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桐萱指揮第三集團軍奮勇抗戰:九個連戰士全體殉國
第二次奇襲開封發生在1940年4月,孫桐萱命第三集團軍組成以周遵時為作戰指揮部指揮官,率約1.2萬人渡河直搗開封,給敵人以很大打擊。
消息傳出後,引發全國轟動,外國通訊社稱此舉為對日軍已佔重要城市的一次有效攻擊。
鄭州血戰
1941年9月,日軍進行第二次長沙會戰,為牽制中國軍隊的豫中力量,日軍調集36師團、35師團及由平漢路北段抽調110師團配備騎兵、化學兵、飛機百餘架、坦克70輛及大批重炮在中牟、京水等處集中。10月2日凌晨3時,日軍機械化部隊約5萬人在炮火的掩護下欲強渡黃河,孫桐萱命第三集團軍河防部隊死守。兩軍激戰,20分鐘內一個連的守衛部隊全連陣亡。孫桐萱命集中火力攻擊渡河日軍,雙方戰鬥膠著陷入白熱化。當得知在日軍化學武器的攻擊下部隊後退時,孫桐萱將總部預備部隊和直屬部隊調上火線。
天亮後,日軍大批飛機對鄭州市區連番轟炸,不停掃射第三集團軍陣地。3日拂曉,日軍在猛烈炮火和飛機的掩護下全力進攻,迫使第三集團軍不斷轉移陣地,第81師在賈魯河新堤一帶的戰鬥尤為激烈。所部一營長腸子被彈片帶出,仍然帶傷與連長奪回敵機槍一挺,斃敵二三人,最後在戰場上殉國。孫桐萱親臨前線督戰,決定暫時放棄鄭州城,引敵人進入嵩山山麓,以游擊戰和運動戰的方式以逸待勞誘敵深入。此後20多天,第三集團軍在堅守陣地殺傷日軍有生力量同時,不斷派部隊襲擊鄭州日軍部隊。31日黃昏,當面敵火力漸弱,似有退卻模樣。10月31日至11月1日夜間,第三集團軍全線發動反擊,日軍潰退,第20師60團當夜收復鄭州。
和中共保持往來
1943年1月,原西北軍中長期從事地下黨工作的老共產黨員劉貫一又在第三集團軍中發展共產黨員,孫桐萱默許中共地下黨在部隊中存在;另外他曾支援同在豫皖邊區的新四軍5000塊錢,為此被蔣介石扣押,第三集團軍番號被撤銷,其基本部隊第12軍被湯恩伯收編。後來,蔣介石由於並沒有抓住孫「投敵」的真憑實據,最後提出給孫「調動工作」。不久,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派人給孫送來一紙中將軍事參議的委任狀。1945年日本投降後,孫桐萱拒絕了國民黨的「挽留」,辦理退役手續,回到北平居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孫桐萱成為全國政協委員。
(作者為天津師大教授)


TAG:中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