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家趙昌林:書法心得
練書法心得點滴之一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練書法要有恆心和時間,恆心,就是堅持,時間就是幾乎每天一兩個小時,其次.選好自己喜歡的古帖,再次就是臨帖不止,一直到每個字爛熟於心,然後就可以隨心所欲寫出象樣的書法作品來.
練書法心得點滴之二
練習書法要保持心態平靜,不急不躁,康有為說;只講耕耘,不講收穫.讓我說,只要不停耕耘,遲早要有收穫的.
練書法心得點滴之三
練書法要溫故而知新,每天練習1-2個字足亦,然後再複習以前所學過字,並切要求字字入帖,只有這樣才能循循漸進.
練書法心得點滴之四
練書法似乎沒有捷徑可走,臨帖是必經之路,古帖就是法帖,是經幾千年考驗,被歷代公認的形神兼備的漢字形象,所以先把形臨摹象,在求神似.這中間必然有一條相當漫長的路.只有勇往直前,才能看到勝利的曙光.
練書法心得點滴之五
練書法千萬不要盲目跟風,有時候的風是不正之風,咬定古帖不放鬆,只有臨池不息,書法作品才有深度,廣度,就有較強的生命力。往往跟風的書法作品容易曇花一現。
練書法心得點滴之六
練書法可以毛筆硬筆交替進行,毛筆臨帖時多注意運筆,硬筆臨帖時多注意間架結構。有時候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毛筆字寫出來有骨有肉,剛柔相濟。鋼筆字寫出來又有毛筆神韻,洒脫飄逸。
練書法心得點滴之七
練書法不要怕名家說你的字俗,俗其實是根。北方的餃子南方的粽,你說俗不俗,可一吃就是千百年,現在還在吃。俗是入鄉隨俗,有民間的沃土養護,一但超凡脫俗,容易形成樓頂花園,就脫離了群眾的呵護,那你的書法作品只有收藏價值,而沒有實用和欣賞價值了。
練書法心得點滴之八
練書法要多請明家指點,千萬別讓名家給你指教,明家滿腹經綸深藏不露,一但指點能切中要害,使人頓覺雲開霧散。名家指教往往引經據典滔滔不絕,一旦指教卻離題千里,使人滿頭霧水。不要盲目迷信名家,相當數額的名家是靠某種怪異的書體一舉成名,他們沒有堅實的工筆楷書基楚,其書法作品底氣不足,韻味不濃,讓人看了不舒服。初學者可望而止步,不然誤人子弟。
書法心得點滴之九
練書法想激發一下情趣,在有一點基本功的基楚上,可選帖中幾個字集在一起,試摹著書寫小品,如振興中華,寧靜致遠,神,龍,虎,聽濤觀海,室雅蘭幽等等。調節一段後再試摹著寫長一點的唐詩,這樣能加快一些成功的進程,但是臨帖練習千萬不可丟。
書法心得點滴之十
練書法要經常讀貼,讀帖其實就是看帖。讀帖翻字帖,也可以不翻,不翻就是在街頭巷尾,在亭台樓閣前,在旅遊景點,只要留心,都有古人名人書寫的牌匾石刻,對那些範字也像翻字帖一樣,用眼睛仔細觀察,字筆畫的粗細,長短,方圓,頓挫,字形的大小,長方扁斜,間架的寬窄,疏密,高低,抱合等特徵,把眼睛當成相機的鏡頭一眨一眨把他們收集到腦海里,形成記憶的圖像,用手在自己的身體上或在空中比劃比畫,加深印象,讀帖是臨池的輔助。我謂之讀帖求形,臨池入神。
練書法心得點滴之十一
練書法沒必要去刻意追求奇和怪,奇和怪的畢竟不是傳統書法,容易使人輕狂浮躁,誤入歧途。譬如左手寫反字,右手寫倒字,還有什麼指書,掌書,碗書,不是殘疾人卻用口,鼻,肘寫字等等。實際上稍有書法基礎的人,在很短時間內都能練就。我曾經試過,並非難事。指書是長指甲里存墨,掌書是手心裡藏墨,碗書是小碗里盛少許墨去寫字。寫反字把紙反過來看,寫倒字讓對面人看。這樣寫出來的作品只能嘩眾取寵,沒有任何意義,只能算是漢字遊戲,屬於雕蟲小技范籌,媒體不應推崇和宣揚。按傳統的執筆方法和寫字姿勢去寫字,才叫繼承傳統,傳統書法才是中華精髓,才值得大力推廣和發揚。
