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驚奇 > 忘掉你所知道的關於行星的知識吧,有一個關於行星的新定義!

忘掉你所知道的關於行星的知識吧,有一個關於行星的新定義!

最近,每個人最喜歡的「行星」冥王星在關於什麼應該是行星的辯論中獨佔了注意力。

現在,一位科學家已經考慮了這個問題的另一個極端,他想知道一個行星有多大可以被貼上這樣的標籤。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一位天體物理學家提出,超過木星質量十倍的天體被認為是棕矮星,而不是行星。

木星是第五顆來自太陽的行星,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

在《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物理與天文系的助理教授Kevin Schlaufman說,由於技術和天文觀測技術的進步,現在有可能對行星建立一個上限。

這些技術的進步使我們能夠在太陽系之外發現更多的行星系統,因此,我們有可能看到穩定的模式,從而產生新的啟示。

「雖然我們相信我們知道行星是如何在廣義上形成的,但仍有許多細節我們必須理解,」Schlaufman說。

「行星質量的上限是丟失的最重要的細節之一。」

Schlaufman說,這篇新論文的結論是基於對146個太陽系的觀測,他所使用的幾乎所有數據都是統一測量的。從一個太陽繫到另一個太陽系,數據更加一致,而且更加可靠。

定義一個行星,將其與其他天體區分開來,有點像減少犯罪嫌疑人的名單。他說,要知道你正在尋找一個身高超過5英尺8英寸的人,另一件事是要知道你的嫌疑犯身高在5英尺8英尺到5英尺10英尺之間。

在這種情況下,研究人員想要區分兩個嫌疑犯:一個巨大的行星和一個叫做褐矮星的天體。

棕矮星的質量比行星大,但質量比小恆星要小。人們相信它們的形狀像星星。

根據Schlaufman的說法,區分低質量的紅矮星,特別是大質量的行星是一個問題,單憑質量是不能區分的,所以需要另一個屬性。

像木星這樣的巨大行星,幾乎總能找到比我們的太陽更鐵的軌道恆星。棕矮星並沒有那麼挑剔。在那裡他的論點闡述了行星形成的概念。

像木星這樣的行星是由底部形成的,首先建造一個岩石內核,然後被包裹在一個巨大的氣體包里。這是合乎邏輯的,它們靠近恆星,而這些元素構成了岩石,因為這些元素為行星的形成提供了種子材料。棕矮星不是這樣。

Schlaufman進一步注意到褐矮星和恆星是如何從自頂向下形成的,就像氣體在它們自身的重量下坍塌一樣。

Schlaufman的想法是找到物體停止關心恆星的組成的質量。他發現,最大的物體,大約是木星質量的十倍,不喜歡有許多元素形成岩石的恆星,因此,不太可能形成行星。

這就是為什麼Schlaufman提出超過10個木星質量的物體應該被認為是棕矮星,而不是行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仰望星際 的精彩文章:

外星人突破?科學家們發現了在其他星球上外星生命的關鍵!

TAG:仰望星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