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雄立激流懸崖間

雄立激流懸崖間

雄立激流懸崖間

◆曹振宇

我心中念念嚮往、魂牽夢縈並在丁酉年深秋得以拜謁的藝術聖殿,在富源縣富村鎮和羅平縣富樂鎮兩縣兩鎮交界處的一個叫塊澤河觀音佛道院的地方。

峰迴路轉,我們頂著暈車的苦楚來到了這個被人們口口相傳、奇幻迷離的融諸多自然和人文景觀、佛教和道教文化、崖畫和天書藝術、開放和安全防禦、清朝和現代建築於一身的廟、橋、河、谷、洞的完美結合體——塊澤河風景群。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依山而建的一座刻有「達觀自在德垂普天之下,正法明王體繼無上之尊」門聯的三級斗拱門樓觀音寺大門,一對獅子威嚴地守候在大門兩側,讓心懷歹念之人望而止步,內心多了一份恐懼與膽怯,讓悲憫情懷之人凜然前行,內心多了一份安全與坦然。由於地理位置特殊,這座水磨磚門樓突兀在塊澤河大橋尾部,與寺廟相距十餘米,沉雄、偉岸、器宇軒昂。這座門樓起著影壁的作用,由「隱蔽」二字引申而來,雖然建在側面,但還是起著遮擋門戶的作用,也使寺廟裡面的風景平添了幾分尊貴、幾許神秘、幾多威嚴。原來的觀音寺進山門極為簡陋,為重塑宗教形象、彰顯建築風采,當地群眾及外界熱心人士共議重建美觀大方、藝術牢固之山門,又蒙富村鎮人民政府批准支持,天假奇緣,幸遇建築師伍鋪技藝超群,歷時半年在險地施工,安全完成工程並達到預先設計建造效果,可謂玲瓏剔透,巧奪天工。

走進門樓,是一條寬不到一米的從懸崖上人工雕鑿出來的小路,小路的盡頭是寺廟一層的白色牆壁,在兩塊木板上鐫刻著對聯「大橋雄偉壯觀凌空飛架似雙虹卧波犀牛潛水真乃建築師之高超技藝,廟宇軒昂氣勢如掛絕壁如鴻浩展翅鷹隼舞空無愧公輸子的天斧仙功」,這付攬盡當地風物、蘊含歷史遺迹的對仗工整、寓意深遠的對聯給我們留下了無盡的遐思和況味。進入寺廟大門,一種威嚴、神秘的氣氛撲面而來,令你不由自主地讚歎、驚奇,油然而生敬意。觀音佛道院大殿的建築極富特色:一層高達六米多的建築沒用一根平擔和檁條,全部採用榫鉚銜接,其造詣之深,在富源所有的寺廟建築中實屬罕見。反映了古人樸素的唯物觀和陰陽相對、福禍相依的哲學觀念。置身大殿前,只覺得空間透明如水,從眾多的建築物和深山峽谷中透出的潔凈的陽光蕩滌著凡間的塵埃,充滿了靈性與韻致。

據史料記載:觀音佛道院原名塊澤大橋觀音寺,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歷史相傳為河迤兩外人民燒香拜佛之地,廟內齋筵法事之奉行多為富樂正一道教在內行持活動。在當時的背景下,其建築難度之大、檔次之高、耗資之巨,在當時的富源縣絕無僅有。出於種種考慮,因地就勢建設了集神殿、鐘鼓樓、寢宮於一身高達十二米的三層廟宇,後反覆完善,集歷代前賢與無數能工巧匠的聰明才智,才造就和玉成了這座殫土木之功、窮造化之巧,集清朝、近代、現代建築精粹於一體的絕代藝術珍品。塊澤河觀音佛道院文革時期殿宇神像被徹底拆毀,蕩然無存。

改革開放時期,欣逢盛世,百廢俱興,河迤兩外人民群眾共議復修觀音寺,富樂普化壇顏清川老壇長倡導鼓勵、開壇道眾,指派弟子四人聯合當地信善人士施工操作,於一九九三年復修起木架結構,大殿有四塊碑存記,二00五年因承挑梁承受不住壓力,向下傾墜,勢成危險,通過請示申報,蒙上級批准,重建觀音寺,寺廟主持劉羅東率領道眾弟子籌建,二00六年正式投建,幸遇湖北省著名古建築師苳財舉先生技藝超群,設計新穎美觀大方,於十月十九日開工,至二00七年二月十九日完工,歷時四個月,蒙各級行政宗教領導厚愛及各界大德高賢好善樂施、信善人士捐資援助。塊澤河大橋觀音佛道院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建築文化的博大精深令人感到熨帖與踏實。它將富麗堂皇的皇家文化、神秘深邃的宗教文化、田園牧歌般的文人文化和儲蓄蘊藉的民俗文化融為一爐,沉寂了三百多年的老酒般濃郁的文化氣息浸透於這座廟宇的每個角落,為富源的文明進程標定了一個鮮明的歷史血型。

