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姓氏保護神-姓氏圖騰,你的姓氏圖騰也許就是那個貴族1

姓氏保護神-姓氏圖騰,你的姓氏圖騰也許就是那個貴族1

公安部治安管理局2017年對全國戶籍人口的一項統計分析顯示:

王姓是我國第一大姓,有9288.1萬人,佔全國人口總數的7.25%。 據介紹,我國第二大姓是李,有9207.4萬人,佔全國人口總數的7.19%;第三位是張姓,有8750.2萬人,佔全國人口總數的6.83%。

姓氏人口總數在2000萬人以上的姓有10個,依次為:王、李、張、劉、陳、楊、黃、趙、吳、周。

我們先來看看這十個姓氏的圖騰是什麼樣的,你是不是對你姓氏的圖騰了解呢?

(在下篇文章中我會依次介紹:徐、孫、馬、朱、胡、郭、何、高... 等等,如果對你的姓氏和圖騰感興趣關注了解)

王姓氏圖騰

王 姓源於姬姓,出自周朝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的後裔,屬於以王族身份為氏。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之後,因本來是王族,所以他們以王為姓。東周靈王太子姬晉,因直諫被廢為庶民,遷居於琅琊(今山東[3]省),世人稱其為「王」家,其後亦以「王」為姓,稱為王氏。

李姓氏圖騰

李姓源於嬴姓和姚姓,出自皋陶之後顓頊帝高陽氏的後裔理征和舜帝姚姓的後代結合的後代,或出自道家創始人老子李耳,屬於以官職名為氏。顓頊和舜帝後代一說:李姓祖先之一是伯益,伯益是帝顓頊的裔孫。舜帝時候,伯益因幫禹治水有功,又為舜馴服鳥獸,被舜賜姓贏氏,李姓出自嬴姓和姚姓 ,李姓祖先之一:贏姓出現因為舜帝的賜姓給他的女婿姓為嬴,還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兒嫁給他。舜帝,姚姓,舜,黃帝子孫,生於姚地,以地取姓為姚,其後代就以姚為姓。堯時,皋陶曾擔任大理(掌管刑獄的官)的職務,其子伯益被舜帝賜為嬴姓,後子孫歷三代世襲大理的職務,其子孫按照當時的習慣,以官為氏,稱理氏。理氏改為李氏的說法概括有兩種:

一種說法是:商帝辛時,皋陶後裔理征,在朝為官,因直諫得罪了商紂王,而被處死,其妻契和氏帶著兒子利貞逃難時,因食李子充饑,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稱理,便改姓李氏。

另一種說法是:據史籍記載,周朝以前未見有李氏,自從有老子姓李,名耳,為利貞的後裔,因祖上世代為理官,理,李兩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為氏。顯然,李氏是始於李耳稱姓的。

張姓氏圖騰

張姓出自黃帝姬姓的後代,據《通志·氏族略》所載,春秋時,晉國有大夫解張,字張侯,其子孫以字命氏,也稱張氏。又載,張氏世仕晉,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瓜分晉國後,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隨著三國遷都而遷移。其中,以遷居韓國的張氏影響較大,歷代都有入朝為官的。韓國始都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後南遷宜陽(今河南宜陽縣韓城),又遷陽翟(今河南禹州),最後遷至鄭 (今河南新鄭)。趙國初都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後遷中牟(今河南鶴壁市西),最 後又遷邯鄲(今屬河北)。魏國始都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後遷大梁(今河南開封 市)。是為山西、河北、河南之張氏。

劉姓氏圖騰

劉姓於祁姓,傳說出自上古堯帝的後裔祁氏被封於劉國(前稱定州唐縣,今河北唐縣),屬於以國名為氏。相傳,唐堯是遠古祁姓部落陶唐氏的領袖,名放勛,他賢達善良,後成為部落聯盟首領,被尊為五帝之一。據傳說唐堯出身在順平縣 ( 原完縣 ) 的伊祁山,伊祁山就又稱作堯山,堯因地名而為祁姓,其第九子源明被封在劉國(今河北唐縣),子孫遂以國名為氏,世代相傳為劉氏,史稱劉氏正宗。

陳姓氏圖騰

陳姓最早出自媯姓,是舜帝的後裔。周武王建立周朝以後,找到舜的後人胡公滿,封他在陳這個地方,建立陳國。到了陳閔公的時候,陳國被楚滅掉了,亡國後的陳國子孫便以原國名為姓氏,於是有了陳姓。陳姓除了源於國名,還有從其他姓氏改名而來的,其中有一支是由少數民族改姓而成的。據《魏書·官氏志》記載,北魏時期鮮卑貴族侯莫陳氏隨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將侯莫陳改為單姓陳。

楊姓氏圖騰

楊姓出自黃帝之後西周王族。據唐代林寶的《元和姓纂》和宋代鄭樵的《通志·氏族略》記載,楊姓出於姬姓,源於晉地之楊國(今山西洪洞縣東南)。西周成王姬誦封其弟叔虞領地於今山西西南一帶,建都於唐(今山西翼城縣西),為唐侯。

