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風箏》袁農的原型是誰?他是一部紅色經典小說的作者

《風箏》袁農的原型是誰?他是一部紅色經典小說的作者

摘要:諜戰劇《風箏》中山城地下黨的領導人袁農,他的經歷和小說《紅岩》的作者羅廣斌比較相近,劇中所表現的山城地下黨的一些故事也和當年重慶地下黨的情況非常吻合,所以,袁農和山城地下黨的原型就是羅廣斌和重慶地下黨。

《風箏》中山城地下黨的領導人袁農

羅廣斌就是袁農的原型

在諜戰劇《風箏》中,山城地下黨的領導袁農,曾經被捕,又在解放前夕渣滓洞大屠殺中倖存,後來擔任山城市公安局政委,最後在文革中含冤自盡。被捕,倖存,最後自盡,這些關鍵的事情,都和小說《紅岩》的作者羅廣斌的經歷比較相近,最大的不同就是羅廣斌當時只是一名普通的地下黨員,而不是領導幹部。

劇中袁農的被捕是因為不相信「風箏」用死投的方式送來的情報,儘管袁農知道陸漢卿就是「風箏」的上線,「風箏」送情報時也提到了陸漢卿,但他既不相信,也不願就單憑這樣一份無法證實的情報就放棄好不容易才開創出的局面,所以錯過了及時撤離的時機而被捕。但是在現實的地下鬥爭中,「風箏」是潛伏在軍統高層的卧底,是極具價值的情報員,負責和他單線聯繫的陸漢卿按照紀律,是絕對不允許和其他黨組織或個人發生橫向聯繫的,所以陸漢卿和袁農即便是認識,也不會有工作上的交集,袁農更不可能知道陸漢卿就是「風箏」的上線。這顯然是《風箏》的一大漏洞。「風箏」在上線犧牲,無法及時傳遞情報時,採用死投方式向袁農報警,嚴格來說也是不允許的。而且這樣傳遞出的情報,在錯綜複雜的鬥爭環境下,又怎麼可能會讓袁農相信呢?

《風箏》劇照,袁農在解放後擔任山城市公安局政委

現實中的羅廣斌是由於叛徒出賣而被捕的,羅廣斌1924年出生,四川忠縣人,他出生在一個大地主家庭,他的大哥就是國民黨中央軍陳成的「土木系」重要成員曾經擔任過五大王牌軍之一的18軍軍長、第16兵團中將司令官的羅廣文。但他早年就積极參加學生運動,1948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9月,也就是入黨才六個月還在候補期就被捕了,由於他的大哥是手握重兵的高級將領,又是剛入黨不久,加上家裡也是全力通過各種關係進行疏通,所以軍統對他也是區別對待,甚至只要他承認是中共黨員,不需要交待其他人員,也不需要具結悔過書,就可以釋放交家人管教。但他都堅決拒絕,表現出了一個共產黨員的氣節。

袁農的原型羅廣斌

在1949年11月27日,重慶解放前夕,軍統對關押在渣滓洞和白公館的政治犯進行大屠殺的當晚,羅廣斌利用之前開展的爭取工作基礎,成功策動了看守楊欽典打開牢門,組織了連他自己在內的白公館19名難友越獄脫險。從1949年9月6日至11月29日,軍統對關押在渣滓洞和白公館的政治犯進行了集體大屠殺,目前僅僅有案可查的死難者就有321人,其中尤其是11月27日最為慘烈,這一天就有207人遇害,因此史稱「11?27」大屠殺。而羅廣斌之所以能在這樣殘酷的大屠殺中脫險倖存,一個原因是當天軍統為了先解決渣滓洞關押的政治犯,而把白公館的一部分警衛調去了渣滓洞;另一個原因是解放軍已經兵臨城下,重慶的解放已經指日可待——解放軍於11月30日進入重慶,12月1日重慶全部解放——所以看守楊欽典才會在羅廣斌的策動下乘亂打開牢門。

表現「11?27」大屠殺的繪畫作品

1959年,中共重慶市委審干委員會對羅廣斌被捕和獄中表現,作出了「該同志被捕一段無其他問題」的結論。但到了文革期間,他的這段歷史又被翻了出來,污衊他是叛徒,對他進行了殘酷迫害,使他在1967年12月10日跳樓自盡,年僅43歲——《風箏》中,袁農也是因為解放前有過被捕經歷而被污衊為叛徒,最後含冤自縊。