練書法心得點滴之十二
練書法不要認為自己笨,不是那塊料,練不出來。實際上很多人都能練好毛筆字,為什麼最後只剩下少數人呢,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因為能堅持到底的也是少數人。古人云練書法要具備天賦和學力。家庭熏陶,環境影響,興趣愛好,練習悟性這4條我看都屬於天賦範疇。學力就是下的功夫,只要具備天賦中的某一條,學力越大練出來的希望就越大。古人叫做天資高而學力到,未有不精奧而神化者也。至於歷史上有書法天才之說,也可能有,但鳳毛麟角。元代趙孟頫算是一個,他繼承晉唐傳統,博採眾長,法度嚴緊,字體秀麗,筆法圓潤,不雜近體,無一筆失度,獨具風格。世人把歐,顏,柳,趙並列,尊為儀鳳沖霄,祥雲捧月,上下五百年,縱橫一萬里。同時具備篆,籀,分,隸,真,行,草,還有詩畫無不冠絕古今者僅此一人也。
練書法心得點滴之十三
練書法要有忘我精神。忘我就是把自己原來所有不如意的東西全部忘掉,真正做到脫胎換骨,這時候寫出來的字才能上牆。不然容易出現回落,回落表現一是不如以前某個時段的字寫得好,二是回到自己原來的水平上,這很正常,一般書家也會碰到,究其根源,首先是臨池讀帖的機會少而又不刻苦,其次是把字寫油啦,不太在意運筆的輕重緩急,陰陽頓挫,隨意性強極易使書法回落。嘉慶12年舉人包世臣在其【藝舟雙楫】中曾譏諷乾隆17年進士翁方綱雲,宛平書只是工匠之精細者耳,於碑帖無不偏搜默識,下筆必有體勢,而筆法無聞,不止無一筆是自己已也。我倒欣賞翁方綱的忘我精神,除掉自己身上的東西是最難能可貴的,無一筆是自己的那就說明已練成正果,每一筆都是自己的也不可能,因為自己本一無所有。把別人口袋裡的錢掙到自己手裡,實際已不是別人的了。
練書法心得點滴之十四
練書法切忌急功近利。由於生活所迫、經濟利益驅使、或想儘快體現自我存在的社會價值,急功近利者容易另闢書法蹊徑,專找一、兩幅全國獲大獎的書法作品精心仿製,或請書法高手為其代筆頻頻參賽而得獎,在很短時間內即可成名成家。一唯取巧,而卻忽視了書法文化基礎知識的長期積澱和書法基本功的刻苦練習。這些沒有文化底蘊的書法作品一但進入社會,一能減弱群眾觀賞的視覺,二能誤人子弟,三能某種程度地動搖書法神聖之壇的某塊基石。
趙昌林(又名趙後墩),號大墨,居住北京,首都師範大學中國書法文化研究院書法專業畢業,師從當代書法藝術大師歐陽中石先生,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國禮書法家,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人民文藝家》副主編,澳大利亞澳視傳媒首席藝術顧問,書法作品先後入展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首屆『朝聖敦煌』全國書法大展」和「大愛媽祖——第二屆中華媽祖文化全國書法篆刻大展」;詩人,曾出版詩詞句集400餘首。
趙昌林先生自幼喜愛書法,先後臨習顏真卿、柳公權、王羲之、米芾、王鐸等歷代大家碑帖,從中汲取精華,融會心得。趙昌林先生繕寫榜書,是當今為數不多的榜書家。他的書法,法有定法,法學章法。那剛勁為骨,蒼朴為貌,氣勢雄奇,雄渾蒼勁的筆力,氣韻磅礴堪稱大家。世界華人藝術家聯合會主席楊曉鐸對其書法稱之為《勁書》。趙昌林先生不單書法造詣高深,更有陸海潘江的學識,尤其對中國傳統文化古體詩歌有著獨到的見解和濃厚的興趣。作詩可謂倚馬可待之才。僅趙昌林詩詞一書就收錄他的近作400餘首。趙昌林的詩看似平淡卻實自豪放。豪放得來不覺耳,露出才華橫溢之本相。


TAG:書畫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