把強者擋在外面,好跟南方的弱者干。於是,歷史重演,咸陽危機時,南下軍團背叛秦王,拒絕回救……

比如,楚漢爭霸所向無敵的劉邦,自不量力,企圖北擊匈奴,一個國土面積比漢朝的北方大三倍,軍隊規模大幾倍的國家,剛剛出門,就被圍困差點餓死,簽訂協議,漢朝做匈奴的附屬國,年年進貢美女,包括皇帝自己的女兒,歲歲交錢交糧,比清朝晚期與西方簽訂的條約還要悲催啊!如果北方不是乾旱到如此地步,匈奴人不消失的話,他們的歷史書會怎麼寫?

人儘管偉大,在大自然面前,很脆弱的。我們如果很多的人能科學地對待人類文明進程就好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詳聊悠史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北伐軍只打吳佩孚、孫傳芳和張作霖,而不打其他軍閥?

TAG:詳聊悠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