因唐地臨晉水,由此為晉(諸侯)國,叔虞即為晉開國之君。至春秋時,晉國內亂,晉武公(叔虞後裔西周第九代君夷王姬燮之十世孫)滅瑉侯統一晉國。武公死後,其長子詭諸繼位,為晉獻公。獻公相繼滅周圍諸小國,包括楊國。獻公封其二弟伯僑領地於楊,以地取姓即為楊姓。由此伯僑成為楊氏得姓始祖,距今約2600多年。

黃姓氏圖騰

黃氏源於嬴姓和姚姓,舜帝時候,伯益因幫禹治水有功,又為舜馴服鳥獸,被舜賜姓嬴氏,黃姓祖先之嬴姓出現因為舜帝的賜姓給他的女婿伯益姓為嬴,還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兒嫁給他。舜帝,姚姓,舜,黃帝子孫,生於姚地,以地取姓為姚,其後代就以姚為姓。

黃姓據《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等有關資料所載,黃姓為陸終之後,其後建立黃國,後為楚所滅,子孫以國為氏。帝舜時代,東夷部落的首領叫伯益,是「帝顓頊之苗裔」,因幫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賜姓嬴氏。傳說伯益的後裔有14支,既徐氏、郯氏、莒氏、終黎氏、運奄氏、菟裘氏、將梁氏、黃氏、江氏、修魚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趙氏、合稱嬴姓十四氏。其中的黃氏大約於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黃國,因被周朝封為子爵,又稱黃子國。春秋時期,楚國稱霸,只有黃國和隨國敢於抗衡。從夏朝2148年建立黃國公元前648年,經歷1500年的古老黃國被楚國所吞併。亡國後的黃國子孫,以國名為氏,就是黃氏。

趙姓氏圖騰

趙姓,源於造父,顓頊帝後裔,是嬴姓十四氏之一。趙氏崛起於春秋晉國,"趙氏孤兒"的故事更是天下知曉;因趙氏孤兒是周王族庄姬公主的獨子,因此血緣,普天之下的趙氏子孫也就同時成為了周文王的旁系後裔,與同是三晉之一的韓氏,魏氏本質上是表親的關係《參見〔史記〕【趙世家】【韓世家】【魏世家】等等》;所以,三晉一體,互幫互助,同氣連枝,共和天下。

趙氏除建立宋朝外,還建有南越帝國等諸多王朝,稱王稱帝者達到60多人,越武帝趙佗更是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和最長壽的君王;尤其一提的是,基於宋朝的龐大人口數量,趙氏藩王的數量初統計達到了650多人【參見《趙宋藩王世系源流表》等】,成為華夏諸侯王數量最多的姓氏,遠超其他各氏,是名符其實的帝王專業戶。

吳姓氏圖騰

吳姓,出自姬姓,以國為氏,為黃帝軒轅氏後裔。早在炎帝、黃帝時就已存在。炎帝之臣有一叫吳權的,他的後代是我國樂曲的發明者。

那個因為勇敢剽悍,善於狩獵而以「吳」為稱號的原始氏族,在堯舜以前的活動,《尚書》、《春秋》、《國語》、《史記》等經典史書都記載闕如,只有以廣博、繁雜著稱的宋人羅泌《路史·國名紀》中,才以吳權的氏族為第一個吳氏族。《路史》說,吳權是炎帝之臣。可見吳人最初是從屬於炎帝、黃帝部族集團的。《山海經·海內經》記載了一個有趣、奇異的故事:吳權的妻子叫阿女緣婦,她與炎帝的孫子當時為黃帝之臣的逢伯陵通姦懷孕,三年後一胎生3子,分別叫鼓、延、殳。鼓和延傳說是鐘的發明者,也是樂曲的最早發明創製人。逢伯陵是姜姓和齊姓等族的始祖。

吳權屬於遠古的吳氏族,《路史》已說得明確,其實,吳權不但是人名,它還極可能又是氏族名。正因為這樣,有的書又說吳權是顓頊時的人,傳說各異,無須深究。陳明遠《中國姓氏人全》說:吳權的後裔以吳為氏,成為吳姓的一支。

周姓氏圖騰

1.源於周昌

周姓的最早出現,可追溯到遠古的黃帝時期。據《姓氏考略》所載,相傳黃帝時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將,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這兩個人的後代都以周為姓氏。

2.源於姬姓

出自姬姓,其始祖為周文王姬昌。黃帝的後代后稷,姓姬,是周族的始祖。周公東征勝利後,大規模分封諸侯,其中姬姓國就有53個。這些姬姓國的後人大多改以國名、地名及祖父名號為姓氏。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國所滅後,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周宗室子孫及周朝遺民以周為氏。這一支通常被認為是中國周姓來源的主要部分。

3.源於少數民族

南北朝時,北魏獻帝的第二個哥哥,原姓普,後改姓周。《魏書·官氏志》記載:"獻帝以兄為紇骨氏,後改為胡氏。次兄為普氏,後改為周氏。"獻帝時,把北魏國拓跋氏分為七份,以七兄弟統率之。由此可知,拓跋氏改姓周氏的,不只獻文帝的次兄一人,還有次兄統率的那一部分國人。周氏,是北魏國興旺的七族之一。魏拓跋氏改姓周氏的後代,有隋朝名將周搖。周搖(約 507--590),字世安,是北魏獻帝次兄普乃氏(普氏)的後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夜醉聽風 的精彩文章:

傳承千年的「百兵之祖」——越王勾踐劍

TAG:月夜醉聽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