近代著名的建築大師梁思成說過:「我國的寺廟建築,無論在平面上,布置上或殿屋的結構上,與宮殿住宅等等素無顯異之區別。蓋均以一正兩廂、前朝後寢、綴以廊屋為其基本之配置方式。其設計以前後中軸線為主幹,而左右軸線則往往忽略。交軸線之於中軸線,無自身之觀點立場,完全處於附屬地位,為中國建築特徵之一。」然而,梁思成老先生絕沒有想過,在雲貴大山叢中建築寺廟,要因時因勢,不能以偏概全、一概而論,塊澤河大橋觀音佛道院的建築格局,就打破了人們的慣有思維。不同之中也有相同之處:雕樑畫棟、勾心鬥角、富麗典雅、連環相套,很自然地把人們引導到這一古建築中去,形成「庭院深深深幾許」的幽遠與縱深。廟內有三重牌坊全系木質結構,背靠懸崖,三面臨空,別緻精巧,建築形式為四柱歇山式,利用三角形的穩定性原理構成支架,整體看上去莊重華麗,穩固堅實。雕刻精細的飛檐和斗拱又使它向上挺舉,氣韻生動,堪稱富源古建築的絕妙佳構。從總體上看,整個建築布局合理,結構嚴謹,輪廓鮮明,巍峨壯觀。清代建築家的理念是,將天地自然之象轉變為人心營構之象。因此,建築形式的構建,其實也就是力量和生命的構建。在古人看來,建築就是宇宙,人體同樣也是宇宙,而且人們常常以審視建築的目光回眸人體自身。如腦門、賁門、幽門、鼻樑、脊樑、子宮等等,都和建築觀念息息相關,這說明人體是古人心目中另一個小宇宙,人體本身就是一種生命的「建築」。

在這裡,隨便一塊磚、一方雕刻,都比美國的歷史還要長。悠久、厚重、永恆、典雅,每時每刻都在這裡涌動著、飛翔著,氤氳出古意盎然的醉香與沉寂。如果說塊澤大橋觀音佛道院是一本書,那麼,這每一步都濃縮成精華的景點便是一行行疏疏密密的句子,被一方方石塊、一角角翹檐的標點符號點成長長短短的句子,頓挫著這座廟宇的節奏與風格,只要伸出手,彷彿就能觸摸到滄桑的嘯詠和時光的凝重。

古希臘畢達哥拉斯學派認為:「教的原則是一切事物的原則。」而任何藝術的成就都要依靠許多數的關係。我置身其中的這座聖殿難道不正是如此嗎?你瞧,這建築形體的大小錯落和高低起伏,布局的主從倚正、疏密呼應和虛實有致,線條的剛健與柔和,色彩的冷暖與沉淡,質感的粗糙與細膩,以及周圍環境是否和諧,大都貫穿著一定的數的比例。走進塊澤大橋觀音佛道院,我才真正意識到:作為一種在時間的進程中發展的空間意象,建築形象的「內心獨白」,就是它們的文化及美學意蘊,它們是以包括數學、化學、光學、力學、物理學、環境學、藝術學,甚至堪輿風水等多種語彙同人「對話」的,它不僅具備音樂的旋律、繪畫的韻味,還兼有詩文的氣質和雕塑的風骨。義大利著名的建築美學家布魯諾·賽維在《建築空間論》里精闢地指出:「建築的特性——使它與所有其它藝術區別開來的特徵,就在於它所使用的是一種將人包圍在內的三度空間『語彙』……建築則像一座巨大的空心雕刻品,人可以進入其中並在行進水中來感受它的效果。」比如觀音佛道院古佛寶殿挺拔俊偉,巧奪天工,三層塔檐層層翹起,在緩和的節奏之中滲融著飛動、輕盈的旋律。這座大殿最大的特點是處處充滿了向上的態勢和衝動,這衝動表述了人類嚮往天堂,追求無限和永恆的迫切願望。我們喜愛巨大的形象,是因為我們的靈魂渴望擁抱宇宙。站在這裡,我真有一種凌虛御空的感覺,彷彿也和這斗拱一起,向幸福的「天國」飛升……

