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9歲的病人搶救無效死亡後,醫生默默的走到了醫院的外面大哭一場

19歲的病人搶救無效死亡後,醫生默默的走到了醫院的外面大哭一場

手扶著牆,蹲在地上,一個人偷偷地大哭一場。這張照片下面,有許多醫生和家屬講述著他們的經歷。每一個,都讓人淚目...

這是一位網友發的照片,並配了這樣一段文字:一位急診室的醫生在自己的19歲的病人搶救無效死亡後,默默的走到了醫院外面。

19歲的病人在自己的手術台上沒有了生命的跡象,這位醫生的內心此時該有多難受?拼盡所能卻無法挽回一條生命,那種難以承受的沉重壓力,眼睜睜看著自己的病人沒有了呼吸。「你再堅持一會讓我再試一次,我能救回來啊」,這種念頭反覆在他內心縈繞。可惜,人已逝去,再也沒有機會了。

醫生也是人,肩負著救死扶傷重任的醫護人員,其實也是和我們一樣的凡人,當生命從指間逝去時,醫生的無力感、心痛感、內疚感,並不比患者的家屬少。

之前東方衛視在2015年3月播出的一個紀錄片《急診室故事》的片段,躺在病床上的郭老58歲,因突發急性心肌梗塞被送進醫院。

經過檢查醫生髮現郭老心臟左邊的一根大血管已經堵住了,考慮到病情十分危急,醫院立即啟動綠色通道給郭老做手術,於是醫生向郭老家屬詳細地解釋了病情,並告訴他們這個手術技術很成熟,會打麻藥,不用擔心。

但是郭老的心臟情況及其複雜,剛剛被推進手術室就發生了緊急室顫,室顫是指心室發生無序的顫動,如果不及時終止,後果不堪設想。醫生當機立斷馬上對郭老進行電擊除顫,而電擊刺激的疼痛讓郭老發出了慘叫。守在手術室門外的家屬們聽到後開始瘋狂拍打手術的大門,醫生們頂著巨大的壓力把郭老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而當手術室大門打開後,醫生們還得面對家屬劈頭蓋臉的罵聲。就算醫生跟郭老家屬解釋了事情的經過,也沒有得到家屬的信任。

這個視頻讓我們不得不反思當下的醫患關係怎麼會發展到這種地步——醫生解釋不聽,聽了不信。

這也是現在很多醫生有時候不想當醫生的原因。

現實生活中,每一位醫生或多或少都有這樣一份心痛的經歷。不是所有的病都能治好,不是誰不想好好醫治,而是每一位患者,醫生都會傾盡全力去救治,但需要理解的是,總有一些醫學尚未達到的地方。

記得小時候爸媽一直希望我長大後可以學醫,護士也可以。可是到了高中的時候家裡人都不同意了,說現在護士醫生啊都被很多家屬打罵。以前學醫、當醫生,曾經在大家心中多麼神聖而偉大,而如今醫患關係越來越緊張,很多家長都不敢讓自己的孩子學醫了。孩子不學醫,學醫的人不想當醫生。醫生越來越少,只會讓我們看病越來越難。大家真的希望這樣嗎?

我們要知道醫生是人不是神,他會盡自己能力去救病人,他遇到在他面前死去的病人,他也會心痛,也會晚上做噩夢。可是等到下一位病人走進門診,等到患者躺在病床上,等到手術燈亮起的時候,他們還是會毫無怨言的拿起手術刀繼續奮戰。因為,他們是醫生。

醫學院學生的課程比一般大學生繁重的多,醫生這個稱號背後是多年的努力。

如果大家都能在看病時多一些互相理解和體諒,多一些耐心,讓他們能更好地完成,也是對自己和家人朋友生命的負責。我們希望您耐心一點,再耐心一點,我們國家的醫患關係能夠好一點,再好一點。

白衣天使,醫生,在一次急診搶救後,病人不幸離世,她默默的走了,這就是為什麼醫生一般手術後等都什麼也不想說,不明白的人以為是冷漠,以為是沒有感情,其實他們的工作環境需要他們時常保持冷靜,這也就是醫生一般都是比較內向的,能沉得住氣,心理素質夠好才能降低風險,他們每次術後都是安安靜靜的,一般都是:1、非常疲憊 2、病人狀況不好,也會心情不好,擔心病人,特別是看著不幸離世的病人,就算醫術再高也難免有不可治癒的疾病,但是作為醫生的她每時每刻想到的是自己是醫生能夠救世間所有的人。

十九歲的病人在自己的手術台上沒有了生命跡象,此時此刻醫生的內心是承受著多大的壓力?怎麼面對病人的親人,譴責自己,內心該有多難受,拼盡所有卻無法挽回生命,當初學醫都勵志救死扶傷,卻有病人在自己身邊走了,大家能體會到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來洪屬桃子 的精彩文章:

TAG:來洪屬桃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