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17中國物聯網十大事件
2017年物聯網進入規模商用元年,世界經理人邀請業內專家總結並點評2017年中國物聯網十大重要事件,領略各大行業巨頭在物聯網領域的快速發展。
2017年,在「中國製造2025」、互聯網+、「雙創」等戰略實施的帶動下,中國物聯網產業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進入「規模商用元年」。產業生態體系日漸完善,技術創新成果不斷湧現。行業應用領域加速拓展,通過深入開展試點示範,物聯網在交通、物流、環保、醫療保健、安防、電力等領域開始規模應用,有效降低了企業生產成本,提升了整體運營效率。到年底了,世界經理人攜手中國物聯網產業聯盟的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共同盤點中國物聯網的十大事件,見仁見智,歡迎拍磚! (此排名不分先後)
1、我國物聯網技術TRAIS-X成國際標準
10月23日,物聯網安全協議關鍵技術TRAIS-X,被國際標準組織正式發布,成為國際標準技術規範。
TRAIS-X是物聯網基礎性創新技術,屬於射頻識別(RFID)空中介面安全TRAIS技術體系,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空中介面安全協議,能夠在運算資源開銷很小的情況下提供基礎安全保障。本次獲國際標準技術規範採納並發布,是我國在全球物聯網關鍵核心技術領域的又一重大突破。
另據了解,TRAIS標準項目組提交的另一項用於保護有源RFID產品和系統安全的TRAIS-P技術,已於2015年12月成為國際標準。
點評:這是中國自主研發的物聯網安全協議關鍵技術躋身物聯網國際標準,取得重大突破。
2、工信部指出2017年物聯網進入規模商用元年
10月27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指出,從物聯網路規模、晶元以及一些應用上看,中國處於全球領先地位。 目前,中國三家基礎電信企業都已啟動NB-IoT(窄帶物聯網)網路建設,將逐步實現全國範圍廣泛覆蓋,2017年全網基站規模將超過40萬站,一批省市已經開始了商用網路。 在商用晶元方面,華為海思等企業已經開始具備批量供貨的能力,銳迪科、中興微電子等企業也在加速推進,形成多廠家供貨的量產局面,NB-IoT模組單價降到5美元。
點評:統一標準後,已經有很多地方政府都支持NB-IoT發展,江西鷹潭、福建福州等地正在推進數十萬台基於NB-IoT的智能水表部署;西藏嘗試將NB-IoT網路引入到氂牛市場,相信2018年在各地政府的應用會更加豐富和多元。
3、華為IoT家族全亮相
在9月5日-7日召開的華為全聯接大會上,華為向各方介紹物聯網機遇與華為的實踐。華為與合作夥伴在智能抄表、共享單車、智慧家電、智慧照明、牛聯網、智慧郵筒、車聯網、梯聯網、智能製造、智慧倉儲、設備狀態監控等領域的應用探索和創新科技。 Huawei LiteOS是華為面向IoT領域,構建的物聯網操作系統,通過開源及開放,為終端廠商開發人員提供 「一站式」 完整軟體開發平台,華為EC-IoT方案已經落地多個行業,形成了豐富的行業子方案。預計到2017年底,華為整體物聯網晶元出貨量將達到1000萬片。
點評:華為已經躋身全球十大知名物聯網企業,其晶元量產後,會大大提升華為在全球物聯網領域的話語權。
4、中興通訊海外市場收穫5G「紅利」
5G將至,作為全球四大電信設備企業之一,中興通訊今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達到765.80億元,同期增長7.01%;凈利潤39.05億元,增長36.58%。5G、物聯網、晶元等創新領域突破成為財報中的耀眼亮點。 中興通訊副總裁,TDD產品線總經理柏燕民表示,中興已在全球部署超過60多張Pre5G網路,並參與和覆蓋所有主流的5G標準組織,目標是成就中興5G先鋒的行業領先形象。
點評:中興藉助5G良機,通過物聯網技術布局全球。
5、多機構共同發布NB-IoT共享單車標準
近日, ofo小黃車聯合移動物聯網產業聯盟、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以及三大運營商、網路設備廠商、模組廠商、晶元廠商、卡商等企業發布了《面向窄帶物聯網(NB-IoT)的共享單車終端技術要求》(以下簡稱《技術標準》),對共享單車終端技術和應用提出了統一嚴格要求,終端必須安全可靠,並且對收集的用戶信息須進行嚴格保密,不得泄漏或違規使用。
《技術標準》從五個方面提出技術要求,包括終端基本技術要求、信道劃分、無線通信協議要求、可靠性標要求、電源適應性要求及其它技術要求。據悉,共享單車物聯網標準的發布,不僅提高單車的精細化運營水平,還將促進中國標準在全球落地,實現真正的萬物互聯。 標準對通信協議、信道劃分等都發布詳細的要求,還包括上傳數據的類型和頻次,存儲位置等。在可靠性、電源方面也做出相應要求。
點評:共享單車洗牌後只剩兩家,終端技術的安全可靠性尤為重要,隨著行業的日漸成熟,技術標準也應該相應規範。
6、諾基亞貝爾發布《物聯網白皮書(2017)》