站在寺廟前的一百八十餘平方米的場院里,豁然開朗,場院四周殿廡周環,曲屋連屬,頓覺神清氣爽。那金黃色的琉璃瓦、灰白色的石台基、硃紅色的柱子,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勝似天上宮闕,彷彿步入仙鄉。古佛寶殿二樓面向塊澤河大橋的鐘鼓精巧玲瓏,古色古香,登高叩擊,音韻悠揚,可盡得「拂鍾奏無聲之樂,擊鼓傳漫天之花」之閑情雅趣,超然物外,天上人間,不知今為何夕!任憑歲月如何更替,晨鐘暮鼓之聲反覆交替上演,奏出了人生的和平與幸福、內心的寧靜與皈依、人性的善良與慈悲,悲憫情懷與愛國愛教情結交融升華。而每年的農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和九月十九,當地民眾都會不約而同成群結隊如約而至,參與做觀音的聖誕會,彈奏演唱大洞玄經,不但使心靈受到蕩滌凈化,還能交流溝通增進情感。

古佛寶殿是這個袖珍精品景區中最宏偉的建築,由拜殿和獻殿兩部分組成,高挑的翹檐恰似鳥翼輕展,又如嫦娥奔月。珠聯璧合,渾然一體,巧妙運籌,天衣無縫。真可謂匠心獨具。古佛寶殿的門、柱上懸掛的「 一水來清溪浩蕩奔流有如香山妙境,半壁依塊澤嵯峨屹立儼似普陀壯觀」、「 佛法無邊普度蒼生登彼岸,道德崇高教化赤子出迷津」、「 忤逆狂悖任呼不顯靈,忠孝友恭有求吾即應」、「 仙境在何方此地相彷彿,神靈無不知至心必顯靈」、「充實精神文明繼承先賢故址,恢複名勝古迹壯麗祖國河山」等對聯以及長聯「兩百里清溪奔來眼底穿山過峽浪滾滾澎湃滔天看東馳白駿西屹仙石南卧雄獅北豎文筆遷客騷人何妨選勝登臨聽戛玉潮聲預感陰晴風雨旭日曙光初照綠竹村容嬌喜茫茫萬頃良田九下苗浪三春楊柳幾樹桃花,數千里高峰映入屏中超巒越嶺雲飄飄叆叇浮空顧前睡犀牛後倚龍脈側立金雞殿飛青鸞英傑學士盡為尋芳華集聳談經樂音頓覺幽雅玄妙朝霞紫氣照耀紅牆廟貌美觀巍巍九重雕梁七層畫棟五畝菜畦八月桂香」立意高遠,含蓄樸素,令人過目難忘。原先的寢宮位於古佛寶殿的三層,後來由於僧侶和香客善徒增多,在歷經塊澤河湍流激浪衝擊千百年仍堅不可摧的懸崖半山腰依山建起了三層鋼混結構的客房和一層用齋房,讓善男信女在木魚聲和水流聲的交織中忘卻煩惱憂愁、遠離爾虞我詐而心無雜念地進入甜美夢鄉,感受到本真的人性與善良,尋找到返璞歸真的人之初、性本善的路徑,對所行所思進行捫心自問、沉靜反思,並珍愛生命、善待人生、善待他人。特別是張貼在古佛寶殿一層大門上的用毛筆書寫的《九妙戒真》(一者克勤愛國守法,二者敬讓孝養父母,三者不殺慈救眾生,四者不淫正身處物,五者不盜推義損己,六者不嗔凶怒凌人,七者不詐諂賊害善,八者不驕儆忍互尊,九者不二奉戒專一)和《入壇十戒》(孝順父母,戒忤逆悖慢;忠愛祖國,戒背叛出賣;慈仁物命,戒屠割宰殺;端正身心,戒邪淫亂性;尊師重道,戒輕慢尊長;整肅壇場,戒污穢褻瀆;勤勞務正,戒偷盜貪鄙;敬奉天地,戒裸露三光;諷經禮懺,戒飲酒茹葷;勸善歸過,戒兩舌妄語)讓我記憶猶新、對我啟迪頗深、讓我受用終身,讓我看到了人性的善良和做人的本真顏色,看到了佛法教化世人、普度眾生的精神實質所在。這內涵豐富、外延無邊,倡導真善美、摒棄假醜惡的《九妙戒真》和《入壇十戒》不但是對空門子弟的訓誡和鞭策,更是對紅塵中人的警示和勉勵。

深秋成熟的陽光穿越時空,明凈而安詳,非常適合時光在寂靜中流淌。徘徊在寺廟內、大橋上、山洞口、河水邊、天書下、崖畫旁的身影,多是三三兩兩的遊人,他們在被磨得光溜水滑的石板上擦出的足音,讓這寺廟裡與石縫間苔痕一樣鋪滿著的古典故事,藤蔓般地在我心頭纏繞,蓬勃出幾縷形而上的詩意與惆悵。遙想每年慶賀豐收的九月十九和春節廟會,院中輕歌曼舞,鼓樂齊鳴,四周的客人如醉如痴,人頭攢動,好一幅太平盛世的喜人景象!是啊,了解一個城市、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或一段歷史,最初的形象進入和最終的精神領悟,總是離不開建築。那麼,作為宗教色彩如此濃烈的塊澤河觀音佛道院古佛寶殿廟宇建築,為什麼要修建得這樣富麗堂皇、金碧輝煌呢?人們為什麼要虔心向佛、磕頭朝拜呢?於是,類似於哈姆雷特當年提出的問題又橫亘在我的面前。

