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髮油畫作品賞析
伯力會議 180x160 2015
藝術
心語
周武發的作品無疑追求著一種敘事的記錄性,這些作品的敘事並不以情節為重,而是以現場的真實重現作為一種審美追求。他關注那些並不完美的形象,在那些對象隨意或偶然閃露出的神情與動作中捕獲最真實的人性表達。
周武發老師簡歷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國家一級美術師
通州油畫學會副主席
現工作於中國軍事博物館美術創作室
1979年參軍,1989年轉為職員,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油畫專業,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第十二屆助教研修班,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首屆油畫藝術碩士,中央美術學院油畫高級創作研修班。
代表作品有:
油畫《市》、《邵家莊伏擊戰》、《上甘嶺戰役》《71770部隊特種兵大隊新兵張小勇姜浩王二柱等》、《陽光總在風雨後》、《勝利》等。
2000—2016年為軍事博物館,抗日戰爭紀念館,21軍軍史館,47軍軍史館,15軍軍使館,等單位分別創作大型油畫作品《馬石山十勇士》,《延安頌》、《崢嶸歲月》、《邵家伏擊戰》、《上甘嶺戰役》、《夜襲陽明堡》、《毛澤東夜宿界石鋪》、《海洋深處的早餐》、《伯力會議》等。
主要獲獎有:
油畫作品《海洋深處的早餐》參加「中國夢·強軍夢」軍事題材美術作品展,並獲得優秀獎;
油畫作品《71770部隊特種兵大隊新兵張小勇姜浩王二柱等》獲「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5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暨第十二屆全軍美術作品展優秀作品獎;
油畫作品《國殤》入選北京市紀念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美術作品展並獲銀獎;
《歲月·歷史·傷痕》入選慶祝建國50周年全軍美展並獲優秀獎;油畫作品《風雨急》入選全軍抗洪美術作品展並獲優秀獎。
隨機與偶然——周武發對於生命本真狀態的直呈(節選)
文/尚輝
對於畫家而言,追求視覺形象的生動真實或許比圖說主題情節更來得重要,但捕捉哪些與怎樣的真實卻因人而異。毋庸諱言,在當下一些歷史與現實主題的繪畫創作中,普遍存在用圖像演繹主題內容的現象。這些作品往往注重事件情節的描述、主題內涵的表達和象徵寓意的挖掘,而相對忽視了對於表現對象本身視覺真實性的生動展現。其實,繪畫作品並非表現了主題、情節就失去了繪畫存在的意義,優秀的主題性繪畫總是通過真實生動的視覺形象超越語言文字的表述。上世紀80年代,我們曾經因反思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甚至於把情節性的主題性繪畫統統歸於文學性而一併予以否定,似乎繪畫一旦表現了情節主題就失去了繪畫自身存在的價值。現在看,不免失之偏頗。不論文學語言如何深入細微的描述,都不能替代視覺感官的真實傳遞,形象本身傳遞的信息有時遠遠大於對其進行的文字解讀或描述。
金戈鐵馬 200x240 2016
作為一位軍史畫家,周武發通過其創作的許多軍事歷史題材畫作,追求的就是這種大於情節描述的形象真切感,從而使他的作品呈現出鮮活生動的個性。譬如,《邵家莊伏擊戰》是一幅主題性的情節繪畫,但畫家並沒有刻意鋪敘伏擊戰的前後情節,而是描繪伏擊戰最緊張激烈的陣地肉搏場面。畫麵塑造的那5位戰士拼刺刀、耍大刀、描准射擊和咬開引信投彈的不同動態形象以及被反壓在地上的日軍負隅頑抗的掙扎,彷彿帶人進入了那個你死我活的拼殺現場。顯然,此作的精彩不在情節與立意的獨特構思,而在如何刻畫和塑造這些形象的生動真實--從拼殺的動態到富有個性的表情刻畫和服飾道具的考證等,無不體現了造型藝術追求視覺真實的特徵,而且這些拼殺的神情與動作也克服了「擺拍」的人為設計感與舞台化效果。與《邵家莊伏擊戰》類似的《夜襲陽明堡》,也是直呈夜襲最激烈的戰鬥場面,並以戰士射擊投彈的各種動態感極強的形象讓你感受戰場的殊死搏鬥,頑抗的日軍也克服了概念化的描繪,刀刃上的生與死讓你感受到戰爭的悲壯與慘烈。再譬如,描寫紅軍會師的《勝利》,既沒有恢弘的場面也沒有特定的情節,而是通過一群歡呼跳躍的紅軍戰士形象讓你體味那鐵流匯涌的歷史時刻。畫面打動人的是那群歡呼跳躍的戰士,沒有固定程式化的姿態與表情,沒有過多修飾性的神情動態顯示了畫家試圖捕獲人物在隨機的偶發動作中流露出的難以複製的真實感。畫面中的戰士也沒有想像的那般威武,但作品卻改變了過於理想化的人物形象選擇與塑造,那種自然生活中的隨意性成為畫家尋找真實的突破口。
71770部隊特種兵大隊新兵張小勇、姜浩、王二柱等 200x400 2009
周武發的作品無疑追求著一種敘事的記錄性,這些作品的敘事並不以情節為重,而是以現場的真實重現作為一種審美追求。他關注那些並不完美的形象,在那些對象隨意或偶然閃露出的神情與動作中捕獲最真實的人性表達。而這種隨意或偶然也不局限於對象的原生狀態,在油畫語言上,他也把這種隨意與偶然反作用於筆觸與形色經營上。在人物的形色處理方面,畫家追求一種速寫式的快感,那畫面上的許多人物生動鮮活的神情與動作無不得益於這種速寫式的勾畫,那是在畫室內寫生所不能得到的。他畫面的油色非常薄透,形色也盡量減少反覆塑造,洒脫暢快的筆性特徵被充分調動出來,在形色的塑造中顯現出心性直抒的隨意與靈動。顯然,這種隨意的速寫式的油畫語言是和他追求現場的形象張力是融為一體的,是他追求無設計人物形象與去主觀修飾的那種原生美感的體現。當然,即使這種速寫式的油畫語言還有待進一步提煉與升華,現場的原生再現尚可以處理得更精微與深入,但他對於這種粗劣原生的審美追求也的確在當下過度修飾、過度設計的藝術創作中起到了某種糾偏作用,畢竟他打開了另一扇表現真實的窗口,而且這種審美又是如此能夠揭示生命的真實狀態。
其實,任何高貴的藝術都離不開對於生命本真狀態的呈現與追求。
2013年11月19日於北京22院街藝術區
邵家莊伏擊戰 200x160 2009
海洋深處的早餐 200x360 2014
活捉杜聿明 350x200 2011
夜襲陽明堡 215x300 2010
長白山寫生 60x80 2013
綿陽寫生 100x80 2014
玉龍雪山寫生 100x80 2014
無錫寫生3 50x50 2015
無錫寫生6 50x50 2015
無錫寫生8 60x60 2015
新隆寫生 50x100 2002
雲南寫生 50x50 2015


TAG:藝術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