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旅行青蛙》:情緒爆款和時代幻術

《旅行青蛙》:情緒爆款和時代幻術

這是《蘑菇參考》的第 1 次推送。

作者:牛23

2018年開年不過24天,第一個情緒爆款就出現了。

這一次,不是一篇文章,也不是一首歌,或者一部電影,而是一款手游。

它就是《旅行青蛙》。

這個來自日本的遊戲,有消息說,「青蛙旅行」被曝是一款「生育意願測試器」。據日媒爆料,青蛙旅行是日本生育部門聯合遊戲公司開發的一款遊戲,因日本生育率太低,為了挖掘發現生育意向強的年輕人而設計了這款遊戲。如果連續玩這款遊戲超過一周,會被默認為生育意向8級以上,後台會給你發送一封3500字的長信,鼓勵你親自生一個娃。

但這個消息尚未得到官方證實。

至今尚無官方漢化版,但不妨礙它的刷屏之勢。

無數日語水平停留在「亞麻跌」或者「卡哇伊」的騷年,一頭扎進來,比任何時候都要認真的學習日語。

大家口耳相傳,交流譯本攻略,就像此前搶佔朋友圈步伐那樣,爭先恐後的展示著對這款遊戲的熱愛和執著。

大家這都是怎麼了?

大家的癲狂,源於遊戲里的主角,是一隻青蛙。

這隻蛙,並不漂亮,卻有點萌,猛一看去,粉綠一團,沒有稜角,沒啥動作,人畜無害。

它活得簡單,要麼宅,要麼出去浪。

宅的時候,看書,寫日記,削木頭,對你愛答不理。

出去浪,說走就走,漫無目的,走哪算哪。

旅行路上,它沿途拍照,不時寄回一張,給你收藏。

浪夠了,它就回家,給你帶回禮物,態度依舊愛答不理,像個青春期的孩子,一肚子故事,就是不對你敞開心扉。

偶爾,也會有些小動物來竄門,你得招待一下,用蛙旅行中帶回來的禮物,同樣,也會得到小動物的回禮。這些回禮,可以讓蛙更好的旅行。

作為玩家的你,照理該是這個二次元世界的神,主宰一切,但在這遊戲里,卻不是。

你能做的,並不多。

遊戲開始,你給娃起好名字。

然後它的一生就開始了。

說浪就浪,每次出門,你幫著收拾行囊,衣食住行,都塞進包裹。就像你當初離家運行,你的父母所做的那樣。

然而蛙就出發了。沒有依依惜別的畫面,要走,就走了。

娃一走,屋子就空了,端著手機的你,看著空屋,除了收割院子里的三葉草,這是遊戲里的貨幣,收多少,存多少,都是為了蛙,可以換吃的和用的,好讓下一次旅行用。

此外,你無能無力,無所事事。

只能等待,等蛙回家。

這時候的你,又一次和現實中的你重合,在大城市裡,遠離家鄉的你,呼朋喚友之後,其實到底還是一枚空巢青年。

就像遠在家鄉的父母,他們是空巢老人。你在遊戲里等蛙,他們在老家裡等你這個娃。

有人總結,這遊戲,玩法基本上就是:「沒事兒打開點兩下」。

無對決,無勝負,只有時間,對,你可以聽到時間的聲音。

滴答——滴答——滴答——

聽見時間,也就聽見自己。

有人玩了之後感慨,提前進入中年婦女生活:「老公不理我,孩子不回家。」

這裡的前半句,說的是另一款爆款遊戲:《戀與製作人》,玩家扮演製作人,與4位小鮮肉初出道的明星,發生了情感糾葛。小鮮肉的態度常常愛答不理,卻又讓人慾罷不能,所以很多少女玩家才有此感嘆。

而後半句,就是說的這隻蛙。

看到一句神評論:「萬萬沒想到,我躲過了四個男人,卻躲不過一隻青蛙。」

逃不掉這隻蛙,在於它抓住你的心,牽掛之心。

你看不看手機,開不開遊戲,那隻蛙就在那裡,一個人吃飯,一個看書,一個人寫日記,一個人去旅行。

像不像你?