2017年12月3日,在浙江烏鎮開幕的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之光博覽會上,上海諾基亞貝爾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對外發布了《物聯網白皮書(2017)》,預測未來十年,全球將會增加1000億以上的連接量,同時網路容量將比現在擴展100倍以上。而為了滿足無人駕駛、VR遊戲等未來物聯應用和業務體驗的需要,網路延遲同時需要降低10倍以上。面對飛速發展的網路與應用需求,物聯網概念裹挾著5G、窄帶物聯網(NB-IoT)等全新技術出現在我們身邊,並有效地解決了現有網路在面向未來物聯網應用時,所會遭遇到的連接數量、網路容量和網路延遲難題。
點評:白皮書不僅是對過去的總結,更是對物聯網未來的暢想,未來10年物聯網將迎來高速發展期。
7、京東發布物聯網戰略
5月9日,京東聚合三大運營商、NXP晶元商、知名硬體製造商等各方夥伴發布京東物聯網戰略,希望將供應鏈管理、大數據和雲計算等領域的優勢共享;從產品定製、網路接入、銷售渠道、服務體系等方面實現全面整合。戰略核心是資源開放。
京東物聯網戰略未來推出的產品將支持免費接入Joylink協議,該協議已對接200多家國內外主流廠商,覆蓋42個品牌類,產品數量達到2000多個,為智能物聯網消費產品的研發生產提供了標準依據。此舉也將進一步全面打破產品生產商、晶元生產商、通信運營商等產業鏈各方之間的技術壁壘,打破空間的局限。 為了讓更多人體驗到物聯網給生活帶來的改變,京東開啟京東「智子計劃·點亮萬家」的智能家庭升級計劃,首批家庭體驗項目將率先在北上廣深等10個城市同步啟動。
點評:平台應用跟技術發展同等重要,京東搶佔物聯網介面,令智能家居快速落地。
8、2017物聯網已成為三大運營商發展新方向
今年中國移動在全國346個城市啟動移動物聯網建設,加快向基於SDN和NFV的下一代雲化網路轉型。中國移動同步推進NB-IoT和eMTC,依靠著自首龐大的用戶規模,2017年內實現NB-IoT全國範圍的全面商用。 隨著混改所有制的最終落地,中國聯通與戰略投資者進行協同合作,全力建設「物聯網平台+」、打造共贏發展的物聯網產業生態圈。中國聯通獲得了有工信部頒發的146(0-9)號段(物聯網業務專用號段)。 在物聯網領域,中國電信進行了多年的深入耕作,2017年建成精品物聯網,基於800M低頻覆蓋優勢,已建成全球首張具備商用能力的全覆蓋NB-IoT網路,實現城鄉全覆蓋。
點評:三大運營商在手機業務瓶頸之後,共同發力物聯網。
9、9項窄帶物聯網團體標準在渝發布
11月23日至24日,移動物聯網產業聯盟在渝召開第一次全會,討論通過並發布了9項NB-IoT(窄帶物聯網)團體標準。 自此,該聯盟初步建立起了NB-IoT標準體系。 據了解,NB-IoT是我國主導的移動物聯網國際標準,亦是全球共識的物聯網技術,具有廣覆蓋、低功耗、大連接、低成本的優勢。有市場研究機構預測,未來,基於這種技術打造的NB-IoT網路,將覆蓋25%的物聯網連接,市場潛力巨大。今年6月,工信部曾發文要求加快推進NB-IoT商用,為我國物聯網產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月,移動物聯網產業聯盟應運而生。該聯盟致力於促進供需對接、技術革新、知識共享,有效推進我國物聯網產業發展,成員單位囊括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三大運營商、華為、中興、騰訊、百度和阿里巴巴等行業巨頭。
點評:團體標準的建立和統一有助於國內物聯網技術的共同發展。
10、北斗物聯網模塊讓無人機精準送貨
10月18日,重慶北斗物聯網技術有限公司開發出全球首個基於北斗通信技術的物聯網模塊,能把位置服務精確到厘米級,讓無人機送快遞成為可能。 據了解,無人機送快遞是典型的物聯網應用,其核心技術是位置服務。目前,我國主要通過美國GPS提供位置服務。不過,GPS在我國境內沒有地面增強網路,導致位置服務的誤差較大。 位置服務的核心硬體,是物聯網模塊。北斗物聯網耗時兩年,耗資1億元,成功研發出這種依託北斗通信技術、提供精準位置服務的模塊。它的大小和形狀與手機卡差不多,是全球首款同時支持北斗定位和相關通信標準的窄帶蜂窩物聯網通信模塊,並可以支持全球主流運營商頻段。
點評:無人機送貨已經被亞馬遜、京東炒作到非常火熱,但位置晶元技術的發展成為一大瓶頸。此項技術有助於快速讓理想變為現實。
2017年國內物聯網2G晶元出貨量達10億片,4G晶元出貨量達3億片,NB-IoT晶元出貨量達2000萬片,LoRa晶元出貨量達1億片。評委專家指出,這一年感知層、網路層和應用層均有不小進展,是物聯網產業爆發前夕。2018年將是物聯網企業盈利與否的關鍵時間節點,物聯網市場規模有望破千億。
本文來自世界經理人,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下載創業家APP,讀懂中國最賺錢的7000種生意 ]


※亞馬遜雲業務收購網路安全創企Sqrrl,創始人曾服務NSA
TAG:創業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