《紅岩》和《獄中八條》

《風箏》劇中將故事地點設定為山城,重慶也有山城的別稱,加上也有渣滓洞等重慶的具體地名,所以可以確定地點就是重慶。解放前重慶的地下鬥爭也是相當曲折驚險。羅廣斌解放後寫的小說《紅岩》,在50、60年代可謂家喻戶曉,就是以重慶地下黨的鬥爭為原型創作的。

以重慶地下黨鬥爭為歷史背景的小說《紅岩》

1948年4月,地下黨員重慶中央印刷廠工人任達哉被捕,他隨即叛變,供出了上級重慶地下黨負責工運的書記許建業(《紅岩》中許雲峰的原型),許建業被捕後,一心想著怎麼把消息送出去,看守陳遠德乘機主動接近許建業,偽裝同情,表示「如有事相托,請儘管吩咐」。許建業因此輕信了陳遠德,讓他給志成公司經理劉德惠帶信。軍統隨即逮捕了劉德惠,並在志成公司蹲守,抓到了來志成公司聯繫工作的中共川東臨委委員兼重慶市委書記劉國定,劉國定被捕後承認自己是「剛入黨的候補黨員」,並有保留地供出了李忠良等,李忠良被捕後供出了重慶地下黨市委副書記兼組織部長冉益智。冉益智被捕當天就叛變了,指認劉國定是市委書記,許建業是市委委員,並供出重慶沙磁區、北碚區、城區和下川東地下黨組織的全部情況。劉國定也隨之叛變,將重慶和川東地區地下黨的情況和盤托出。由於劉國定和冉益智(這兩人也就是《紅岩》中叛徒甫志高的原型)叛變,保密局(就是原來的軍統)就此展開了大規模的搜捕,導致江竹筠(《紅岩》中江姐的原型)、陳然、羅廣斌、成善謀、劉國志、李文祥等近兩百名地下黨員被捕,整個重慶地下黨組織僅25人及時逃脫倖免。

許建業見到劉德惠等人因他的失誤而被捕後,痛不欲生,在獄中三次撞牆自殺,在歷經多次酷刑仍堅貞不屈,於1948年7月21日在大坪刑場被殺害。羅廣斌評價許建業是「十次苦刑猶罵賊,從容就義貫長虹」。

劉國定、冉益智叛變後成為保密局的上校專員,解放後相繼落網,於1951年2月被執行槍決。

羅廣斌脫險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將重慶黨組織遭到破壞以及被捕後在獄中堅持鬥爭的情況寫成了兩萬字的《重慶黨組織破壞經過和獄中情形的報告》,在12月25日也就是重慶解放後的第25天交給了黨組織。這份報告的第七部分是「獄中意見」,共分八條,因此被稱為「獄中八條」。這是被捕的地下黨員預見到國民黨在失敗前夕很可能會瘋狂的大屠殺,因此他們約定,如果有人能夠活著出去,一定要把獄中同志集體討論的意見向黨彙報。最後這個任務是由羅廣斌完成了。

「獄中八條」主要內容如下:

一、防止領導成員的腐化。

二、加強黨內教育和實際鬥爭的鍛煉。

三、不要理想主義,對上級也不要迷信。

四、注意路線問題,不要從右跳到「左」。

五、切勿輕視敵人。

六、重視黨員特別是領導幹部的經濟、戀愛和生活作風問題。

七、嚴格進行整黨整風。

八、懲辦叛徒特務。

關押被捕地下黨員的渣滓洞看守所,他們就是在獄中向黨組織寫下了「八條意見」

被捕的地下黨員,其中不少後來都成了壯烈犧牲的烈士,他們用血的教訓,向黨提出「八條意見建議」,認為「領導機構腐化」是重慶地下黨失敗的主要原因,像劉國定和冉益智這樣的領導幹部,平時講起道理來口若懸河,「唱馬列主義調子」比誰都高,到了敵人的監獄裡,卻經不住考驗就叛變了,而且殘害自己同志更加喪心病狂,以此來換取個人的苟安。

即使在今天,「獄中八條」,依然有著現實的借鑒意義和警示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軍工頻道 的精彩文章:

每日軍情:「鯤龍」水上飛機二次試飛 「重型獵鷹」火箭發動機試車

TAG:觀察者網軍工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