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祛風活絡,老祖宗傳下來的良藥

祛風活絡,老祖宗傳下來的良藥

絡石藤,別名石鯪、明石、懸石、雲珠、雲丹、紅對葉腎、白花藤,拉丁文名Trachelospermumjasminoides.為夾竹桃科植物絡石的帶葉藤莖。性微寒,味苦。祛風通絡,涼血消腫。用於風濕熱痹、筋脈拘攣、腰膝酸痛、喉痹、癰腫、跌扑損傷。分布於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等地。

藥用價值

性味

苦,辛,性微寒

歸經

心,肝,腎經治

用法用量

內服:煎場,6~15g單味可用至30g;浸酒,30-60g;或入丸、 散劑。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搗汁塗。

功效

通絡止痛,涼血清熱,解毒消腫

主治

風濕痹痛,腰膝酸痛,筋脈拘攣,咽喉腫痛,疔瘡腫毒, 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功效分類

祛風葯; 止血藥

臨床

1. 治療中風 全蟲(研末服)、 丹參各30g,土鱉、地龍、僵蠶、鉤藤、 忍冬藤、 海風藤、絡石藤各15g,雞血藤60g, 蜈蚣3條, 烏梢蛇9g,黃芪120g, 當歸12g,隨證加減,水煎服.治療54例,療效滿意.〖成都中醫學院學報 1991;14(3): 24〗

2. 治療痹症 海風藤王、絡石藤、鉤藤、雞血藤、威靈仙各100g,透骨草50g,川烏、草烏、 細辛各30g,切碎,以75% 酒精10000ml 浸泡1個月製成抗風濕滲透液備 用.治療時將滲透液均勻地塗於疼痛關節部位,再加 TDP 照射,經5~10分鐘,局部溫熱,藥液烘乾,如此再塗1~2次藥液,每次治療時間為30分鐘,在治療期間停用一切中西藥.對照組單純用TDP理療器照射疼痛部位30分鐘。

各家論述

1.《綱目》:絡石,氣味平和,其功主筋骨關節風熱癰腫,變白耐老,即醫家鮮知用者,豈以其近賤而忽之耶。服之當浸酒耳。

2.《得配本草》:絡石,配射干、山梔,治毒氣攻喉。配參、苓、 龍骨,治白濁已甚。

3.《要葯分劑》:絡石之功,專於舒筋活絡。凡病人筋脈 拘攣,不易伸屈者,服之無不獲效,不可忽之也。

4.《本草正義》:絡石氣味,《 本經》謂之苦溫,蓋以功能通經絡活血而言之,故以為溫。然《本經》主治,純是熱症,則非溫熱可知,故《別錄》改作微寒,而《御覽》引 李當之說,且以為大寒也。此物善走經脈,通達肢節,《本經》主風熱 死肌,《別錄》養腎,主腰髖痛,堅筋,利關節,皆即此義。其治癰腫、喉舌腫, 口乾舌焦,皆苦寒泄降之功用也。《別錄》謂其除那氣,則以 邪熱而言。凡《本經》、《別錄》邪氣二字,所賅最廣,其實各有所主,並非泛辭,讀者當以意逆之,自能悟到,不可混作一例者。惟大驚入腹四字,則不甚可解,當付闊疑。恭謂療產後血結 大良,蓋以瘀露不通而言,苦泄破瘀,且善通絡,是以主之。又謂主 蝮蛇瘡毒心悶,則清熱泄降,固解毒之良藥。又謂刀斧傷瘡,敷之立瘥,則又外治 活血之神丹矣。藏器謂主一切風,即《本經》治風熱 死肌,《別錄》利關節之義。今用以舒節活絡,宣通痹痛甚驗。

5.《本經》:主風熱死肌癰傷,口乾舌焦,癰腫不消,喉舌腫,水漿不下。

6.《別錄》:主大驚入腹,除邪氣, 養腎,主腰髖痛,堅筋骨,利關節。

7.《藥性論》:主治喉痹。

8.《唐本草》:療產後血結。 蝮蛇瘡,絞取汁洗之,服汁亦去蛇毒心悶;刀斧傷諸瘡,封之。

9.《本草拾遺》:煮汁服之,主一切風。 10.《中國葯植志》:祛風止痛,通絡消腫。適用於關節痛,肌肉痹痛,腰膝酸痛等症;也能消散諸瘡,去咽喉腫痛。11.《中國葯植圖鑑》:預防流產。

12.《江西草藥》:祛風活絡,涼血止血。治關節炎, 肺結核,吐血,外傷出血,風火牙痛,瘰癧,毒蛇咬傷。

用藥禁忌

1、《本草經集注》:杜仲、牡丹為之使。惡鐵落,畏菖蒲、貝母。

2、《藥性論》:惡鐵精。殺殷孽毒。

3、《本草經疏》:陰臟人畏寒易泄者勿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吃貨沒煩惱 的精彩文章:

直腸炎的護理要點是什麼?直腸炎飲食注意事項

TAG:小吃貨沒煩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