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修行之二——恭讀南懷瑾

修行之二——恭讀南懷瑾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南懷瑾

1、靠別人永遠沒出息

人只有求助於自己,任何人都不可靠,世界上沒有可靠的人,連你的父母,連你的兒女都不能靠,只有靠自己。 如果自己不站起來,指望別人依賴別人,永遠是沒有出息的人。

2、器度決定高度

每個人的氣度、知識、範圍、胸襟,都不同。你要成大功、立大業,就要培養自己的器度,像大海那樣大。

3、寂寞的享受

我告訴你們一個經驗:當夜深人靜時,一個人跑到高山頂上或大沙漠里,非常寧靜,自己的眼淚就不曉得怎麼會流下來。

這不是悲傷也不是喜歡,那是一種無比的寧靜的舒服,身體每一部分都自然打開了,心裡的痛苦、煩惱什麼都沒有了。

就是古人所謂的「空山夜雨,萬籟無聲」。只聽到空山裡雨水拍打樹葉的聲音,別的什麼都沒有。那是寂寞的享受,不是錢財能夠買得到的。

4、空靈才能自在

如果一個人的思想、器度不空靈,那就完了,等於拿個杯子在小坑的水裡當船,永遠動不了。有高遠的、空靈的境界,才可以在這個人世間,這個宇宙里,自由自在地飛,才能得到逍遙。

5、沒有什麼會一直擁有

凡是好的大家都希望它不要變。像人類的感情,我們都希望愛河永浴,希望它不要變;年齡也希望不要變,永遠青春等等。可見人永遠都是那麼愚蠢!如果我們懂了這個道理,知道天地間沒有不變的事物,變是當然,不變?沒有這回事!

6、生命的能量來自「靜」

能源從哪裡來的?是從靜態來的,從空來的。為什麼我們忙碌到夜裡就要睡覺呢?因為人也需要靜態,腦筋不休息是不行的。 人的生命常常忘記了靜,反而盡量用動態去消耗自己。

7、真正的修行是紅塵練心

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廟裡,更在社會中。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無論你從事什麼職業,都要把你的修行融入到你的工作中,面對境界歷事煉性,對人煉心。 不要怕遇到違緣障礙,它可以歷煉你的心性,提高你的層次,增長你的智慧。

8、心態好,世界才會美好

凡事不要只考慮自己,要為對方考慮。只有去掉了自私、自利、自愛,你才能夠自在。 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會怎樣對待你,不要總是怨天尤人,不要總是挑別人的毛病,看別人不順眼,不要總想去改變別人,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修好自己的心,一切境都會隨心轉。

9、所謂修行,修正自己

如果你以寬闊的胸懷容納一切、包容一切的時候,你就不會有想不通的事,看一切人都是好人,看一切事都是好事,看一切境都是好境。能經常查找自己的缺點,能不斷地去掉我執,這就是修行,否則修什麼呢?

10、知足即富

作人做事要留餘地,好事、便宜不要多佔,多佔會有麻煩的,所謂「知足者富」。

11、做人大氣,才有人氣

青年人要注意一點,如果要想做一番事業,應該知道「財聚人散」的道理 鈔票都在你口袋裡,社會的人際關係就少了,沒有「真朋友」了;「財散則人聚」,孟嘗君就是這樣,鈔票撒的開,解決了別人的困難,自己的錢當然沒有了,但是朋友多,人際關係多,有了苦難,則有朋友幫忙。

12、安於平淡,最難得

有的安於逸樂,有的安於貧困,有的安於平淡。學問最難是平淡,安於平淡的人,什麼事業都可以做。

13、不如意,才是人生

中國人有兩句名言說:「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 「十有九輸天下事,百無一可意中人。」 一個人活在這個社會上,都想自己名聲好,成就高,一路春風得意,但那是不可能的。一個真正有道的人,處在這個社會,常有很多的委屈、侮辱、痛苦,沒有辦法向人訴苦,只有自己挑起來。

14、君子不怨天尤人

人能夠真正做到了為學問而學問,就不怨天、不尤人,就反問自己,為什麼我站不起來?為什麼我沒有達到這個目的?是自己的學問、修養、做法種種的問題。自己痛切反省,自己內心裡並不蘊藏怨天尤人的念頭。拿現在的觀念說,這種心理是絕對健康的心理,這樣才是君子。

15、最高的境界是平凡

學問越高,思想越複雜。高學問而變成單純專一的人,那是天下第一人,由高明而歸於平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晨曦文俊 的精彩文章:

修行——見心見性

TAG:晨曦文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