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兵聖孫武參與了哪次大戰,他的軍事思想是什麼?

兵聖孫武參與了哪次大戰,他的軍事思想是什麼?

孫武(公元前6世紀末至公元前5世紀初),字長卿,春秋時齊國樂安(今山東惠民)人。他是我國古代傑出的軍事謀略家。所著《孫子兵法》,是一部內容完備、博大精深的兵學名著。

孫武年輕時因齊國發生內亂,從山東逃奔到南方的吳國。周敬王四年(前516年),吳王闔閭親自召見孫武。孫武見了闔閭,便把自己所寫的13篇《孫子兵法》,一篇一篇地呈給闔閭看。闔間每看一篇,都拍案叫絕。接著,闔閭又讓孫武用他的宮中美女試演陣法,於是發生了孫武吳官斬美姬的故事,反映出孫武信賞必罰的治軍態度。闔間重用孫武為將軍。孫武任將軍之後,闔間就提出要率兵攻楚。孫武詳細地分析敵我形勢之後,認為時機尚不成熟,主張要逸民、練兵,伺機而動。為了疲憊楚國,吳國又用了6年的時間,反覆騷擾楚國的邊境。使楚國的實力受到了消耗,士氣受到了打擊。

公元前506年,吳國攻楚的條件已經成熟,於是調動幾乎是全國的兵力3萬多人大舉興師,直搗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吳軍要由今天的蘇州進到江陵附近,進行千餘里深遠的戰略奔襲。孫武等人協助闔間制定了一條出乎楚國意料的進軍路線,即是從淮河逆流西上,然後在淮訥(今河南潢川西北)舍舟登陸,再乘楚軍北部邊境守備薄弱的空隙,從著名的義陽三關,即武陽關、九里關、平靖關,直插漢水。吳軍按照這一進軍路線,順利地達到漢水,進抵楚國腹地。楚軍沿漢水組織防禦,同吳軍隔水對陣。由於楚軍主帥令尹子常擅自改變預定的夾擊吳軍的作戰計劃,為了爭功,單獨率軍渡過漢水進攻吳軍,結果在柏舉(今湖北漢川北)戰敗。吳軍乘勝追擊,五戰五勝,佔領了楚的國都郢城。

孫武所著兵書《孫子》,共約6000餘字,內容恢宏精闢,揭示了戰爭的最一般規律。「十三篇」的篇名是:計篇、作戰篇、謀攻篇、形篇、勢篇、虛實篇、軍爭篇、九變篇、行軍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間篇。孫武運用當時最先進的思想和科學技術成果,總結了戰爭的豐富經驗,制定了有關戰略、戰術的原則。

第一,他提出了樸素唯物論的戰爭觀。他首先強調的是政治、經濟在戰爭中的作用,以「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的思想貫穿於全書的始終,他反對天命,不相信鬼神,「先知者,不可取於鬼神」(先知,指事先了解情況,預先制定計劃),他強調戰爭的準備工作,提出「先為不可勝」的戰備思想。

第二,提出了許多軍事辯證法的概念和範疇,含有豐富的辯證法思想。概括起來主要是弱生於強,強生於弱的矛盾轉化思想:「在利思害,在害思利」的辯證分析的思想,「兵無常勢」的發展變化思想等。

第三,謹慎的戰略思想。《孫子》中的戰略思想非常豐富,他開宗明義第一句話就指出:「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他反對輕易用兵,指出: 「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知用兵之利也」,主張「不戰而屈人之兵」。他把戰略的內容歸納為五個要素:道、天、地、將、法。並且指出,將帥只有深刻了解,確實掌握這五個戰略要素,才能夠打勝仗。

第四,靈活的戰術思想。他提出要「致人而不致於人」(調動敵人而不被敵人所調動),調動敵人的辦法是造成敵人的弱點,如各種「示形」戰術。孫武還提出「兵無常勢」,戰無常勝的思想,根據不同的時間、地點、作戰對象等,採用不同的打法。如「踐墨隨敵,以決戰事」, 「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等等,就是這一思想的具體體現。

孫武死後,他的兵書世代相傳。北宋時,《孫子兵法》列為《武經七書》之首,成為我國古代軍事謀略學的鼻祖。在世界上,《孫子兵法》也是一部最古老、最完備的軍事典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瀧離栤 的精彩文章:

李世民篡改歷史了嗎?

TAG:瀧離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