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戰國「長平之戰」先是政治失敗,再有戰術失敗,趙國焉能不敗

戰國「長平之戰」先是政治失敗,再有戰術失敗,趙國焉能不敗

戰國時期秦趙兩國的長平之戰,前後耗時三年,是我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滅戰。此場戰爭,發生於最有實力統一中國的秦趙兩國,極大地加速了秦國統一中國的進程。長平之戰是戰國時代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一場戰役,兩個軍事大國傾力以付。廉頗抱憾而歸,趙括遺臭萬年,白起盛極而亡,趙國從此失去了問鼎天下的實力。

長平之戰的起因和背景

公元前262年,秦昭王派大將白起攻打韓國,佔領了野王城,切斷了韓國上黨郡和國都的聯繫。韓國想獻出上黨郡向秦求和,但是上黨郡守馮亭不願降秦,請趙國發兵取上黨郡。秦攻韓,孤立了韓的上黨郡,韓王為自保,令上黨郡降秦,上黨郡卻降於趙,於是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秦派左庶長王齙攻韓,奪取上黨。上黨的百姓紛紛逃往趙國,趙駐兵於長平(今山西省高平市長平村),以便鎮撫上黨之民。四月,王齙攻趙。趙國不敵,退至長平,趙國派廉頗為主將駐守長平。

秦趙在長平眨眼對峙三年,這一年恰逢鬧災荒,糧食無收,這就考量兩國國力的時候到了,首先趙國糧草不濟,朝堂有人一心主戰,這就給了秦國機會,秦相范睢在趙國散布謠言說,秦國不怕「老將廉頗」,最怕的就是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於是年輕的趙王便把沒有作戰經驗的趙括替換了老將廉頗,這就中了秦國的離間計,這是政治上的失敗。

秦國得知消息後秘密派遣武安君白起抵達長平接替王齕指揮秦軍。白起針對趙軍的動態,以丹河東岸的長平為依託,沿丹河東岸的天然髙崗構築起長達十八公里的主陣地,右翼一直延伸到小東倉河北岸,以抵禦趙軍主力的進攻。另安排二萬五千人在決戰開始後切斷從石長城出擊的趙軍退路;另五千騎兵遮絕留守石長城的趙軍與出擊的趙軍主力之間的聯繫。

趙括在不知道秦國已經換了主帥的時候還急於與秦國決戰,白起針對趙括急於求勝的弱點,採取了佯敗後退、誘敵脫離陣地,進而分割包圍、予以殲滅的作戰方針,而趙括卻連秦軍統帥是誰都沒搞清楚就中了埋伏,導致20多萬大軍被困峽谷,最後更是被坑殺。這是戰略上和戰術上的失敗,趙國在政治上和軍事上接連失利才導致長平大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平之戰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四位戰將,其中兩位被劉備收服!

TAG:長平之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