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把屎把尿危害大,媽媽們要當心啊!

把屎把尿危害大,媽媽們要當心啊!

寶寶剛出生沒多久,很多人和父母一輩之間有著不少分歧。最大的分歧之一,是該不該給孩子把尿。你是不是這樣的呢?


常見場景:

即使我們告訴他只要及時更換、使用護臀霜,紙尿褲不會造成紅屁屁的;

但老人說:你小時候也一直給你把尿,也沒出什麼問題啊。上一輩總是喜歡用列舉法來說明問題,

其實在我國,把屎把尿現象十分普遍。

把屎把尿到底好不好?

相比對身體的傷害,把屎把尿對寶寶的心理傷害,可能更為重要。而這種傷害,是日積月累,潛移默化,隱蔽性非常強的。

先別急,我們來詳細分析下,有以下幾點:

從孩子一生下來就開始了,某種意義上可以算是過早的如廁訓練。這時,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不具備對大小便的控制能力。自主排尿便,理應是人的一種主動體驗,而不是被動控制。這是一種反生物自然屬性的行為。

1、正常的排便反射是一種內臟反射動作,糞便下降到直腸,直腸壁受到壓力、牽張等刺激,通過植物神經的反射作用引起降結腸、乙狀結腸和直腸的蠕動,同時引起肛周 肌肉活動,將糞便排出。

大便下來了,腸子本能地將大便往外擠,產生的不舒服的感覺讓頭腦知道想拉屎,然後頭腦告訴我們這裡是不是合適拉,不合適就憋著,合適就配合腸蠕動,放鬆對肛門括約肌的控制,讓粑粑出來。 排尿反射與之類似,只是受刺激的部位是膀胱而已。

這就是一個整體的過程。

其實排便和抬頭、翻身、爬行、走路、說話一樣,大腦自如地控制排便是寶寶自身發展需要,不需要訓練,靜靜等待他身心發育到一定階段水到渠成即可。

2、通過把屎把尿控制嬰兒排便,是無視他自身意願的行為。

尤其是過早的排便訓練,小嬰兒在生理、心理上都不具備對大小便自如控制的能力,大人是利用一種嬰兒喜好的秩序感和條件反射的建立模式促進他排便,其實也是強迫他做他主觀上做不到的事,從而給幼小的孩子帶來情緒、心理上的過大壓力。

嬰兒雖小,無法用言語表 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但也有屬於他自己的、與年齡相稱的意志、思想、判斷、情感和欲求。

而大人以為小嬰兒是一張白紙,什麼都不知道,認為都是自己一筆一划 塗抹塑造——「教」會的,從而把他自己的想法硬生生地忽視、抹殺了。

3、把屎把尿有可能讓寶寶對便意的感知不強,反而容易尿褲子,這跟學習把屎把尿的初衷背道而馳。

不僅如此,將來甚至有可能導致頑固的神經性尿頻。為什麼會這樣呢?

正常情況下,膀胱內尿液達到一定體積,膀胱受到足夠的充盈擴張,自然產生尿意,然後頭腦決定是否要在這個時間地點拉出來。而把屎把尿的孩子,除了上述 照料者不管寶寶有沒有尿意都長時間把著、敦促訓斥的行為,會讓嬰兒出現抗拒、糊塗、緊張、沮喪、恐懼等情緒原因

4、頻繁把屎把尿的行為,會破壞孩子的專註力。

5、大了反而可能頻繁尿床

正常情況下,膀胱內的尿液達到一定體積時,寶寶自然會產生尿意。但是,頻繁把尿這個動作就是一個刺激排尿的信號,不論膀胱內有多少尿液,都會刺激寶寶排尿。

經常把尿,可能會使小時候的膀胱難以充分擴張,膀胱容量難以正常增大。寶寶長大後,可能因膀胱儲尿功能小而憋不住尿,形成條件反射式的神經性尿頻,有的寶寶甚至可能需要用藥物進行治療。

6、開襠褲有衛生隱患

不少家長為方便把尿,讓寶寶穿著開襠褲。開襠褲將寶寶的排泄器官暴露在外,容易接觸污染物,甚至導致泌尿系統感染,也容易使其私處受到外傷。

7、親子關係失衡

兒科專家認為,當父母不願等待,過早對孩子進行如廁訓練,孩子可能會感覺被侵犯,甚至會在馬桶前尖聲哭叫,或是躲進角落悄悄地大便,用眼角餘光瞥視他的父母。這可能導致親子關係失衡。

把屎把尿的時候,常常是大人主觀上認為小孩子有需求,或者到一定時間就「應該」有。但如果小孩並不想,反而可能會哭鬧。

過早地開始如廁訓練,其實是讓孩子去做一件超過他能力範圍之外的事,這可能給孩子帶來過大的。如果父母因為孩子表現不佳而產生不耐煩、呵斥等負面情緒,可能引發孩子的。


既然不能過早地把屎把尿,寶寶大小便該怎麼辦?

如果不嫌麻煩,可以用尿布,能反覆清洗,成本比較低廉

如果經濟允許,可以用好一點的紙尿褲。

當然,不管是尿布還是紙尿褲,關鍵都是要及時更換,最好能給孩子的屁股上抹些護臀膏,能防止尿液對皮膚的刺激,避免紅屁屁。


(關注微信訂閱號:寶寶紅臀護理,一起分享寶寶護理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寶紅臀護理 的精彩文章:

TAG:寶寶紅臀護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