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開元通寶目前市場價值是多少?年前出手世紀最好

開元通寶目前市場價值是多少?年前出手世紀最好

開元通寶為唐代貨幣。錢幣在唐代始有「 通寶」。唐初沿用隋 五銖,輕小淆雜。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為整治混亂的幣制,廢 隋錢,效仿西漢五銖的嚴格規範,開鑄「開元通寶」,取代社會上遺存的五銖。

最初的「開元通寶」由書法家 歐陽詢題寫,面文「開元通寳」,形制仍沿用 秦方孔圓錢,規定每十文重一兩,每一文的重量稱為一錢,而一千文則重六斤四兩。

開元通寶是唐代第一種貨幣,也是發行量最大,沿用時間最長的貨幣。由於其質量合理,通貨控制得當,錢幣做工比較精美,故深受百姓喜愛。開元通寶已經成為大 五帝錢的一部分,具有 辟邪,旺財的功效。

在質量上,一般的開元通寶每文重一錢,每十文重一兩,每貫(即一千文)重六斤四兩。每文重二銖四絲,摺合質量約4克。但在唐玄宗開元年間,由於處於盛世,開元通寶的銅料增加了一到二成,這時的開元通寶質量約為4.5克至5克,因而厚重的開元通寶也多半是此時鑄造。在樣式上,初唐開元通寶光背無文,中唐起錢背開始有星、月及其他紋飾,晚唐會昌開元則在錢背面加上錢局所在地名。經過三百餘年鑄造,版別複雜。唐代以後仍有冶鑄,但樣式大多與唐有別。在規格上,開元通寶基本是小平錢,但唐代也鑄有少量「開元通寶」折十大錢,屬開爐紀念性質,後代也有偽造。

《 舊唐書·食貨志上》記載:「武德四年七月,廢五銖錢,行開元通寶錢。開元錢之文,為給事中 歐陽詢制詞及書,文字莊重、雋秀、挺拔,時稱其工。其字在篆隸之間,其詞先上後下,次右左讀之(即 直讀,讀作開元通寶)。自上及右迴環讀之(即 旋讀,讀作開通元寶),其義亦通,流俗謂之開通元寶錢。」

開元通寶錢,在我國錢幣史上具有劃時代的地位。「開元」,意指開闢新紀元;「通寶」,意指通行寶貨。開元錢的劃時代地位表現在 :唐代以前的錢幣,多以形制或重量為名稱,如刀幣、五銖錢等,而自開元錢後,改稱「寶」、「通寶」、「 元寶」等。開元通寶是唐朝統治290年中的主要流通貨幣,而且影響了中國1000多年錢幣的形制、錢文模式和十進位衡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元祐通寶——宋哲宗的第一枚銅錢,更是新時代的見證!拍賣價格驚人!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