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的論語品讀之旅》學而篇七

《我的論語品讀之旅》學而篇七

(七)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佛祖並不在西天並不在遠方,你的家人你的朋友以及眾生皆是,你的心即佛眾生即佛。

「賢賢」,前一個是動詞後一個是名詞,親近賢德之人並不斷向他學習努力也成為一個賢德之人;「易色」,參見其他的資料解釋為容貌莊重、態度謹然,在賢德之人身邊你自然會受到其影響改變自身常慣的散漫而顯示出莊重之色,所謂「見君子而後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另有一種解釋「賢賢易色」為重視內在的賢德,不在乎外在的容貌(另外一種解釋改變好色之心)。「事父母能竭其力」,談到孝道,重點在於這個「竭」字,講究的是凡事儘力而為,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竭盡所能。「事君能致其身」,「君」字不能僅僅理解為君王,包括你的朋友同事等等,都可以包含在這個範圍內,「致其身」並不是說你就義無反顧,把自己全部都搭進去了,這裡的意思同上「竭其力」一樣都是表示竭盡所能,也就是曾子所說的「為人謀而不忠乎」,為別人辦事是不是做到了竭盡所能了。「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這句話比較好理解,和朋友之間的交往是否做到了說話算話、誠實可信。然後如果這四件事情都能夠做好了,一個人即使沒有文化水平不高現在的標準就是即便是沒有上過學,那也是一個值得讚賞的有學問的人,同「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都是在表明同樣的意思,學問並不是指文化素養的高低,而是為人處世的修養。這句子夏的話是對上一句夫子的話的進一步的強調。

「賢賢易色」,「賢賢」親近有賢德之人,為什麼還要在後面專門強調「易色」?這裡應該不是閑來之筆,必有其用意,聯想到後面的章句夫子談到孝道的時候「『子曰:色難』」,態度神色修養的不易,所以這個「色」絕對是很重要的,怎麼去理解這裡呢,我想曾子說過「所謂成於中形於外」,一個人的態度臉色直接反映的是內心的情況,里外是相通的,孟子說過志和氣的關係,「志至焉氣次焉」,內心莊重起來了那麼外表就會反應出來,同時雖然有這樣的先後主次的差別,氣也能影響志,所以不能小看了外在的對於內在的影響,所謂態度莊重了內心也會隨著起變化的,這就是相輔相成的關係。

「竭其力」、「致其身」,這句話不應該理解為粉身碎骨渾不怕的義無反顧的豪邁之情,這樣的翻譯太絕對化太過於不近情理了,所以我覺得應該理解為「儘力而為」,在平常與人交往的時候謀事盡心竭力,特殊情況和特殊身份之下如果遇到戰時或者其他什麼,你可能要豁出性命去完成使命的時候,要真的還就是「致其身」了,真的就是所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可能真的就像孔明那樣,到達那樣的位置想退也不行,真的是死而後已才行。

「言而有信」,我首先想到的是戀愛關係、夫妻關係,愛的時候海誓山盟、海枯石爛,愛的轟轟烈烈、無怨無悔的,一旦激情褪去,生活的瑣事把彼此的感情磨平消痕、飄散無蹤,各種出軌離婚的劇情層出不窮、精彩紛呈,才發現當時說過的話即使是真心但是也只是當時的真心並不是他能夠做到的或能夠一直實現的,感情裡面不缺少甜言蜜語、海闊天空的假大空,而我們往往卻信以為真被糊弄得暈頭轉向,以為命中注定從此此心拳拳,最後往往會切身體會到裡面的脆弱和無力,一句承諾,可以堅持多久,一小時、一天、一個月、一年還是多久,時間可以讓斗轉星移,而人心又是如此的善變,世界是如此的複雜,所以談到這「言而有信」,就像那一句經典的台詞「如果給這段感情加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如果我是紫霞我只想給至尊寶一個響亮的巴掌,你哄小孩呢!甜言蜜語當作雞湯享受一時的幸福滋味就好,真當葯來喝那就真的沒救了,所以一句話能做到一輩子的真的是太偉大了,總而言之拉拉扯扯這麼多我想說的是這句話的分量絕非看起來的那麼輕那麼容易,這是多麼沉重的漫無邊際的責任和承擔啊,所以說我愛你其實只是我現在愛你、我可能以後還愛你,或許我並不是只愛你。世間的事真真假假,善意的謊言又如何去看待呢?又如何去對應這樣的「言而有信」的標準呢?我想有時候撒謊並不是有意或者惡意,只要真心實意便好。「盡信書不如無書」,就如同這句話所告訴我們的,不能不相信也不能全相信,有時候真的不能苛責,人在做出承諾時並不能預料未來事情的發展以及變化的限制和要求,本心是真誠的,但是現實是殘酷的,言而無信有時候並不是有心而為之,所以夫子也說「過則勿憚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翡翠森林蝸牛君 的精彩文章:

寫在最前面-開始《我的品讀論語之旅》

TAG:翡翠森林蝸牛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