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位美國戰將粗魯但足智多謀,剛上任就面對百萬大軍壓境,怎麼辦?

這位美國戰將粗魯但足智多謀,剛上任就面對百萬大軍壓境,怎麼辦?

史海拾記

【筆記君簡述:昨天的拾記發布之後,收到上甘嶺英雄後代的一條留言:「在抗美援朝的上甘嶺戰鬥中,據我父親說他們守的是十字架山陣地,一個連的兵力,最後只剩下了他們三個人,一個通信兵,一個衛生員,當時我父親被炮膽炸起來的灰塵給埋住了,就是這兩個戰友用雙手刨出來的,手指都刨出了血,最後他們三個人一直堅持到增援部隊趕到…」向英雄致敬。今天的筆記繼續抗美援朝的軍史故事。】

前面說到彭總沒有採納洪學智副司令員的建議,先放進美軍再予以殲滅,而是準備全線出擊,全攻全守,他主要是考慮美軍強大的海空轉兵能力,再來一次側翼登陸或者直接後方進攻,首尾不得兼顧,總之,站的角度不一樣的決策也會不同,彭總是毛主席親自指定的朝鮮戰場指揮最後決策人,因此他從自己的軍事擔憂考慮出發也在情理之中。

開完會當天晚上,志願軍的司令部開始向後方轉移,美軍離得越來越近了,炮聲隆隆,彷彿就在耳邊。為防止19兵團列車滑軌的教訓,志願軍總部人員分批撤,不是一起走。結果,還是出現一些意外,在轉移路上,由於山路不平,洪學智副司令員發生車禍,幸而只受了輕傷,算是不幸中的萬幸。到了空寺洞志願軍總部新駐地,第二日清晨5時,附近的防空哨槍聲響起,敵機的高速機關槍將彭德懷防空洞堆的沙袋隱蔽牆上打了70多個窟窿眼!鄧華等住的房子也被火箭彈打得千瘡百孔,志願軍的總司令和第一副司令差一點都去見了馬克思,兩人互相見了面報了平安,都稱彼此是福將,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統帥們尚且受到敵軍空中力量的如此威脅,千里後勤線上的物資損失可想而知。汽車4團剛入朝一次就給打毀了73台車,4月8日,三登庫區287萬斤生熟糧食,33萬斤豆油,40多萬套單衣襯衣,19萬雙鞋和不計其數的其他物資被美國凝固汽油彈付之一炬。庫區內豆油沒膝,黑煙衝天,東線部隊換季衣服全部被毀,只好穿冬天的棉衣打仗,熱得受不了就掏出衣服中的棉花當夾衣穿……

面對後勤困局,彭德懷、洪學智和中國軍隊的老後勤李聚奎等人開始醞釀從根本上解決後勤問題,志願軍後勤司令部開始準備成立。但此時還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1950年4月19日,抗美援朝戰爭中規模最大的第五次戰役即將開始。在向基層下發的動員令中,有這樣一句話:「這次戰役的意義十分重大,因為它是我軍能否取得主動權的關鍵,是朝鮮戰爭時間縮短或拖長的關鍵。」

志願軍企圖畢其功於此役,儘快結束朝鮮戰爭,但是美軍新任前線指揮官范弗里特中將可不這樣想。

范弗里特上將

李奇微赴東京接任麥克阿瑟職務後,第8集團軍司令官由范弗里特接掌。范弗里特出身西點,他的從軍生涯不太走運,到二戰快結束才是個團長,由於在諾曼底登陸中表現出色,才得到破格提升,就這樣,現在還是個中將,相比自己的同班同學艾森豪威爾和布萊德雷自然不必說,連低他兩級的學弟柯林斯、李奇微、克拉克等都早已名滿天下,成為戰區司令一類的人物了。

范弗里特在西點軍校的評語是「粗魯、坦率,但也足智多謀」,他知道,這是此生最後一次建功立業的機會了!他一上任就敏銳地察覺到志願軍的進攻企圖,4月21日,日本的《朝日新聞》在頭版登出通欄大標題《范弗里特將軍:歡迎志願軍軍進攻》。

4月22日晚17時,在一輪彎月照耀下,200公里長的戰線上,志願軍幾千門火炮震碎了黃昏的寧靜,無數顆炮彈將「聯合國軍」的前沿陣地打得粉碎,第五次戰役開始了!

遺憾的是,雖然志願軍炮兵部隊的炮彈打得又刁又准,但步兵的協同出了問題,竟然沒跟上來。炮火準備的效果大大打了折扣。

儘管如此,志願軍左中右3個突擊集團仍像三把尖刀,全線突破了范弗里特的防線!

原創碼字不易,若覺得有收穫,轉發給更多人了解歷史!打賞自由,都是鼓勵,謝謝您!!若您對這段歷史有所了解,歡迎留言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哥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春哥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