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克隆猴早就有了,中國的體細胞克隆猴進步在哪裡?

克隆猴早就有了,中國的體細胞克隆猴進步在哪裡?

中國科學院的一個生物科研團隊在2017年成功的進行了猴子的體細胞克隆,其成果已發表於2018年1月25日的《細胞(Cell)》雜誌。

說起克隆動物,人們並不陌生。早在1952年,美國科學家羅伯特·布里格斯(Robert Briggs)和托馬斯·金(Thomas King)就已經利用受精卵細胞核成功克隆了青蛙。而後,克隆動物就成了生物學的研究熱點之一,收到極大關注。

但是,用受精卵細胞核來進行克隆,多少有些「作弊」的嫌疑——畢竟,不少動物需要克隆動物的受精卵細胞並不多,通常可複製的個體量都在個位數,而且最重要的是,受精卵本身就具備發育成為個體的能力,用它就使克隆的意義打了折扣。

但不論如何,這次試驗成功的進行了細胞核的取出與移植,並且保證了操作後的細胞活性。這種技術可行性的探索還是為人類的生物學研究邁出了一大步。

相應的,人類非常關注於利用已經分化完成的體細胞來進行克隆操作:一個成熟個體的體細胞成千上萬,而且其個體性狀表現也早已一目了然。如果能夠利用它們進行克隆操作,就能真正使克隆在物種保護與醫藥研發領域體現價值。

這也已經被證實是可行的——1958年,英國科學家利用蝌蚪的腸上皮細胞核成功進行了克隆實驗。後來,這類實驗在其他物種上也開始獲得成功,比如,我國生物學家童第周在1963年成功克隆了亞洲鯉魚,以及1997年英國科學家利用乳腺細胞克隆的多利羊。

至於之前在1999年就已經有的克隆猴實驗,是利用胚胎分裂方法克隆的,因而自然沒有體細胞克隆技術來得有應用價值——這也是本次中國科學家利用體細胞克隆猴的最大意義所在。

不要小看這這一成果,在實驗中,利用體細胞核與卵母細胞結合產生成活個體,有一個很難克服的障礙——高等動物的卵母細胞在沒有受精刺激的情況下,是很難自行激活分裂程序發育成胚胎的,對此,很多國內外的研究團隊都以嘗試了十餘年而沒有進展,甚至於有專家斷言「靈長類動物的體細胞克隆是不可能的」。所以,本次中國科研團隊實驗成功的意義,可見一斑。

另外,體細胞克隆技術,可以方便的進行體外遺傳編碼操作,這對遺傳學與醫藥研發領域意義重大,並且,由於可以利用同一個體的大量體細胞取樣,所以可以批量克隆大量基因相同的個體,這可以減少動物實驗中因個體差異帶來的誤差,有效的減少實驗比照次數,從而減輕動物實驗的倫理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三葉蟲 的精彩文章:

這種魚週遊世界卻不用費力氣,懶到沒朋友

TAG:科學三葉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