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靜讀」第155期: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靜讀」第155期: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唐·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TEXTVERSION

最近,我國中原一代出現了大規模的雨雪天氣過程,這讓北方的小夥伴們很是著急:說好的「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呢?北國的雪都去哪了?這不,素來以雪著稱的東北,卻只能遠遠「圍觀」,尤其是看到中原一帶的小夥伴在「曬雪」的時候,內心的感受可以說是「五味雜陳」。

最近的「靜讀古詩文」就讓我們來談談雪,來感受一下古典詩歌中的雪的世界,先來看一看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從主題上看,這是一首送別詩,但是由於詩中對於雪的描寫太精彩了,往往當我們提及關於雪的佳作時,這首詩就會第一個浮現在我們的腦海。

同許多人一樣,岑參也是懷著到塞外建功立業的志向,曾經兩度出塞。這首詩就作於岑參第二次出塞,當時送別武判官回京,恰好下了一場大雪,但這冰天雪地的塞外景色,到了岑參的筆下就變成了「雄奇壯美」風光。

邊塞的雪來的有點早,「胡天八月即飛雪」並且還伴隨著呼嘯的北風。並不亞於北方寒冬里的冰天雪地,讓人感到絲絲寒意。但詩人並沒有讓寒意繼續襲來,一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讓人內心頓生喜悅之感,同時一絲溫暖也從心頭襲來,而這一切幕後的「導演」就是這塞外的雪花。

一個「忽」字不僅表明了邊塞天氣變化無常,同時也讓人感覺到這突如其來的美景所帶給人的驚奇。「千樹萬樹梨花開」不僅美,而且是一種「壯美」、「奇美」其中還夾雜著浪漫的氣息。雪花白的無暇,梨花也是白的純凈,將雪花比成梨花再合適不過了,而這「梨花」還不是「孤芳自賞」,而是「千樹萬樹」一片繁榮壯麗。

詩人拿春景來比冬景,匠心獨運,讓人們感到這美就在眼前。謝道韞曾因一句「未若柳絮因風起」而獲得「詠絮才」的美譽。不知謝安看到這「千樹萬樹梨花開」後又會作何評論?

其實邊塞的雪不僅僅只有岑參筆下這壯美的一面,還有另外的「風情」,當清代的大才子納蘭性德置身於塞外時,看到漫天飛舞的雪花,寫下了這樣一首《採桑子》:

非關癖愛輕模樣,冷處偏佳。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謝娘別後誰能惜,飄泊天涯。寒月悲笳,萬里西風瀚海沙。

一句「不是人間富貴花」概括出了雪花的特點,越是冷的地方,就越能表現出雪花的美,有梨花的晶瑩,卻無它的嬌貴,讓北國的寒冬顯得不再寂寞。當雪花漫天飛舞的時候,發揮您的想像,您眼中的雪花一定也有另一種風韻。

讓我們再回到岑參的這首詩中,儘管雪給我們帶來了美的感受,但當那紛紛飛舞的雪花散入珠簾,打濕軍帳時,原本就寒冷的邊塞因為學而變得更加寒冷,居住、睡眠、穿衣、拉弓等日常活動都變得更加艱難。此外雪中送別也別有風味,尤其是身處塞外時。「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詩中的最後部分描寫了武判官離去的場景。雪越來越大,以至於臨行時山上布滿了茫茫的白雪,而當人已經消失在曲折的山路中時,馬蹄留下的腳印還留在雪中,清晰可見。而一句「雪上空留馬行處」也讓人看出詩人心中的不舍,看著這腳印,來送別遠去的人,祝福一路平安。也只有雪才能讓遠去的馬蹄印清晰可見,讓人心中更多了一層留戀與不舍。

邊塞的雪在岑參的筆下不斷地變化,浪漫、寒冷而又多情,其中寓含了詩人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

關於雪,我們說不完也說不盡,我們在之前的節目中,也曾和大家分享過祖詠的一篇《終南望余雪》,大家可以「溫習」一下(繼續讀,鏈接就在下面哦),感受一下從長安城看到的終南山的余雪和塞外苦寒之地風雪的不同。

看完了岑參的這首詩,相信您對雪又會有一種不同的理解,那麼就讓我們走出去,去感受不同風貌的美麗雪景吧!

「靜讀古詩文」原創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讀古詩文 的精彩文章:

「靜讀」第156期:陸遊·《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TAG:靜讀古詩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