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與風光大片的差距就在這套濾鏡——新晉神器耐司S5濾鏡系統評測

你與風光大片的差距就在這套濾鏡——新晉神器耐司S5濾鏡系統評測

作者簡介

王凱

中國著名攝影師,佳能簽約講師,四川省多景點簽約攝影師,王老師攝影培訓學校創始人。

耐司S5濾鏡系統使用體驗

受家庭環境影響,從小就開始接觸攝影。第一台相機使用的是賓得相機,我就一直堅持使用賓得到現在,它獨有的色彩讓我陶醉。16年初賓得終於發布了旗艦全畫幅相機——K1,賓得大三元也是我鏡頭群中不可缺少的。但賓得超廣角15-30mm是一個燈泡頭,普通100mm系統濾鏡根本無法使用。也看過其他品牌的更大尺寸的濾鏡系統,也幾乎都滿足不了我的需求,最終只有等待。這個狀況一直持續到17年底,耐司發布了新的S5濾鏡系統。這一刻我知道終於等到結果了!所以一收到「S5」我就迫不及待的準備開始使用。

我對濾鏡的要求必須得滿足以下幾點:

1、最廣焦段下(15mm)沒有暗角存在;

2、可同時用至少2枚鏡片且互不影響(S5支架系統得1片圓偏振和2片方鏡得組合真的超棒!)

3、便捷得攜帶和安裝過程(S5有著獨立支架包和鏡片包,並且安裝和之前得V5濾鏡操作一樣,下面會有實際操作體驗分享)

4、不影響成像質量(至少得滿足100%放大照片後不能有明顯得成像質量影響)

5、不傷鏡頭(燈泡鏡頭由於無法安裝圓形濾鏡,所以濾鏡安裝需要靠支架緊固,若沒有保護系統,反覆多次得操作必然會劃傷鏡頭外圈)

當第一眼見到這套S5支架系統,我就被它的「霸氣」所折服。從整個尺寸上面就有壓倒性得優勢。有的攝友會說做這麼大根本不便於攜帶,實際我嘗試了下普通的雙肩攝影包裡面都可以隨意放下。並且做這麼大完全可以滿足我在剛才所說的最廣焦段不能有暗角存在這個要求。

先看看支架包,較硬的帆布材質可以很好的防水防震,後面的魔術綁帶便於把包綁在肩帶或腳架上便於隨時拿取。正前方的小包放置了一枚S5支架系統專用的圓形偏振鏡。

寬大的魔術貼覆蓋了整個開口,這一操作很好的防止了細小灰塵進入包內。這個細節真的超貼心!

將偏振鏡從裡面拿出剛好一個手掌可以拿下,140mm的有效鏡面尺寸上乾淨無塵。讓我這個強迫症患者心情特別舒爽。

只是在放入的時候給大家一個溫馨提示,偏振鏡的外立面和這個鏡身齊平,而內立面凹於鏡身7mm左右,所以建議收納時把外立面朝向支架包的內部,這樣可以緩解一定硬物撞擊,防止鏡片破碎。

拉開拉鏈,整個S5支架展現在我面前。精細的做工讓我不停的想拿在手上把玩。整個支架上找不到任何一點堅硬的稜角,防止使用時不小心割手或劃傷鏡片。

這又是一個值得稱讚的小細節。整個支架大部分都是黑色磨砂亮光材質,增加了檔次感。唯獨支架內部都採用了黑色啞光材質,可有效防止光線反射影響成像質量。

和V5支架系統一樣,整個支架有后座和方片支架組合而成,通過提起方片支架的「小耳朵」可以把兩者分離,但這時唯一的一個問題出現了,兩個支架之間的擴量稍大導致給人有一種松垮的感覺。我立刻致電了廠家,原來是由於試用裝的原因所以車銑加工了多個版本,但在給大家的量產版上完全不存在這些問題。所以大家完全可以放心使用。

拆開方架的后座仍然很霸氣,最大直徑達到了185mm,最值稱讚的是在介面處有防磨損的EVA材質內襯,即使高頻率的反覆安裝都不會鏡身產生磨損,有效保護了鏡頭。小細節足見大廠的用心良苦啊~

安裝后座採用的是螺紋旋轉收緊,便於快速準確的拆卸,前面的偏振鏡轉動齒輪比V5支架更厚更大,旋轉起來那種絲滑感根本停不下來!

