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唐代孟郊一首歌詠母親的詩,情感真摯自然,千百年來廣為傳誦!

唐代孟郊一首歌詠母親的詩,情感真摯自然,千百年來廣為傳誦!

《遊子吟》是唐代詩人孟郊的一首五言古詩,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通過一個臨行前一個看似平常的母親縫衣服的動作,凸顯了母愛的偉大和無私,此詩情感真摯自然,千百年來廣為傳誦。

《遊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母愛的普通而偉大,表現在很多的方面。而詩人獨具匠心,選取母親為遊子縫製衣服這一個極其平常而又足以表達母子之情的場面加以刻畫。開頭兩句突出了兩件最普通的東西,即線和衣。這兩件雖然是並列且相對獨立的,但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慈母」深愛即將遠行的兒子,手中的線必然要縫製遊子身上的衣服,把母愛一針一線地縫製在遊子的衣衫之上,為詩情的逐步升華蓄勢。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這兩句惟妙惟肖地刻畫了母親的動作和心裡。母親擔心兒子在外邊無人照顧,衣單身寒,所以要密密麻麻地縫,縫的結實,以免兒子有線綻衣穿之苦。慈母的一片深情,正是通過這細緻入微的動作流露出來。俗話說「兒行千里母擔憂」,兒子還沒有出門,母親已經擔心其長久不歸,盼望其早日歸來。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前面四句是直敘母愛,而最後兩句是前四句的升華。詩人以「寸草心」比喻兒子的一點孝心,以「三春暉」比喻母愛的溫暖,以小草不能報答春光照臨的恩,來比喻兒子永遠報不盡母恩。以前的詩人多是用春草來比喻離情別恨,如「相思若煙草,歷亂無冬春」,詩人卻用來比喻人間母子的真摯情感,從而這首詩跳出了詩人對慈母的感恩之情而具有更廣泛的社會意義。

這首詩語言質樸真切,比興形象生動,親切而純真的歌頌了一種普通而偉大的人性美----母愛。宋朝劉辰翁評之為:「詩之尤不朽者。」而清朝賀裳說:「真是六經鼓吹,當與退之《拘幽操》同為全唐第一。」雖然他們是從儒家忠孝的觀點來品評的,但也可見這首詩很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喚起普天下兒女親切的聯想和深摯的思念,不愧為千古傳頌的名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最美詩畫 的精彩文章:

唐朝8首經典懷古詩,每一首都含千古名句!

TAG:最美詩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