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太極拳的一點兒思索

關於太極拳的一點兒思索

太極拳的歷史有數不清的未解和難解之謎:誰發明了太極拳?張三丰、王宗岳傳世的太極拳論為什麼被奉為經典?楊無敵的英名是怎麼產生的?是打遍天下無敵手還是德藝雙馨令人敬佩而無敵的口碑……

太極的現實更是煙花耀眼,數不清、理還亂:為什麼太極的門派燦若星辰、越來越多?為什麼宗師大師多如牛毛?太極拳為什麼商品化,變成了賺錢的工具?為什麼總是爭吵不休、互相瞧不起?為什麼要把太極拳與外來拳種相提並論?太極拳能上擂台嗎?能與不能都為什麼……

太極修鍊到一定的時候,也有說不明道不清的奧妙:感知了內氣,意導氣,氣運身,怎麼用語言表述清楚?松、靜(凈)、虛、空、無,字好寫,具體內涵怎麼表達?它們究竟是什麼關係?懂勁,陰陽,虛實,開合等等高層次功夫的論文汗牛充棟,是正確引導還是誤導?為了強身健體選練太極為什麼還有人傷筋傷骨傷膝蓋……

凡此種種,無論歷史、現實還是自身,都有說不完的話題。

以筆者之見,歷史是學術問題,那是歷史學家的事兒;現實是無可奈何的現實,誰也左右不了,不必操心勞神;最重要的是管好自己,認準理兒,選對門兒,持之以恆,用時間打磨,用王宗岳武裝自己,把老祖宗的哲理修鍊上身,這是最最重要的,只有這是清風明月,讓人欣慰,讓人享受,其他都是煙雲,最好讓它隨風而散。

太極拳界對松透身心有深刻認識, 楊澄甫先生說:「一個松字,最為難能。」吳圖南在20世紀40年代,還曾專門寫過了一篇「松功論」的文章。當代太極拳明家王壯弘老師,則以「不」的否定語句來說明松的重要性:「不松何以空,不松何以柔,不松何以滿,不松何以圓,不松何以活,不松何以靈。」由此可知,練太極拳能獲得祛病強身、延年益壽、優化生命、開發智慧等功效,其奧妙就在一個「松」上。

鬆開、鬆散、松沉、松凈、鬆柔、松化,這六個境界,初學太極拳者雖不容易理解,亦做不到,但作為練太極拳過程中不同境界的體現,有所了解,還是很有必要的。

昨天群里(編者:指「聚賢太極魂行功研習會」)發布的聊天很有意義,讓我們認識了九十三歲的蔣錫榮、九十歲的金仁霖兩位老前輩,看到了「耄耋之年能御眾之形」的傳統太極功夫,兩位老先生說的清楚,講的明白,做的精彩。耄耋之年輕輕鬆鬆地讓二百斤的壯漢無力可施,或走或跳,這不是力學原理,老人與壯漢比力氣談何容易,所以太極的真功夫與力學沒關係。究竟是什麼原理?這是我們這些太極人必須探討研究的大課題。

我希望我們這個群就以這一大課題為宗旨,在所有有此類功夫的老前輩的影像、理論中尋求答案。謝謝!.

本文作者痴迷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明星·佟大為:奮鬥從童年開始,練太極、隨緣選劇本,他活成了文藝圈裡的佛系清流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