濾鏡包仍然採用硬殼+外包皮質材料給人一如既往的高檔感。雙自吸紐扣保證了密封性。

打開支架後立面6張濾鏡完美的展現在眼前,整個鏡盒內部全是軟性材料保護,防止鏡片磨損。

內裝的3張漸變鏡全是150mm*170mm,而另外三張減光鏡都是150mm*150mm。廠家仍然用心的在減光鏡片下方都放有墊片,保證了美觀的同時又方便了拿取。幾乎所有細節都為大家想到了。

378天,從構思到成品 ,全球118位攝影師參與研發, 49次圖紙修改, 37次推倒重來····這一切,在我沒有收到S5支架時我只認為它是廣告語,而這一次,我知道這是認真的。讓我見到了中國崛起的大廠力和工匠精神。

接下來我要開始正式使用鏡片來看看成像效果,由於成都這幾天霧霾較重等了幾天終於稍微看見了些藍天。(這裡的藍天指的是用肉眼仔細看才看的出來的那種。)

由於我對ND32000這張特別感興趣,所以決定到成都寬窄巷子做首張評測。

去過寬窄巷子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立面隨時人頭攢動,想在大白天拍接到延伸的感覺幾乎不可能。但這更激發了我對ND32000的興趣。這時大家會發現我把支架包直接綁在了書包帶上面,更有利於我空出背包裝更多東西。也方便了隨時的拿取。

神器出現!本次所有評測照片我將採用賓得的15-30進行。賓得15-30幾乎所有規格和騰龍的15-30相同。所以在濾鏡系統的使用上面都一樣。15-30mm是燈泡頭,我相信耐司S5系統支架就是為其而生的!

在把相機架好一切準備就緒之後,就開始濾鏡的安裝了。安裝濾鏡有一共有幾步呢?第一步打開冰箱門,第二步把大象裝進去,第三步關冰箱門·········

首先打開支架包,分離后座和方片支架。只需向上提起方片支架的「小耳朵」,再向外一推就可輕鬆進行分離。

分離完成之後我們需要先進行后座的安裝,這時我們需要一隻手拿穩后座外側,另一隻手按照后座內測箭頭所指向的方向(UNLOCK的方向,也就是逆時針轉動)進行旋轉解鎖。

接著把后座套在燈泡頭的最前端,並朝著LOCK方向轉動使后座和鏡頭鎖死,接著旋轉后座上的小耳朵讓其結合的更緊密。

后座安裝後接下來的安裝就比較方便了,由於這張照片我在拍攝時會拍到石材地面,由於每天有成千上萬人從這些石頭上面走過,所以它們被打磨的非常光滑,對光線的反射特彆強烈,加上霧霾的影響整個天空都看起來灰濛濛的,所以我決定一定要使用偏振鏡。

偏振鏡的安裝一定要儘可能小心,因為整個偏振鏡片比較寬大,因此在安裝時絲口一定要對準,用左手扶住齒輪保持固定不動,右手順時針旋轉即可輕鬆把鏡片上好。

這個時候開始調節偏振鏡,若是新手建議打開相機的實時取景進行調節,這樣可以直觀的觀察到變化效果。但我是少數習慣用光學取景器觀察的攝影師,其實這樣做的目的也是為了節約用電,保證充足電量(一般我一個電池可以連續用一周左右)。在調節時需要先把構圖做好,然後一隻手轉動齒輪即可,在轉動時觀察畫面反光變化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即可。

接著重點上場了,就是我要評測的神器ND32000的減光鏡,根據介紹我們能了解到這款白天減光神器能夠達到減弱15檔曝光的效果。所以有了它我再也不會畏懼白天長曝光了。按照要求,我們需要把減光鏡放在支架最里端的位置,這樣可以有效防止雜光進入畫面。

在把方鏡安裝上支架後,我們可以需要先把相機的對焦等基礎參數都調整好,接著利用APP軟體來計算加上15檔減光鏡後所需的快門時間,而我一般是用最笨的方法進行口算,比如本來所需曝光時間是200s,那我加上一個15檔減光鏡就意味著我需要用200s去連續除以15個2,來得到最終曝光時間,然後用B門開始曝光。

由於寬窄巷子的人太多,所以普通10檔減光鏡幾乎也無法做到理想的畫面程度,用上ND32000之後,根據計算髮現所需的曝光時間達到了半個小時,對於這樣的長曝光,建議所有攝影朋友一定要把相機的取景器遮蓋住,防止任何可能的光污染存在。

