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德邦崔維星:華為學得會!華為是當今中國管理最好的公司,沒有之一!

德邦崔維星:華為學得會!華為是當今中國管理最好的公司,沒有之一!

德邦崔維星:華為學得會!

德邦物流創始人 崔維星

2018年01月16日,德邦物流在上交所上市。在前一天的上市儀式暨答謝會上,創始人崔維星首先強調「我們首先做的就是學習華為」

以下為崔維星部分發言內容:

我們首先做的就是學習華為。

其實學習華為在當今中國是一個是最俗的話題,因為華為是當今中國管理最好的公司,沒有之一,很多公司都在學習華為,但是沒有聽說學成的,也沒有聽說學了有效的,那麼德邦行么?

其實很多人學習華為,知道華為的企業文化不錯,知道他的以奮鬥者為本很好,其實那都是表象,華為管理的核心就是績效考核,也就是分錢機制。

任正非說了,錢分多了不是人才也成人才了,我相信這句話是有感而發,不是隨便說的。

德邦過去三年對標華為做績效考核,有點體驗。這三年,積極性和幹勁逐年提高,有些華為的影子了。

再一個,學習華為要貫徹淘汰制,幹部每年要淘汰10%,這個說起來容易,能執行么?都是朋友、都是兄弟,甚至是叔叔、兄長、阿姨,一轉身就淘汰了,回老家還能活嗎?

如何執行、如何落地,我們學了三年,也有一些突破,我們嚴格按照這裡面的流程去做,能夠把差的人和好的人選出來,能夠把好的人放在合適的崗位,差的人也能找到合適的崗位。

還要做到淘汰的人只有自己知道,外人不知道,這樣他們再找工作能找到個工資更高的工作。

在績效考核方面,我覺得華為可能做到90分了,德邦可能做到60分了。其餘學習華為的公司,我沒有見到做到50分的。

……

最後,講一講股東的關係問題。德邦物流在未來,會做到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大股東崔維星排第四。

崔維星用行動表明了華為確實學得會。

其實德邦在2011年就開始找華為的老師IBM做流程優化變革,打下了公司運作的基礎;在3年前開始學習華為獨特的「分錢機制」,並取得不錯進展,稱其為「華為管理的核心」。

確實,企業變革的本質,其實就是利益的重新分配,華為也是一家持續變革、在變革中發展的企業。

崔維星曾在一年前的年度總結會上,詳細闡述了德邦的管理現狀和變革方向。

主要內容如下:

2016年剛剛過去,公司發生了很多變化,大家關心的事情也比較多,期望也不少。其實太關注短期的事不一定好,我們的目標和眼光還是應該更長遠一些。

今天開這個會,彩蛋可能沒有,但我希望能把公司的情況跟大家溝通清楚,不要在理解上出現偏差。

一、高目標,高壓力,才會有高回報

我們是一個大家掙錢大家分的機制,如果覺得獎金不夠刺激,就說明我們今年的指標定低了,沒有把大家的潛力發揮盡。

求上得中,求中得下。要想未來拿更多獎金,那我們就要敢於去挑戰更高的目標。高目標,高壓力,才會有高回報。

二、充分放權,落地執行

樹立「每個人的考核只是上級工作的一部分,但卻是自己的命根子」的理念,充分放權,落地執行。

個人的考核和數據,對公司和上級而言可能就是一根手指頭,但對個人而言,那就是大家的命。是命,領導就不能干涉太多;是命,那就要緊緊攥在大家自己手裡。

現在的考核和數據,事關每個人的獎金和淘汰,已經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沒有必要再管束太多,而是要向充分放權,讓每個人為自己的命而戰。

快遞這次下放定價權的時候,大家沒有使用好,那我們往後是不是就不放權了?不是。我們往後會繼續放權。放權可能會有風險,但有風險也必須要去做。因為不放權,個人就不能自己掌握自己的命,就難以充分調動積極性,德邦就難有出路,難有前途。

但是放權要怎麼放,例如怎樣實行三權分立,怎樣讓決策者徵求大多數人的意見,最後拿出比較精準的決策等等,都還需要深入研究。

放權,要堅決執行,不要害怕犯錯,也要能容忍犯錯。

放權這個話題,說了很久了,但大多還只是停留在文章中,停留在口頭上,沒有真正地放下去。為什麼?