當然不像,因為你做不到說走就走。做不到這麼任性,看一下書,削一下午木頭,或者發一下呆?

你做不到的。

你說你突然在乎了這隻蛙,其實是在騙人。

你在乎的還是自己嘛。

你在朋友圈炫耀蛙給你寄回的照片,帶回的禮物,或者碎碎念的牢騷,然後等待現實中,有多少留言和點贊。

你就是遊戲里的那隻蛙,孤獨是你們相似的墓志銘。

孤獨是最好的入口,社交的入口,賺錢的入口。

你這邊自怨自艾,商家那邊賺的眉開眼笑。

這是一個流動感更大的世界,這是一個情緒更容易被變現和消費的時代。

任何一個爆款,都會讓人有一種強烈的從眾參與,我們看春晚就是如此,我們80一代原來玩開心網,搶車位、偷菜,也是如此。

給我一個消磨時間的理由,給我一個感覺與他人鏈接的借口。

這也是一個變化多端的時代,「性冷淡風格」到「佛系青年」,你口口聲聲喊著無欲無求無所謂,卻不經意帶上一張面具。

蛙的遊戲,迎合了這種佛系的情緒,無勝負,無對錯,冷淡,簡單,我行我素,看起來無欲無求,也無所謂被傷害。

面具之下,你卻始終藏不住那顆怕輸怕失去的心。

所以你一個人的時候,難免會孤獨,會焦慮,會失望,會憤怒,會痛苦,會彷徨。

你眼前這世界,太快,太變化多端,你做不到蛙那樣說走就走的去浪,也做不到一下午三個小時專註的看一本書。

很多玩家在社交平台上調侃:「我不配擁有這麼專心努力的青蛙。」

有網友就說,這個時代太快了,變化太多端了,所以小青蛙那種持續到呆萌到無厘頭的勁兒,就特別能打動人,勾起內心的小感動。

我每次回家,最享受的是一個人坐電梯上樓的那幾秒,特別安靜,啥也不想,啥也不幹,就站著,完成一件事,站著這件事。

澎湃新聞的評論說:「年輕人在網路的話語權相對較大,青年亞文化借互聯網之勢往主流文化蔓延,影響著越來越多的人。於是,90後脫髮、佛系青年、「旅行青蛙」紛至沓來,總能引起一陣狂歡。」

「再「佛系」也必須面對心中揮之不去的孤獨感。孤獨的感覺是如此的普遍,以至於有人將孤獨細分為十個等級,第一級是一個人去逛超市,第十級是一個人去做手術。」

這隻蛙,無論你喜歡不喜歡,都很容易被裹挾進一種集體情緒,「哇,原來這個世界上有這麼多跟我一樣的人啊。」

人民日報發了一篇評論,題目是《別做一隻孤獨的「旅行青蛙」》,說:「孤獨感開始與肥胖、抽煙一樣,成為一項公共衛生課題。孤獨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相當於每天抽15支煙。」

文章最後這樣表示:「佛系的玩家、孤獨的青蛙,簡單到沒有互動的遊戲,對於既想要獨處又害怕孤獨的現代人而言,或許也是一種治癒吧。」

連評論都這麼扎心。

我們的情緒像乾柴,類似的爆款是一把火,三分鐘熱度的時代,我們的寂寞和焦慮,都燒不來幾天,就會厭倦,然後集體奔向下一個爆款的火焰,繼續重新燃燒。

想一想,2018年開年的第一個情緒爆款,刷屏之物,竟是是一個遊戲。

有人問,這隻蛙,所有的行為,是早已設定好的若干個模式,還是完全的隨機,根據每個玩家的大數據分析?

遊戲說到底,是一堆代碼,是一場幻術,就像電影《HER》里的橋段,你視為珍愛的戀人,只是商人掏空你口袋的一個工具。

你有情,它無義。你有悲傷,它無歡喜。

你以為的偶然,都是一種必然,而這世道,又何嘗不是如此,假作真時真亦假,幻術裡面也有真的那一刻。

再過幾個星期,你是否會突然卸載這隻蛙,結束這場幻術,然後,忘記。

然後跌進,另一場孤獨的狂歡?另一場幻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人生整理之痛苦——人生所有的痛苦都來自於求不得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