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天天說雕工,你知道雕工怎麼看嗎?

天天說雕工,你知道雕工怎麼看嗎?

文 彩雲間

常常聽見愛好者說,「這塊玉雕工真細」,「這件琥珀雕的漂亮,對上眼緣了」;或者相反,「料子挺好,雕工不行」之類的評價。

其實,這都是外行看熱鬧的說法,愛好者是以自己主觀的喜好,主觀的審美層次做出的評價。

而真正評價一件作品的優劣,並不那麼簡單,需要一些專業的門道和時常接觸的經驗。

作為行業中人,彩雲間文玩來談談自己粗淺的看法。

雕刻是美術中的一個類別,以繪畫、雕塑等等為基礎,並相互融合的一門藝術。

評價雕刻作品,要從體現雕刻材料之美、設計之美與工藝之美,三方面來考量,三者結合,缺一不可。

而雕刻師在這三方面處理的能力,存在很大差異。

A. 「讀料」能力,差異很大。

所謂讀料,是指無論玉石,或是琥珀,或是松石等等,都是天然材料。這些大自然的饋贈,都有著屬於自身的靈氣,自身特有的質感之美,也都會有天然的瑕疵。

每塊料子,都與人一樣,有各自不同的相貌,有各自不同的性格。

高明的雕刻師首先會對料子從外看到里,反覆琢磨,怎麼把瑕疵借除,怎麼設計,這就是所謂的「讀料」。

1. 對待「天生麗質」的好料子。

好料子是雕刻師的最愛。許多名家大師,非好料不做。確實,好料子不僅可以更充分的體現雕刻藝術之美,體現雕刻師的身價,而且,好料子通常也意味著極端稀少,本身就具備不同尋常的收藏價值。

這種料子,高明的雕刻師會反覆觀察思量。

好料子自己會說話,應該把它雕成什麼樣子,似乎不是雕刻師決定的,是它自己決定的。

所以高明的雕刻師,要做的就是仔細「讀它」,讀懂它,順勢而為的通過雕刻手段去還原它最美麗的樣子。

而平庸的雕刻師,一般得不到好料子。即便得到好料子,也是「無感」的,沒有與料子「對話」的能力。完全無視料子的天然特點,反正市場什麼題材好賣就雕什麼;或者更粗暴一些,我只會雕觀音彌勒,所以什麼料子我都只雕觀音彌勒。

2. 對待不好的料子。

好的雕刻師可能不會下手;也可能會將瑕疵選擇性的挖除(有些瑕疵如果設計處理的巧妙,反而會成為亮點),或盡量挖除。再觀察形狀,在腦海中「抽象」思維一下,如果沒有靈感,會暫時放下。

這種料子,難有好作品出現。

然而,這種料子在雕刻師的靈感與各種機緣之下,「腐朽」也會化為「神奇」,出現真正的驚世之作。

不得不說,能做出這種驚世之作的雕刻師,藝術造詣已經遠高於普通的名家大師。

最著名的莫過於清乾隆年間的《仕女桐蔭》。這件作品最令人稱絕的是,這本是一塊和田玉棄料,而且有一條要命的大裂。在當時一位蘇州玉匠「神一般」的構思下,這條裂被處理成一扇半開半掩的門,光線可以透過,與整個作品畫面意境,渾然一體。

下圖:清 和田玉 《仕女桐蔭》 (圖片來自網路)

再如,雲南當代翡翠大師楊樹明先生的著名作品《風雪夜歸人》。將一塊滿是棉點的油青種廢料,運用成漫天的風雪,與夜歸人的孤獨蒼涼感絕妙的融合。一塊幾百元的料子,現在作品已經超過300萬。

下圖:騰衝楊樹明 《風雪夜歸人》(圖片來自網路)

B.設計思想,藝術性文化性,差距很大。

前面的例子,讓我們明白:一個作品優劣的核心,既不是料子有多好,也不是雕工有多細。而是充分讀料之後,飽含藝術情感,獨特而精妙的設計,所體現的意蘊,所傳達的思想內涵。

設計是作品的靈魂。

這個道理如同繪畫一樣,決定價值的不是筆墨紙硯,也不是純熟的技法。

設計構圖的能力,除了天賦,更取決於雕刻師自身藝術素養的高低,和心靈的純凈、寬泛程度。我們能看到,頂級的大師除了雕刻以外,在其他藝術領域也頗有成就。

喜歡詞古詩詞的大師,作品就有詩境;通讀歷史的大師,作品就有古意;而精通音律的大師,作品也會帶有洒脫浪漫的情懷。

學識寬廣,則胸中畫面無盡。

然而,我們也會發現,曲高則和寡。很多好的作品,卻無人懂得欣賞。這不得不說是當今社會的悲哀。人心浮躁、物慾橫流,面對藝術,卻缺少清雅明亮的心靈去感受。

「大師也要吃飯」是我們經常調侃的戲言。而事實上,如今將雕刻當做藝術來搞的人越來越少。名家大師也不例外。賺錢是第一要務。市場上彌勒觀音,貔貅古獸好賣,那就雕這些。也不再考慮什麼構圖,也不去管俗不俗。迎合市場,迎合大眾,痛並快樂著。

而更為多數的雕刻師,文化、藝術素養不高,肚子里墨水不多,設計思想就無從談起了。雕刻工作就是個飯碗,不用動腦子考慮怎麼構圖,只要不斷重複雕刻同樣的東西就能賣錢。

還好,市場上仍有清流,仍有不俗的作品。

下圖是一個青花組件《八駿圖》,是今年「子岡杯」金獎作品。青花雖不如白玉名貴,然而作者利用青花黑白分布,巧思構圖,清新俊朗。

下圖:翡翠仕女。鏤空去除棉裂後,雖未開始雕刻,作者已經構思出了作品的全貌。

身材曼妙,紗羅輕掩。誰還敢說人物難有創意?