這裡面有我們不會放權的原因,但也有我們害怕犯錯的原因。

放權跟放心應該是同義詞。又想放權,又不想犯一點錯,於是一件事情要考慮很多次,彙報很多次。結果犯錯的可能性是小了,但是對客戶的反應變慢了,客戶的體驗也差了,客戶最終就流失了,考核和數據能好看嗎?命還能保住嗎?

我們走過很多國家,也學習過很多企業,大家可能有一個感受:越是發達的國家,人們自覺遵守秩序的執行力就越強;越是牛逼的公司,執行力也越強。關於放權這件事情,我們一定要堅決貫徹,落地執行。落地好了,公司才能走向卓越,反之,則只能淪為平庸。

三、正確看待組織架構調整

這幾天公司做了一輪比較大的組織架構調整。

變化之一是推行了輪值CEO制度。這是我們和諮詢公司一起研究了一年多的成果,現在終於推行了。

公司有三位高級副總裁,從今年1月1號開始,他們將輪流擔任輪值CEO,每人任期半年。總的來講,輪值CEO制度,對他們個人是很大的挑戰,希望大家平靜接受,能夠緊密配合他們工作;對我也是挑戰,我要放權給他們,自己適當往後站,更多專註於文化、戰略、分錢機制的建設。

這套機制怎樣才能運轉得好並持續優化,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

變化之二是在副總裁層級重新進行了組織架構的整合,未來會更加看重運作部門的作用。

這裡需要單獨強調的一點是,調整之後,經營事業部是對高級副總裁負責,而樞紐中心是對副總裁負責。那是不是說負責運作部門的人是被降格了?我覺得沒有這回事,目前的安排是為了管理上的需求,把運作所有部門聚合在一起會更利於管理。

大家不要光看架構上的負責關係,而要看到公司從崗位、價值、薪酬等方面做出的綜合平衡。而且從未來看,運作在德邦的重要性還會越來越高。

前兩年,貨量增長慢,所以運作的質量很好,但是從16年下半年開始,隨著貨量的大幅增長,運作承受了很大壓力。未來貨量高將是常態,運作的管理如果不能很好提升,將會成為制約公司發展的一道重要瓶頸。所以公司未來會對運作更加重視,運作能做到高速路上換輪胎,我們在競爭中才容易獲勝。

變化之三是這次提拔,原則上偏向一線,一線裡面偏向中西部。

未來公司選人用人的大方向也是這樣的,要偏向於一線和偏遠地區。這並不意味著職能部門的人未來都要去一線,但是去一線的話,機會可能確實會多一點。

這次架構調整在選人的時候,也基本上是一線先挑人,其餘的再調到職能部門使用。未來,職能的人工作條件和學習機會多一點,一線的人則是收入相對高一點,機會相對多一點。

這次我們算是往這個方向邁出了一步,往後會繼續加強。

人生不可能只升不降,有起有伏才是人生的真面目。100%的公平是不存在的,不要覺得割了別人的肉是公平,割了自己的肉就不公平了。

這次架構調整,有人提拔了,也有人被淘汰降級了。這幾天關注度比較高的年終績效評價,可能也有人會被淘汰。淘汰是正常現象,被淘汰了不要覺得很難受,也沒必要覺得丟人。關鍵是我們要擺正心態,把淘汰當作一次反思改進的機會,通過不斷地學習和進步,爭取再次做起來。

我們也不要埋怨說淘汰不準確、不公平。100%的公平哪裡有呢?甚至人從出生那一刻起就是不公平的。我們承認淘汰過程中不公平的地方、略有差異的地方肯定是存在的。但我們看問題要抓大放小,公司現在的淘汰辦法已經經過了無數次論證,大方向上是準確的。

不過小的問題,對公司來講雖然是小的,但對當事人來講可能就是半條命。所以,公司肯定也會在細節上不斷修正,爭取讓淘汰越來越精準,讓差異越來越小。如果大家在淘汰過程中確實發現有違規問題,也歡迎積極舉報。

四、以負責任的態度和長遠的眼光,對待自己的職業生涯

一般每到年末年初,離職都會成為一個熱門話題。離職問題,對德邦來講,我不覺得是個大問題,但是對我們參加會議的各級人員來講,職業生涯的規劃,就是大家的半條命,所以我還是想簡單講一講。

