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君子之風——廣東省博物館藏傳統梅蘭竹菊繪畫精粹(下)

君子之風——廣東省博物館藏傳統梅蘭竹菊繪畫精粹(下)

《藝術品》期刊 | 物華天寶

君子之風——廣東省博物館藏傳統梅蘭竹菊繪畫精粹(下)

文 /陳曦

梅、蘭、竹、菊作為「四君子」是中國傳統花鳥畫的經典題材,雖然「四君子」入畫時間不盡一致,但至遲到宋元時期,梅、蘭、竹、菊就已經分別以「主角」姿態出現於畫家的作品中。明萬曆年間,新安黃鳳池等輯《梅竹蘭菊四譜》,陳繼儒在該書引言中稱「文房清供,獨取梅、蘭、竹、菊四君者無他,則以其幽芳逸致,偏能滌人之穢腸而澄瑩其神骨」,自此,梅、蘭、竹、菊始稱「四君子」。清代《芥子園畫傳》亦專列蘭、竹、梅、菊四譜,隨著該書廣為流布,「四君子」之說更為深入人心。

「四君子」題材備受歷代文人畫家喜愛,留下了數量眾多的優秀作品。廣東省博物館藏有元代至民國「四君子」題材頗富,其中既有明代陳錄、陳淳、徐渭、陳洪綬等人的經典之作,也有清初「四僧」和惲壽平、清中期「揚州八怪」以及清末民初「海派」「嶺南畫派」等代表畫家作品,較為全面地展示了明清時期「四君子」題材繪畫發展與演變的過程。本文將依據廣東省博物館所藏「四君子」題材繪畫精品進行簡要梳理與介紹。

虛心有節

元 佚名 竹石圖 48cm×152cm

廣東省博物館藏

元代佚名《竹石圖》軸,絹本墨筆,縱一百五十二厘米,橫四十八厘米。此圖畫風頗類元代畫竹名家顧安,繪修竹數竿立於石後,地面新篁叢生,布局疏密有致,結構緊密嚴謹。以淡墨寫竹竿,竹葉則濃淡相間,頓挫扭旋,生機勃勃。

明 夏昶 鳳池春意圖84.5cm×183.5cm

廣東省博物館藏

夏昶(一三八八—一四七〇)《鳳池春意圖》軸,絹本墨筆,縱一百八十三點五厘米,橫八十四點五厘米。夏昶擅以楷書筆法畫竹,徐沁《明畫錄》稱其畫竹「煙姿雨色,偃直濃疏,各合矩度,蓋行家也」。此圖作於一四六一年,筆法瀟洒,所繪墨竹風格挺秀,意氣連貫,同時通過濃淡虛實相生的墨色,並配合客觀的摹擬,將陰陽向背和前後參差的空間感表現得淋漓盡致。

明 徐渭 竹石圖 38cm×122cm

廣東省博物館藏

徐渭(一五二一—一五九三)《竹石圖》軸,紙本墨筆,縱一百二十二厘米,橫三十八厘米。此圖描繪雨中竹石,作者以墨加膠礬盡情揮灑,行筆豪邁而不肆野,整幅作品墨氣酣暢淋漓,將竹石的濕潤形態表現得惟妙惟肖,產生一種玲瓏剔透的視覺效果,顯示出了作者駕馭水墨的高超技藝。

明 朱鷺 墨竹圖 36.4cm×144.2cm

廣東省博物館藏

朱鷺(一五五三—一六三二)《墨竹圖》軸,紙本墨筆,縱一百四十四點二厘米,橫三十六點四厘米。朱鷺初名家棟,字白民,江蘇吳縣(今蘇州)人,工古文詞,兼寫墨竹,深得文同、吳鎮之旨。此圖特意截取老竹的主幹部分來構圖,枯筆疾行,從畫面右下角順勢彎曲而上,將竹子挺拔向上的丰姿刻畫得淋漓盡致,使畫面散發出一種堅韌不拔、超凡脫俗的陽剛之氣。

明 馮起震 湘江新雨 49.5cm×196cm

廣東省博物館藏

馮起震(一五五三—一六四二)《湘江新雨圖》軸,絹本墨筆,縱一百九十六厘米,橫四十九點五厘米。馮氏擅畫墨竹,此圖作於一六二四年,所繪雨中之竹,相依而生,密處不繁,疏處不陋,竹葉則濃淡相間,可謂筆筆有生意,富有層次感,使全圖產生墨彩繽紛的效果。

明 戴明說 墨竹圖 47.4cm×108.8cm

廣東省博物館藏

戴明說(?—一六六〇)《墨竹圖》軸,綾本墨筆,縱一百零八點八厘米,橫四十七點四厘米。戴氏墨竹深得吳鎮法,此圖作於一六三九年, 十八年後戴氏在介姓友人處再次見到,「撫然有今昔之感」,遂再題以記。

明 趙焞夫 竹石圖83cm×205cm

廣東省博物館藏

趙焞夫《竹石圖》軸,紙本墨筆,縱二百零五厘米,橫八十三厘米。趙氏生卒年不詳,約活動於明末清初時期,為廣東番禺人,工花卉、山水,尤擅牡丹,其水墨花卉對當時的廣東畫壇影響甚大。此圖作於一六六五年,此時趙氏雖已八十八歲,但依然筆力遒勁,整幅作品點畫交待得清清楚楚,無一懈筆,足可見其深厚的藝術功底與筆墨駕馭能力。

