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上黨之爭和長平之戰的背後

上黨之爭和長平之戰的背後

原標題:上黨之爭和長平之戰的背後



長平之戰

上黨這個地方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史書中有「周公謂恃德不恃險,亦以此為天險之所在」,在戰國時代上黨為秦趙韓交界之地,因之地理之險,遂為必爭之地。另有「故自河內見則萬刃壁立,自朝歌望則黑雲天半,河東、河北、河南皆旋趾而處于山之下,其勢為東南絕險也」,說明上黨這個地區即便在晉國時代也是非常重要的戰略要地,戰國時代更為如此,這也就是韓國的上黨郡守馮亭,在韓國已經認可其秦國歸屬之時,仍然不願意投降秦國的原因。


但對秦國而言,要大面積突進中原,這個上黨地區就是必須拿下的地方。當年張儀也曾說:「上黨為天下脊」,認為上黨地區是秦國東進中原的門戶,這種戰略思想也徹底影響了秦國幾代君主,白起就曾數次攻打上黨周邊地區,為的也是最終拿下上黨,秦國可謂是深謀遠慮,對於上黨是垂涎若渴。而馮亭違背韓桓惠王旨意,率領上黨軍民投降趙國,虎視眈眈的秦國當然不能同意。



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

趙國選擇接受上黨,可謂是戰國時代最大的昏招。當時的諸侯國中,最為強盛的即是秦趙兩國,楚國自楚懷王慘死咸陽就開始一蹶不振,白起甚至攻破楚國都城,逼迫楚國君臣遷都陳縣。齊國為燕國樂毅攻破七十座城池,而樂毅為燕國君主所猜疑,也已避居他國,燕國自此衰敗。《史記》:「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廉頗為趙將,破殺栗腹,虜卿秦、樂間。」趙國惠文王、孝成王時代,廉頗攻打齊燕,皆取得決定勝利,趙國成為東方六國之最強者。


此時的天下格局,呈現兩強並立之勢,因此東方諸侯對秦趙的態度,非常微妙。諸侯們既不想秦國獨強,更不想趙國稱霸,但是趙國取得數次勝利之後,自然認為自己的話語權得到極大提升,對待諸侯列國也不再像過去那樣和睦,常常就派兵攻打燕齊等國。《戰國策》載:「秦敗於於與,反攻魏幾廉頗救幾,大敗秦師。」趙惠文王時代的這次勝利,直接導致趙國的自信達至巔峰,這也即是後來的趙孝成王在秦國數十萬鐵甲軍前,居然輕易的就決定接納上黨臣民的直接理由,列國所不能打敗的秦國,趙國依然可以取勝,可見秦軍不足懼也。



上黨為秦所佔,則韓滅


與趙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秦國的外交政策,秦國為全面發動長平之戰,甚至故意拉攏趙國的好盟國魏國,承諾將韓國的恆雍之地轉讓給魏國。這個恆雍之地的重要性,可以這樣來看待。如果說上黨是韓國的生命線,恆雍就是魏國的生命線。上黨為秦所佔,則韓滅。恆雍這個地方地處韓魏交界,是兩國之間的重要水上通道,如果恆雍為秦所佔,則可引水灌淹魏國都城大梁城,如同當年白起水淹楚國,那便是魏國滅頂之災。顯然的是,這種擔憂並非空穴來風,後來秦國攻打魏國,正是引水灌淹大梁。秦國故意轉讓此地,對魏國吸引力之大,可見一般。正是知道這個利害關係,對於是否出兵拯救陷於長平的趙軍,魏國猶豫不決。

秦國並非對東方六國沒有擔憂,歷經數年戰爭,秦國已是舉國疲敝,此戰攻打長平,乃是繼攻楚、攻韓而後的連續作戰,尤其是攻打長平的這支部隊,已經在上黨地區經歷了數次苦戰,若是東方六國合縱聯盟,反攻秦國,秦國也是危也。可是秦國的外交戰略顯然遠遠勝過趙國,通過與楚國的暫時休戰,與魏國的私下勾兌,對韓國的威逼利誘,都基本上導致趙國被徹底孤立。對東方六國而言,秦趙相爭,正好是大家休養生息的好時機,誰也不想參加到這場強強對決中去,畢竟秦趙之苦,大家都是承受過的。

秦國在割裂趙國與東方諸侯國的關係的同時,更是在趙國國內發動輿論攻勢,導致趙國臨陣換將,直接引發趙國軍心撕裂,尤其是作戰方式的完全改變,趙國之敗,的確有其根源。東方列國的袖手旁觀,也是情有可原。但是,當年若是列國陳兵秦趙邊界,長平之戰的結局,是否會被改寫,恐是難以預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叔說春秋 的精彩文章:

鄭莊公的人生困局: 武姜夫人能否「攪局」嫡長子繼承製?

TAG:海叔說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