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穿著羽絨服都快凍成狗了,那些古代人又是怎麼過冬的

穿著羽絨服都快凍成狗了,那些古代人又是怎麼過冬的

昨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作為北方人的橙子君今天早上出門有一種瞬間被凍成狗的感覺。

緊跑兩步鑽進車裡,「西巴啦」,就是冰窖好不好,頓時感覺自己就是被放在冰箱里保存的「小鮮肉」。

好吧,我承認,比「小鮮肉」保存的時間長了點,只是一點點哦……

我們現代人在寒冬季節尚且如此,在古代,沒有空調,暖氣,秋褲,棉褲,毛衣,毛褲,防寒服,羽絨服……

那麼這些古代人是怎麼過冬的呢?

火塘

最古老的取暖方式,非常簡單,就是在地上挖個坑,在弄一個三角的支架,又能煮飯,又能取暖。其實這個在電視劇里我們經常可以看到。

到了秦朝,皇宮裡出現了「壁爐」「火牆」

壁爐和我們現在見到的差不多,火牆其實就是空心牆,可以讓熱量從牆內通過,達到取暖的目的。

漢代出現了「椒房殿」

《三輔黃圖》卷三:「椒房殿,在未央宮,以椒和泥塗,取其溫而芬芳也。」

就是用花椒為材料,搗碎成泥,塗在牆壁上製成保溫層,再掛上壁毯,設火齊屏風,還用大雁羽毛做成幔帳,地上鋪著毛毯。

至於原理是怎樣的,橙子君不得而知。

晚唐詩人張孜有一首《雪》中寫道:其中豪貴家,搗椒泥四壁。到處熱紅爐,周回下羅幕。說的就是這個。

對於這些奢侈的取暖方式,尋常百姓當然是沒法享受了。但是有一樣東西是上到皇帝權貴,下到平民百姓都用到的,那就是火盆了。

只不過皇家用的是一個類似於鼎狀的器物,名叫熏爐。熏爐又被稱為「暖爐」、「紅爐」,類似於我們現在室內烤火的炭爐,利用炭熱來散熱。

而尋常百姓家,沒有做工精緻的熏爐,用的就是泥制的盆,來裝燒火做飯的「灶灰」取暖。

說到熏爐,現在古裝大劇頻出,跟多電視劇裡面都能看到,那些娘娘,貴妃手裡捧著的暖爐,也是不二的取暖利器。

說完上面的,我們再來看看過去棉衣。

窮穿麻,富穿裘

古代老百姓冬天大多是靠穿「褐」來禦寒,褐是一種衣服的料子,屬於麻製品,陶淵明在他的自傳《五柳先生傳》里說其「短褐穿結,簞瓢屢空」,「短褐」就是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

如果橙子君理解的不錯的話,現在我們很多夏季的衣物都是用麻來做的,可見保暖能力著實一般。

裘是有錢人的冬裝,用以做裘的皮毛很多,如狐、犬、羊、鹿、貂、兔等,其中狐裘和貂裘最為珍貴,屬於奢侈品,為達官貴族所穿。《晏子春秋》中記錄了「景公賜晏子狐白之裘,其資千金」。

事實證明,貂的價格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始終保持了強勢的地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昕橙則靈 的精彩文章:

要不要這麼隨意?這個國家的國號竟然是用土特產命名的

TAG:昕橙則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