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青銅器(下)
寶雞之寶
廣播寶雞為您呈現寶雞之「寶」
西周青銅器(下)
播講:林梅
1976年12月15日,法門庄白村村民在平整土地時發現了庄白一號西周青銅器窖藏。周原考古隊進行搶救發掘。共清理20餘種103件青銅器。在窖藏的底部、四周和器物之間的空隙都用草木灰填實,對器物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其中,有銘文的佔74件,從銘文內容可確知窖藏所出銅器屬微氏家族。
1978年8月,寶雞周原考古隊在扶風齊家村東壕清理了30座西周墓葬,但多數墓葬早期被盜。另外,該墓還出土了11件仿銅陶禮器,而且表面均有一層黑色塗物。這批陶禮器是目前發現的西周仿銅陶禮器中年代最早的一例,為研究西周禮制提供了珍貴資料。
(陶豆)
(陶觚)
(陶簋)
(陶盉)
1981年8月,周原扶風文管所搶救性發掘了強家1號西周墓。該墓隨葬品保存完整,除出土青銅禮器、車馬器、玉器、陶器外,還發現了少量的金箔。尤其是器物的放置井然有序,規律性強,應是按照一定的禮制擺布的。
1994年12月17日,扶風縣法門鎮庄白劉家村南一座西周建築基址旁出土了一件重要的西周王器——王盂。目前我國發現的4件西周重要王器中,除宗周鐘出土地點、時間不明外,其餘三件都見於周原。
1998年7月17日,扶風縣法門鎮召陳村西周建築群基址西側的土壕斷崖發現一西周青銅器窖藏,出土楚公鍾1件。在周原地區出土楚國西周時期的青銅器比較少見,這件甬鍾對於研究楚文化以及周王室和諸侯國的關係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楚公鍾)
除以上周原遺址中心區發現的青銅器外,在遺址周邊扶風縣建和北橋村、法門官務、新店五郡、召公海家、上宋鄉北昌村和岐山周公廟趙家台、帖家河、北郭等地,也出土了大量西周青銅器。
2004年3月,由陝西省考古研究所與北京大學聯合組成的周公廟考古隊,在岐山縣鳳凰山遺址進行了大規模考古調查與鑽探。發現大型墓葬19座,在墓地外圍多處地點發現甲骨760餘片,經辨識有甲骨文420餘字,卜甲刻辭內容涉及戰爭、祭奠、紀事等,字數最多的一片刻有36字。其中有「周公」字樣者4片,並有幾片記載周王活動的刻辭。目前,學術界認定鳳凰山遺址應該是周公的采邑。
為什麼周原遺址會有如此多的青銅器窖藏?專家們提出了幾種可供參考的觀點:
一是社會變動說。郭沫若先生認為這些青銅器是窖藏主人在「周幽王十一年(前771),犬戎入侵,就跟洪水暴發一樣,把整個京畿毀滅了。周室從此東遷。因此,紛紛窖藏重器。東逃的貴族們始終沒有再回來開窖的機會,而留藏著讓我們來發掘了」。二是財富積存說。羅西章先生在社會變動說的基礎上進一步認為,不論出於什麼背景和動機,從窖藏的目的、意義而論,積存財富是它最根本的目的。三是用於祭祀及原料儲藏說。張懋鎔先生認為,除了「社會變動說」之外,窖藏的目的有些是出於禮制的要求用於祭祀,有些是作為青銅原料儲藏的,以便回爐重熔。
幾種觀點各有所長,但我們認為其中的原因還要具體分析。但不管用意何在,周原西周青銅器窖藏所選的位置一般還是有規可循。據羅西章先生多年的田野發掘實踐和研究發現,西周青銅器窖藏的位置地點一般都在當時居住遺址的附近。
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周原遺址出土的西周青銅器,雖然也有王室重器,但主要還是西周王臣的隨葬銅器或窖藏銅器,而且這些王臣多為異姓貴族,姬姓周人貴族的銅器相對較少。考古數據充分說明,周原以非姬姓貴族為多。
根據周原出土的窖藏青銅器銘文記載及青銅器的紋飾圖樣進行歸類判斷,發現西周時期在周原地區生活的主要異姓貴族有十幾個大家族,其中包括函皇父家族、梁其家族、中氏家族、散伯車家族、裘衛家族、微氏家族等。周原為什麼能成為異姓貴族的聚集區,這與西周中後期王室東移不無關係。所以我們今天在周原遺址才能發現如此之多的異姓貴族青銅器。加之它們多為西周重器、多有重要銘文、多為年代明確的標準器群等突出特點,也使周原考古在整個中國考古學研究中處於非常重要的地位。
(來源:《后土吉金》作者 陳亮)


TAG:廣播寶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