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太監分等級嗎,以何種為貴

清朝太監分等級嗎,以何種為貴

原標題:清朝太監分等級嗎,以何種為貴


眾所周知,明代宦官擅權現象十分嚴重,因此在清軍入關後,對後宮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便是削減太監的數額,最初清朝將明末的9萬多太監削減為9000人,後來每一朝的宮中太監數量均不超過三千人。清朝設有專門管理太監的機構「敬事房」,又稱「宮殿監辦事處」。在敬事房中,太監的最高職位是敬事房的大總管,授督領侍銜,屬四品宮殿檢,據清末太監信修明回憶說,「督領侍月食錢糧銀四兩,恩賞在外,至多加賞二、三兩。」不過規定是一方面,實際情況也不一樣,像慈禧太后身邊的大紅人李蓮英當敬事房大總管時期,月食錢糧至七兩,為其他人均所不及。督領侍衙門設在敬事房,下設七品堂郎中一職,掌管滿洲案,習滿文。七品首領一職掌下司房,管庫房和各宮殿太監升遷、調補、賞罰事項,以及各主位宮中事項,包括宮殿全面職權和日常的支出。


具體而言,太監的具體品級有大總管、副總管、帶班首領、御前太監、殿上太監、一般太監和下層打掃處小太監之分。不同等級的太監官階也不一樣,比方說副統領太監為六品,首領太監為八品使監,不過也有無品級者,計43人。此外,還有筆帖式太監,這是敬事房才有的太監品級,屬八品侍監。應當注意的是,有清一朝,太監的品級並不是固定不變的,比方說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二月,明定敬事房設五品總管一名、五品太監三名、六品太監二名,此時太監的最高品級是五品。但是到了雍正元年(1723年)九月,雍正皇帝將總管內務府定位三品衙門,於是敬事房大總管被授予四品官職,副總管授六品官職,隨侍等處的首領授七品官職,其他宮殿各處的首領授八品官職。此時,品級最高的太監—敬事房大總管相當於四品官職。



到了雍正四年(1726年)六月,在對太監實行官階制度的基礎上實行加銜制,即規定敬事房正四品大總管為宮殿監督領侍銜,八品首領為侍監銜。雍正八年(1730年)六月,又重新規定太監官職不分正從。到了乾隆朝,乾隆皇帝為了防止太監干預朝政、「以杜僭越」的現象,將太監的官職限定在四品以下,乾隆七年(1742年)十月,定宮中現行則例時規定:「乾隆七年(1742年)十月,定宮中現行則例時規定:「凡宮內等處太監官職,從現今四品為定,再不加至三品、二品以至頭品。」從四品太監往下,被授到五品、六品至九品的太監人數也不超過100人。


不過到了清代末期,乾隆皇帝定下來的太監品級以四品為限的規矩被打破。慈禧太后十分寵愛的李蓮英還是儲秀宮四品花翎總管時,就可與敬事房的大總管平起平坐了,到了光緒二十年,他又被賞戴二品頂戴花翎,雖是個虛銜,但足以可見李蓮英當時在後宮中權力之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沙龍 的精彩文章:

清朝太監怎麼分等級,大太監李蓮英幾品官?

TAG:季我努沙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