清 朱耷 竹石圖72.5cm×166cm

廣東省博物館藏

朱耷(一六二六—一七〇五)《竹石圖》軸,紙本墨筆,縱一百六十六厘米,橫七十二點五厘米。此圖構圖奇崛,整幅作品只有一塊巨大的石頭和幾片竹葉,竹葉嵌在石中一上一下、一左一右,互相呼應,物象並不複雜,但筆墨之中卻蘊含著充實、厚重的意境。

清 石濤 墨竹圖30.2cm×78.3cm

廣東省博物館藏

石濤《墨竹圖》軸,紙本墨筆,縱七十八點三厘米,橫三十點二厘米。石濤擅畫花卉、蘭竹,多用水墨寫意之法,激情揮灑,以追求意趣為上。此圖以乾濕濃淡之筆,橫塗豎抹,極富縱橫宕逸的意韻。右下角有張大千題跋:古人云,「喜氣畫蘭,怒氣畫竹。」滌有何怒?槎槎枒枒如在萬馬軍中矣!

清 鄭燮 蘭花竹石圖 92.5cm×154.5cm

廣東省博物館藏

鄭燮(一六九三—一七六五)《蘭花竹石圖》軸,紙本墨筆,縱一百五十四點五厘米,橫九十二點五厘米。此圖是鄭燮贈予友人之作,將蘭、竹置於岩石之間,三者縱橫交錯,相得益彰,竹之勁挺、蘭之清雅、石之堅韌頓時躍然紙上,給人以強烈的心靈震撼。

高劍父 竹外飛花圖41.7cm×87.9cm

廣東省博物館藏

高劍父《竹外飛花圖》軸,紙本設色,縱八十七點九厘米,橫四十一點七厘米。此圖作於一九二三年,是高氏典型的大寫意代表作品,體現了他勇於開拓的藝術膽魄和高超的筆墨駕馭能力。

淡雅清貞

清 法若真 菊石卷 387cm×51cm

廣東省博物館藏

法若真(一六一三—一六九一)《菊花圖》卷,紙本墨筆,縱五十一厘米,橫三百八十七厘米。此圖作於一六九四年,與一般作品中只注重描摹主體物象不同,法若真對襯景和環境的布置亦著力甚多,除前景的菊花外,坡石、溪流和遠處的菊花鮮明可辨,呈現出一派金菊盛開、秋意盎然的景象,從而使作品非常飽滿,極富氣勢。此外,卷後還附有題詩數首,詩畫對讀,別有一番意味。

清 惲壽平 菊花圖50cm×113cm

廣東省博物館藏

惲壽平(一六三三—一六九〇)《菊花圖》,絹本設色,縱一百一十三厘米,橫五十厘米。此圖作於一六八六年,作者運用典型的「沒骨法」,用筆工整,設色秀雅,清雋妍麗,花枝造型優美,富有生機,顯得晶瑩剔透,別有神韻。

清 李鱓 菊花圖51.2cm×194.3cm

廣東省博物館藏

李鱓(一六八六—一七五六)《菊石圖》軸,紙本設色,縱一百九十四點三厘米,橫五十一點二厘米。此圖以峭石襯秀菊,設色淡雅而明快,菊干以飛動之筆出之,花葉則縱橫交錯,富有立體效果,充分地表現出菊花盛開時的生動情態,抒發了恬閑幽淡的文人情趣。

清 曹榜 菊花圖42.9cm×163cm

廣東省博物館藏

曹榜《菊花圖》軸,紙本墨筆,縱一百六十三厘米,橫四十二點九厘米。曹氏為安徽休寧人,活動於清乾隆、嘉慶年間,擅花鳥,蒼逸似八大山人。此圖作於一七五五年,仿陳淳寫意筆法,構圖簡潔,看似漫不經心,隨手拾掇,實則神韻已在其中。

清 張問陶 菊花扇面 51cm×15.8cm

廣東省博物館藏

張問陶(一七六四—一八一四)《菊花扇面》,紙本設色,縱十五點八厘米,橫五十一厘米。張氏字仲冶,號船山,四川遂寧人,後寓居蘇州,工詩文書畫,擅花卉,縱逸近於徐渭。此圖作於一八〇三年,以淡墨勾花、暈染山石,賦色清雅秀麗,於淡薄中見清新,極富文人意趣。

清 李秉綬 菊花圖 92cm×36cm

廣東省博物館藏

李秉綬(一七八三—一八四二)《菊花圖》橫,紙本墨筆,縱三十六厘米,橫九十二厘米。此圖作於一八一四年,為李秉綬仿揚州畫派著名畫家李方膺筆法而作,以淡墨勾勒菊花、暈染岩石,以濃墨點葉,筆法縱逸,簡括傳神,生動地寫出了菊花凌霜傲寒、隱逸高雅的氣質與品格。

清 吳昌碩 墨菊圖34cm×140cm

廣東省博物館藏

吳昌碩《菊花圖》軸,紙本墨筆,縱一百四十厘米,橫三十四厘米。此圖作於一九二一年,構圖不拘陳法,巧於設陳布勢,墨菊菊自上而下,風姿綽約,中間之岩石以渴筆擦染而成,極盡穿插之妙,生出奇趣之景。整幅作品筆、墨、水相滲相融,不僅體現了菊花勃然生機和頑強生命力,更傳達了菊花高潔傲岸、不願寄人籬下的品格精神。

(本文作者供職於廣東省博物館)

(節選自《榮寶齋》2017-01 總第146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榮寶齋 的精彩文章:

《宋代繪畫發展史》

TAG:榮寶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