難道說人真的有生死輪迴?難道真的像詩人所想像的那樣:「死亡也許不是穿黑袍的骷髏,它應該和誕生一樣神聖」?我常常會莫名其妙地猜想,如果死亡是一個吞噬一切的空洞,那麼,生與死之間就失去了緊密的內在聯繫,死亡之後不再勇擔生前行善積德或為非作歹所形成的後果,生存就會成為一個孤立的過程,死亡不再具有威懾力,不再從另一個高度監督著生,這將使活著的人喪失敬畏之心。作為種種勸善的知識體系,宗教賦予了死亡豐富的內容,按照宗教的觀點,死亡並不是到此為止的意思,死後還有靈魂的審判,還有天堂和地獄,還有輪迴報應、轉世投胎。總之,宗教創造出種種因果循環的故事,讓生和死綴成一串相互鎖扣和長鏈,通過安慰和儆戒避免人們由於死亡所造成的可怕中斷而自暴自棄。由於現世的幸福既短暫、又無常,來世或「天國」的幸福才可靠、才無限,於是,人把自己現世的住宅造得很簡陋,卻把神的房屋造得雄渾、莊嚴、闊大、壯麗。而且,我敢說:歷史上不曾有過壯麗神廟建築的民族是寒磣的、淺薄的、瘦弱的。神廟是一個民族集體潛意識的結晶。最典型的特徵就是:歐洲的古老城市之所以具有與眾不同的魅力,主要就在於它擁有圓頂、尖頂和古希臘建築。正是這獨特的建築語言符號系統,才營造出了歐洲城市的典雅、高貴和優美,營造出了她的教養和歷史的厚度、高度、廣度、深度。雨果把「巴黎聖母院」比成是在幾個世紀的漫長時間裡形成的一座大山:「這是世紀的積累,這是人類社會不斷蒸發而剩下的沉澱。總之,這是一種體系,每一段時間的波浪都增加了它的砂層,每一代人都在這個建築物上堆積了沉澱,這個可敬的建築物的每個側面,每塊石頭,不僅是我們國家歷史的一頁,也是科學史和藝術史的一頁。」

走出觀音寺廟建築群,返回到臨橋而建的廟門處,抬頭仰望,只見上善宮門柱上懸掛的「樹德化人批判黑端亂世風,誠心正已沿襲華夏文明治」對聯分外奪目、令人警醒,激勵著每一個到此尋幽探寶的人們在今後的人生中學會向善、向上。看來我應該為塊澤河大橋觀音佛道院的艱難建成、發揚光大、警醒勵志而自豪。

走出寺門,我開始對塊澤河大橋進行考量,該橋位於富村鎮新廠村委會下鋪村西北800米處,始建於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系富源縣富村鎮與羅平縣富樂鎮兩岸人民捐資建造。整座橋呈東西走向橫跨於塊澤河之上,為雙孔石拱橋,建橋時巧用河中巨石作為橋墩中心基座,橋面距河面高27米、長30米、寬6米、面積180平方米,西側孔跨徑12米,東側孔跨徑5米,在橋東南立修橋碑2塊,橋東南立修橋碑1塊。1981年新建混泥土箱型空腹式拱橋於老橋之上,長44米、寬6.5米、高39米。塊澤河大橋氣勢恢宏,造型獨特、印刻著文明的痕迹,是兩縣兩岸人民增進了解、加深友誼的心靈之橋。靠近富村的一面懸崖上,不知何年何月驚現了天來神筆「天虹接漢」四個蒼勁有力的懸崖石刻大字,其神秘的歷史傳說令無數人駐足仰望考究,而橋上橋、崖中廟、廟下洞、石中印等獨特景觀也吸引無數人或從遠處凝目眺望、或冒險攀爬抵達,讓心靈接受挑戰,讓情感接受歷練。

離開塊澤河大橋寺廟群精品景區,我常常追問自己,在如此偏僻的深山峽谷中,竟然有這樣的人間傑作,不禁讓人回想起興盛和繁華的時光會一直像寺廟的香火一樣長期亮堂興旺,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幻化成泥。塊澤河大橋觀音佛道院這人文教化的澤被,足以證明這裡的歷史沉澱是何等的深厚和博大,文化遺存是何等的豐饒和亮麗。

圖/鄧成斌

編輯/楊 艷 鄧成斌

關注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化富源 的精彩文章:

TAG:文化富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