下圖:緬甸琥珀--虔誠。

只雕刻了手,但我們的眼前會浮現出一個滿臉皺紋,正在虔誠誦經的藏族老人的形象。

C. 最後我們來談談雕工的優劣差異。

一位大師曾經說過:

一流作品與二流作品的分界線,是設計,是意境,是構圖的精彩布局,是對巧色的獨特利用。對一流二流作品來說,雕工高超,只是基本要求。

但是,二流作品與三流作品的分界線,是雕工。

下圖:青花籽料--蝶戀。 一流設計,絕妙的皮巧色利用。

無論如何構思,最終是靠雕刻工藝來展現的。

雕工好壞,是愛好者最喜歡評論,也常有分歧的地方。

雕刻是美術範疇的,是繪畫與雕塑的融合。

總的來說,從幾個方面來評判:

比例,對稱,線條處理,高低層次處理,凸凹弧面處理,神態神韻表現,以及雕刻技法運用的合理性:

1. 比例。

任何形體比例不對,都會失去美感。比如人物動物的頭身比、頭肩臀寬比、手臂四肢與身體的粗細比、五官比、臂腿與身體的長度比,都是有適度的。

而中低端商品市場上,絕大多數雕刻件的比例是可怕的。

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佛像的頭身比例不協調,手臂粗細與身體不協調,五官大小比例不協調。

最經典的是某地的貔貅,像是一個師傅教出來的,頭身基本都是1,3比,甚至更大。雖然貔貅是想像出來的神獸,但是完全忽視現實生活中貓狗兔,獅虎豹的正常比例,是沒有美感的。

2. 對稱。

再以人物動物為例。失去了對稱性,就失去了美感。

佛像眼睛一高一低,手臂一長一短;動物四肢一粗一細,頭部五官沒有中分線。都是慘不忍睹的。

3. 線條處理。

線條要求流暢,轉折滑潤舒服,乾淨利落,深淺合理,虛實結合。

市場上那些,輪廓像是斧子劈出來的,毛髮像是菜刀砍出來的,衣褶像是漿糊抹出來的作品,還是安安靜靜的看看吧。

4. 高低層次處理,凸凹弧面處理。

比如花瓣,盛開後,向外微卷的花瓣,以及各個花瓣的高低錯落層次。

比如衣褶,佛像、仕女的衣褶。坐姿、站姿、飛天的衣褶形態。

比如佛像臉部,面頰飽滿,鼻樑挺直,眼窩微陷。

每一個層次,每一個曲面,分解開來看,都是立體,而非平面。

精細處理好n多個立體面,並相互關聯,構建出整體的效果,這樣的作品才能叫做好雕工。

下圖:緬甸琥珀--饕餮紋。

沒有花哨,沒有繁複,簡單的線條,通過高明的層次處理,就呈現出震撼的效果。

5. 神態神韻表現

神態神韻對於一件作品的表現力來說是很關鍵的,區別了這是一件作品還是一件「東西」。

比如,大家最熟悉最喜歡的題材,觀音要端莊慈祥,關公要剛烈,貔貅要呆萌或兇猛。神韻出來才能惟妙惟肖。

有些彌勒就只是個胖子;有些觀音被別人調侃「像隔壁大媽」;有的關公像「黑旋風」,常常不知道怎麼緩解胸悶。

下圖:緬甸琥珀-----端莊慈祥的觀音

下圖:南紅-----比例適當誇張的無憂無慮的彌勒

6. 雕刻技法運用的合理性。

雕刻有陰雕、陽雕、鏤空雕、圓雕等各種技法。可單獨使用,通常會結合使用。

只有日積月累的苦功,經驗值的增加,刀法才有可能純熟精到,沒有捷徑。

懂的人,一看作品,就能看出作者的功力。

技法的高明讓一件作品生動逼真,糟糕的刀法讓再絕妙的構圖也無法顯現好的效果。

舉個例子,看下圖。如果運用普通的陽雕手法,佛手只會是凸出基面,而這件作品結合了圓雕技法,佛手呈現了三維立體效果,是「躍」出了基面的。

文字的表達是有限的,愛好者們只要多看多學,日積月累鑒賞力會自然提高,會更能客觀的評價一件作品的優劣。

想與彩雲間一起交流雕刻藝術的朋友可以添加彩雲間的微信。

·END·

※本文內容為文玩匯專欄作者稿件,不代表文玩匯官方立場,如有合作和投稿請聯繫tougao@wwhapp.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玩匯 的精彩文章:

TAG:文玩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