我年輕的時候,也離職過。

我1992年畢業,到廣東國旅上班,每天的工作就是核對旅遊團的消費賬單,不斷地打電話核實,然後再機械地打對勾。我當時覺得這個工作比較枯燥,總是憧憬著外面的世界。後來我發現同宿舍的導遊工資都能拿到一萬塊,我覺得我比他們牛多了,憑什麼才一千五百塊呢?於是就下定決心,也想換一個能拿一萬塊的工作。1993年10月份,我就離職了,找來找去,找不到合適的,為了糊口,最後去了珠海一家酒樓當會計,工資還是一千五,而且每天工作十七八個小時,只有周日才能休息,而且還不能出遠門,要隨叫隨到。我當時腸子都悔青了,開始懷念國旅的工作了。中間不算春節的話,我離職三個月就又重新回國旅上班了。後來又過了兩年,機緣巧合才開始創業。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短期行為,這能理解,但希望大家還是要有長遠目標,不要只圖一時爽快或者一兩年的風光。

我最開始從國旅離職的時候,其實就是一種短期行為,覺得自己很牛,覺得不爽,結果怎麼樣?二十多年走過來,我才知道當時的想法都是錯的。我們很多人心裡現在正在想的,可能也有不少是錯的,但這個要等到很多年以後,你才能體會出來。

希望大家都能以負責任的態度和長遠的眼光,對待自己的職業生涯,以免將來留下難以挽回的遺憾。

五、推進「獲取分享制」改革

在長期激勵和超額利潤分享的基礎上繼續深化,儘可能讓大家都有當老闆的機會,沒有當老闆的風險。

很多人都有一個當老闆的夢。但實際上,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當老闆,而且即使在外面當老闆,也並不是所有的老闆都能發財。

我創業的時候,前十年,基本每天都是在為錢的事情發愁,多少次都差點撐不住了。我也有發不出工資的時候,也有公司賬號里沒錢的時候,也有透支被銀行罰錢,甚至只差一點公司賬號都要被註銷的時候。

07年我們向人借款的時候,底褲都快搭進去了。一直到創業十二年以後,08年左右,公司賬號里才開始略有餘額,才開始不用為柴米油鹽發愁;09、10年以後,我們才開始能從銀行里借到錢。

所以,當老闆其實很難,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爽。

公司計劃在2017年春節後,快馬加鞭地開始研究「獲取分享制」改革,然後儘快試點並推行。

這個機制簡單講,就是你為公司掙的收益,你自己有權分享一部分。現有的長期激勵和超額利潤分享,已經把凈資產收益率15%以上部分的80%都跟大家分了,再加上「獲取分享制」的推出,我們實質上就是一套「人人當老闆」的機制。如果把15%看作公司收取你的利息的話,比我們給外面中小企業的貸款利率還要低。

公司做了二十年的積累,為你打了二十年的基礎,提供了一個還算比較有規模的平台,然後放權讓你干,只收你15%的利息。這不僅是給了大家當老闆的機會,而且還是一個沒什麼風險,卻有極好基礎的老闆。

大家還需要出去創業嗎?德邦就是你最好的創業平台。

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公司的收入肯定會大大提高,大家的收入也會大大提高。如果大家的收入得不到大幅提高,德邦就難有大的發展;德邦一旦沒有了發展,我的事業就沒了。所以我一定會努力讓大家的收入能有大幅的提高。

通過一系列的變革,我們大家的利益現在已經緊緊捆綁在了一起,大家都成了德邦的老闆。希望通過五年左右的努力,我們大家都能創業有成!

華為是當今中國管理最好的公司,沒有之一。

其實,不僅僅是德邦,當今各個行業的領軍企業都在不同程度地學習著華為,比如:

安防行業的海康威視、大華技術;

汽車行業的上汽、長安、吉利;

風力行業的金風科技;

農牧行業的雙胞胎、溫氏、海大、九鼎;

光學科技領域的舜宇集團;

家電行業的美的集團、方太集團;

地產行業的萬科集團、碧桂園;

裝飾行業的金螳螂

變壓器行業的特變電工;

真誠邀約華友離職老同事加入華友大咖聯盟(板凳會)

真誠邀約願意學習華為管理經驗的加入微信群

本著送人玫瑰、手有餘香的博愛精神,為了便於非華友同學學習華為經驗,華友大咖聯盟(板凳會)執行機構華思華諮詢組建了學習為管理經驗分享全國群和

粵閩湘、京津冀、江浙滬、大西部、大中原、大東北 六大區域分群。

一站式學華為及輸出華為轉業幹部綜合平台------華思華諮詢文章精粹

歡迎對華為全系列生態感興趣的,請聯繫華思華,您將擁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思華大咖經紀 的精彩文章:

TAG:華思華大咖經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