經過半小時漫長的等待,曝光終於結束,由於成都最近一直霧霾天好不容易等到今天有一點陽光透入,但空氣中厚厚的灰塵根本讓任何細節都看不見,再加上寬窄巷子絡繹不絕的人潮,所以近處的雖然已經被去掉,但街道遠處仍然有一定黑壓壓的人影,不過這絲毫不影響出片效果。

(採用賓得k1,15-30mm鏡頭,耐司S-5系統支架,偏振鏡,GND8軟漸變,ND32000減光鏡,富圖寶X-4c腳架)

(未採用任何濾鏡直出效果原片)

通過對比我們可以發現,加上濾鏡使整個畫面的光線得到了很好的平衡,地面的反光也控制的較為理想,沒有刺眼的高光存在,天空由於使用漸變鏡配合長時間曝光找回了一定色彩細節。半小時的長時間曝光也讓畫面乾淨了許多。

接著我來到了成都市的市中心——天府廣場進行拍攝,因為這裡仍然是來成都旅遊的打卡地點,我准被在這裡測試標準漸變鏡和ND1000的實際使用效果。

雖然這次評測我只帶了一個助手幫我進行記錄拍攝,但由於S5支架系統過於霸氣,所以每次在安裝後都會引起不少的圍觀。瞬間感覺高大上了不少·····

(採用賓得k5,15-30mm,耐司S5系統支架,偏振鏡,GND8標準漸變鏡,ND1000減光鏡,富圖寶X-4C腳架)

(原片未採用任何濾鏡,原格式轉檔直出)

通過對比我們仍然能夠發現,由於拍攝時間是在幾乎正中午,所以光線又硬又強,若不採用任何濾鏡拍出來一定成為全剪影的效果,所以為了得到質量更高的片子,我這次採用了偏振鏡消除空氣中的雜光,標準漸變鏡減弱天空與地面的光比,ND1000減光鏡增加快門時長消除前面的車流。最後成片基本達到了我的要求。

第三站我來到了成都的購物中心——春熙路,準備在路口的天橋進行一次評測,在這裡我只想嘗試偏振鏡和減光鏡的搭配,所以並沒有注意天空過曝的細節。

(採用賓得k1,配合15-30,耐司S5系統支架,偏振鏡,GND1000減光鏡,富圖寶x-4c)

(原圖未採用任何濾鏡)

很抱歉的告訴大家,在評測這張照片時,由於誤操作到了白平衡到自動模式,所以兩張照片色彩有一定偏差,並非濾鏡造成的色差。這次我們可以明顯發現偏振鏡的作用,有效的減弱了畫面左上角廣告牌的反光,下方的人群也變得更加乾淨,畫面顯得更具有動靜結合的感覺。

最後一張城市評測我準備拍攝太古里,在這裡我用到了ND64配合軟漸變的效果。

(採用賓得k1,15-30mm,耐司S5系統支架,偏振鏡,GND8軟漸變,ND64減光鏡,富圖寶x-4c)

(原片未採用仍和濾鏡,成都的霧霾在這張照片立面毫無保留的體現了出來!)

對比兩張照片,原片由於所在的位置更高,所以整個空氣雜誌更多,畫面發灰,而且玻璃的反光特別明顯,加上濾鏡之後,畫面通透許多,色彩也被很好的體現了出來。

以上幾張照片都是在成都的霧霾天里拍攝的。所以我感覺這個限制了濾鏡效果的發揮。因此,趁著正好有兩天的空閑時間,我帶著濾鏡來到了川西松坪溝進行再次進行了幾張簡單的評測。

(採用賓得k1,15-30mm鏡頭,耐司S5系統濾鏡,偏振鏡,GND8軟漸變鏡,GND8標準減光鏡)

由於當時拍攝時間在3點左右,天空和地面的光比差特別大,再加上搞搞的山對太陽有一定遮擋,所以我同時使用了兩片濾鏡對天空進行壓光,再利用偏振鏡消除水面的放光來獲得水底五彩斑斕的效果。

(原片未採用任何濾鏡,RAW轉檔直出)

看來一到室外,走出城市的喧囂與霧霾,耐司的濾鏡就發揮除了它最大的功效。原片既視感幾乎慘不忍睹。原片的高光丟失,暗部細節也幾乎丟失。再加上水面反光的影響,整個畫麵灰蒙蒙一片,而加上濾鏡過後效果就和人肉眼看到的寬容度差不多了,各種色彩信息都能夠找回來。

(上圖兩張是為了完全測試偏振鏡效果所拍攝的,由於特有的納米偏振鍍膜,所以直觀的能看到色彩信息得到了有效的還原突出。即使不做後期都能有強大的增色效果!並且具廠商透露後期還會有添加了風光納米鍍膜的偏振鏡,那樣色彩信息會更加豐富。期待中!)

