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胡育秋楹聯選(二)

胡育秋楹聯選(二)

客家人,請關注《客家大文化》!您,關注了嗎?

作者近照:

作者簡介:

胡育秋,男,19728月生,廣西博白縣人,現為博白縣雙鳳鎮初中教師,中國楹聯學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華對聯文化研究院研究員,玉林市詩詞學會會員,博白縣詩詞楹聯學會副會長,201010月起學習楹聯,並走上征聯道路,至今獲全國各級楹聯大賽獎130多次,作品曾發表於《光明日報》、《中華詩詞》、《對聯》、《詩林》、《中華楹聯報》、《中國楹聯報》等全國報刊,有楹聯作品懸掛或鐫刻於廣西、廣東、湖南、湖北、貴州等地。

胡育秋楹聯選(聯題古今人物)(二)

1.題唐代書法家歐陽詢

熔晉朝之韻,鑄唐代之風,紙上生花,字形堪比人形俊;

品筆法之奇,賞書壇之妙,平中見險,楷體當推歐體香!

註:歐陽詢(557年一641年),漢族,唐朝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字信本,楷書四大家之一。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於衡州(今湖南衡陽),祖籍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

歐陽詢與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並稱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歐陽通亦通善書法,故其又稱"大歐"。

他與虞世南俱以書法馳名初唐,並稱"歐虞",後人以其書於平正中見險絕,最便初學,號為"歐體"。

代表作楷書有《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化度寺碑》,行書有《仲尼夢奠帖》、《行書千字文》。對書法有其獨到的見解,有書法論著《八訣》、《傳授訣》、《用筆論》、《三十六法》。所寫《化度寺邑禪師舍利塔銘》,《虞恭公溫彥博碑》,《皇甫誕碑》被稱為"唐人楷書第一"。

2.題岳飛

鐵馬長驅,碧血忽沉三字恨;

黃龍未搗,丹心怒作滿江紅。

註:岳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湯陰縣)人,南宋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一。

他於北宋末年投軍,從1128年遇宗澤起到1141年為止的十餘年間,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鬥,所向披靡,「位至將相」。1140年,完顏兀朮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宋高宗、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飛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被捕入獄。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宋孝宗時岳飛冤獄被平反,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謚武穆,後又追謚忠武,封鄂王。

3.題顧炎武

盛世安居,莫淡忘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警言永記,當仰止顧公氣概、壯志凌雲。

註:顧炎武(1613年7月15日—1682年2月15日),南直隸蘇州府崑山人,著名思想家、史學家、語言學家,與黃宗羲、王夫之並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儒。本名絳,字忠清;南都敗後,因為仰慕文天祥學生王炎午的為人,所以改名炎武,字寧人,亦自署蔣山佣,學者尊為亭林先生。明季諸生,青年時發憤為經世致用之學,並參加崑山抗清義軍,敗後漫遊南北,曾十謁明陵,晚歲卒於曲沃。學問淵博,於國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儀象、河漕、兵農及經史百家、音韻訓詁之學,都有研究。晚年治經重考證,開清代樸學風氣。

4.題袁崇煥

東遼將帥千秋頌;

莞地英雄四海傳。

註:袁崇煥字元素,號(或字)自如,廣東承宣布政使司廣州府東莞縣石碣鎮水南鄉(今廣東省東莞市)人,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中進士。是明末抗金名將,率軍取得寧遠大捷和寧錦大捷,重創後金。於崇禎三年(1630年)被崇禎帝以凌遲處死,是歷史上爭議較大的一位人物。

5.題康有為

弘博愛,期大同,政習西方,革故鼎新人第一;

興民權,設議會,胸懷中國,上書立憲史無雙。

註:康有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廣東省南海縣丹灶蘇村人,人稱康南海,中國晚清時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代表人物。康有為出生於封建官僚家庭,光緒五年(1879年)開始接觸西方文化。光緒十四年(1888年),康有為再一次到北京參加順天鄉試,藉機第一次上書光緒帝請求變法,受阻未上達。光緒十七年(1891年)後在廣州設立萬木草堂,收徒講學。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馬關條約》簽訂,聯合1300多名舉人上萬言書,即「公車上書」。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開始進行戊戌變法,變法失敗後逃往日本,自稱持有皇帝的衣帶詔,組織保皇會,鼓吹開明專制,反對革命。辛亥革命後,作為保皇黨領袖,他反對共和制,一直謀劃溥儀複位。民國六年(1917年),康有為和張勳發動復辟,擁立溥儀登基,不久即在當時北洋政府總理段祺瑞的討伐下宣告失敗。康有為晚年始終宣稱忠於清朝,溥儀被馮玉祥逐出紫禁城後,他曾親往天津,到溥儀居住的靜園覲見探望。民國十六年(1927年)病死於青島。康有為作為晚清社會的活躍分子,在倡導維新運動時,體現了歷史前進的方向。但後來,他與袁世凱成為復辟運動的精神領袖。

6.題李毓秀

借來五寸春秋筆;

寫就萬家弟子規。

註:李毓秀,字子潛,號采三。新絳縣龍興鎮人,生於清代康熙年間,卒於乾隆年間,享年83歲。清初著名學者、教育家。從師黨冰壑遊歷近二十年。來聽課的人很多,門外滿是腳印。太平縣御史王奐曾多次向他請教,十分佩服他的才學,被人尊稱為李夫子。平生只考中秀才,主要活動是教書。根據傳統對童蒙的要求,也結合他自己的教書實踐,寫成了《訓蒙文》,後來經過賈有仁修訂,改名《弟子規》。他的著作還有《四書正偽》、《四書字類釋義》、《學庸發明》、《讀大學偶記》、《宋孺夫文約》、《水仙百詠》等,分別藏於山西省圖書館和北京大學圖書館。

掃一掃上方二維碼,關注客家大文化,感受不一樣的人生體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別再畫什麼粗平眉了,這三款眉讓你美到哭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