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何下肢骨折病人術後行走時出現下肢腫脹?

為何下肢骨折病人術後行走時出現下肢腫脹?

下肢骨折術後腫脹的原因主要包括:

肢體周圍靜脈迴流受阻;

術後創口內組織出血、體液滲出;

術後肢體活動減少,四肢尤其是下肢的靜脈和淋巴迴流不暢,循環淤滯;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過度的功能鍛煉及錯誤的鍛煉方法;

局部加壓包紮過緊及外固定使用不當等。

正常人站立或坐位時,下肢的靜脈血管是充盈的,因為血管里的靜脈血除了有推動血液循環的來自動脈端的壓力外,還有人體高度形成的重力落差的壓力。其要克服重力,經過「疊瓦狀」的靜脈瓣及肌肉收縮把靜脈血一層一層往右心室推送。

下肢骨折之後,局部會釋放炎症因子,這是機體的應激保護性反應。這些應激炎症因子一方面刺激周圍神經引起疼痛,另一方面導致毛細血管內膜損傷濾過性大,引起內外液體交換的平衡失調,造成過多的液體滲入組織間隙,最終導致肢體腫脹。腫脹若不能及時消除,就會影響肢體的血液循環和營養物質的供給,最終影響創傷修復和癒合。四肢的嚴重腫脹如果使組織內的壓力接近動脈血壓時,就會影響血供,形成骨筋膜室綜合征,使肢體缺血壞死痙攣,會造成肢體的嚴重殘廢。早期、快速地消除手術後的肢體腫脹、對促進骨折癒合和減少併發症發生具有重要意義。

下肢骨折後往往需要較長時間卧床休息,下肢處於心臟同一水平,人體高度形成的重力壓力差為零,下肢的血液循環的阻力小,循環速度隨著適應逐漸減慢,這也是下肢容易形成深靜脈血栓的一個原因。長期平卧位,肢體活動減少,肌肉收縮促使血液迴流的作用減少甚至基本消失,下肢的靜脈適應了低靜脈壓的狀態,血管的彈性降低,靜脈內瓣膜的功能減低,雖然在平卧時能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環。但是,一旦從久卧的病人床上站起,下肢血管的充盈突然增加,而迴流速度不能適應增加的血流,骨折可導致血管折彎,疤痕牽拉,加重血管內迴流阻塞大,使部分的血液瘀積在靜脈中,缺氧,表現為下肢變得紫暗,病人會感覺下肢發脹。肢體在這種狀態下持續時間稍長,小靜脈里的血不能正常迴流到大靜脈血管里,靜脈壓力升高,毛細血管里的壓力也就會升高,水分就會滲到血管外的組織里,肢體就會腫脹。

一般病人骨折或骨折術後下地時就會出現下肢現象,這其實是一個常見的情況,病人和家屬不必太擔心。只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反覆訓練,血管很快就會適應這種狀態。每次下床練習的時間不要太長,感覺下肢腫脹、酸脹後即卧床,墊上枕頭或被子抬高雙下肢,待腫脹消失後再次下地鍛煉,每次下地時間逐漸延長,每天下地的次數逐漸增加,其發生腫脹的時間即會逐漸延遲。剛開始幾天下午小腿和足部可能因為白天的活動腫脹,經過夜間卧床休息後,第2天早晨下肢腫脹基本會消退。

如果腫脹持續不退或者消褪不明顯,可能有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靜脈血栓可直接堵塞靜脈,血液迴流受阻;靜脈瓣膜也會受到損傷,瓣膜關閉不全,兩個瓣葉不能緊密對合,血流從兩個下垂瓣葉之間向下逆流。均導致血液下肢淤積,導致肢體出現腫脹,抬高肢體可部分消腫,需住院抗血栓治療。避免血栓脫落栓塞肺部,引起肺栓塞,嚴重會導致死亡。

肢體腫脹的物理康復非常重要,可以配合藥物治療,提高療效,縮短療程。

抬高患肢,是肢體消腫的一項重要措施。靜脈迴流受重力的影響,當然還與機體循環阻力有關。如果肢體位置低於心臟平面,則靜脈迴流就要克服循環阻力和重力的雙重阻力,不利於腫脹的消除。所以應將患肢置於心臟平面以上,使重力轉化為動力性因素,促進腫脹消除。

功能鍛煉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和淋巴迴流,從而促進消腫。患者功能鍛煉包括主動鍛煉及持續被動鍛煉,包括骨折肢體的肌肉訓練和適當的關節活動。主動鍛煉指受傷肢體的肌力訓練和適當的關節活動。在麻醉消失後,即鼓勵患者進行主動的遠端肢體運動;術後1-3天,鼓勵患者進行肌肉收縮運動和遠端關節的活動,可以行股四頭肌收縮運動如直腿提高或壓腿,每次保持肌肉收縮15秒,每組15次,每天6組,隨患者病情恢復程度逐天遞增運動量;而踝關節的主被運動可以有效加快股靜脈迴流速度,從而加速術後肢體腫脹的消退。術後適當時候進行CPM被動鍛煉,在1-2min內完成1次屈伸活動,早期從30°的角度開始,30min/次,2次/天,根據患者對疼痛的耐受程度漸漸增加鍛煉角度。CPM被動鍛煉可以改善骨折早期出現的血液流變性異常和微循環障礙,促進靜脈和淋巴迴流,減輕肢體腫脹,緩解骨折損傷或手術後的疼痛,改善並保持傷肢關節的靈活性。

消腫的其他措施還包括各種理療方法。理療可以增加血管壁的緻密度,降低細胞膜的滲透性,減少進一步滲出,促進腫脹消除。理療還可改善血液淋巴循環,增加對壞死組織、細菌、細胞殘餘物質的吸收,及時移除鉀離子、組織胺、 5- 羥色胺、各種水解酶和緩激肽等物質,起到消除腫脹的作用。紅外線治療能促進血液循環,促進靜脈淋巴迴流:對肢體腫脹進行紅外線治療,每天2次,每次30分鐘,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靜脈淋巴迴流;保證傷口局部清潔乾燥,減少感染的發生,從而促進腫脹消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杏林堂 的精彩文章:

TAG:杏林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