(賓得k-5,15-30mm,耐司S5系統濾鏡,偏振鏡,GND8軟漸變,手持拍攝,原片直出)

(未採用仍和濾鏡,原片直出)

通過風景照片對比,整個畫面確實增色不少,合理的進行S5濾鏡套裝的組合,可以使畫面達到想要的狀態,並且增強整體的色彩信息。可以說不做後期的話,有了耐司S5濾鏡支架確實也能讓畫面變得更加出彩!

總結:通過幾天的適用,讓我對耐司S5濾鏡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耐司雖然是一個國產品牌,但是論做工,論成像質量早已經達到了國際水準。因為平常教學需要。我曾用過3個濾鏡品牌,其中耐司也用過M1系統濾鏡,V5系統濾鏡到現在的S5系統濾鏡,橫向比較而言耐司的整體效果是我最滿意的。本次S5的使用完全滿足了我對大口徑濾鏡系統的要求。

耐司S5濾鏡套裝現階段的內置濾鏡為一片普通納米鍍膜的偏振鏡,但告訴各位攝友一個好消息,耐司現在還在開發其他內置圓鏡,比如有以下幾種組合:

1、內置圓形風光納米鍍膜偏振鏡:這組鏡片可以直接把這枚普通偏振鏡改為剛剛上文所說到的風光納米鍍膜偏振鏡來增艷畫面色彩。

2、內置圓形減光鏡:直接添加內置的減光鏡,更能有效防止光污染產生。

3、內置組合濾鏡:耐司特有工藝所生成的一枚同時具有偏振效果和減光效果的多效濾鏡(簡直是懶人福音啊~~~),這也是我最期待的一枚!

4、內置UV濾鏡:徹底解決了超廣角這類「燈泡」鏡頭「裸奔」的狀態,也許以後可以直接像V5支架那樣再圓形鏡片前加裝鏡頭蓋來同時實現保護鏡頭和節省安裝時間。

所以,S5支架套裝幾乎可以實現承載所有濾鏡組合,這更加決定了S5再整個攝影濾鏡系統中的霸主地位!

當然,為了讓大家選擇濾鏡不再糾結,可以給到大家一個購買建議:

1、如果你現在已經有了賓得或騰龍的15-30mm超廣角,或者尼康14-24mm超廣角這類燈泡頭,直接上S5濾鏡就行。

2、如果現在有佳能尼康的大三元,小三元這些鏡頭,可以直接購買S5系統濾鏡再添加77mm,82mm的轉接環,這樣可以少花錢購買100mm系統的濾鏡,節省一大筆開支。

有些攝友由於一開始不會直接把所有濾鏡配齊,所以給大大家一個我認為比較合理的購買順序,因為這也是很多我身邊學生再購買時會遇見的問題。由於S5系統濾鏡已經配有偏振鏡,所以根據實際使用頻率建議方片濾鏡按照如下順序進行購買:

1、若常再內陸拍攝:GND8軟漸變-ND1000減光鏡-GND8標準漸變鏡-ND64減光鏡-ND32000減光鏡-GND8硬漸變鏡(若還有需要再配置例如GND16這類減光倍數更高的濾鏡)

2、若常在海邊拍攝:GND8硬漸變鏡-GND8標準漸變鏡-ND1000減光鏡-GND16軟漸變-ND32000減光鏡-ND64減光鏡(減光倍數可選擇3~5檔的鏡片都行。)

結語:如果你想成為優秀的風光攝影師,那麼一套優秀的濾鏡是絕對有必要的。而風光攝影大部分時間和超廣角所營造的空間立體感又密不可分,因此S5這樣的大尺寸濾鏡是絕對有必要的。即使你不想做後期處理,S5也足夠讓你的照片變得足夠經驗!所以,你和風光大片的距離,僅僅就差一套S5而已!

圖文/王凱花絮配圖/於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成都攝影培訓 的精彩文章:

人像攝影專題—鏡頭焦距的使用/人像適用焦距

TAG:成都攝影培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