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調經中藥一天喝幾次

調經中藥一天喝幾次

文章目錄一、調經中藥一天喝幾次二、調經中藥什麼時候喝最好三、吃調經中藥有何禁忌調經中藥一天喝幾次

調經中藥一天喝幾次

1、一般中藥早中晚各服用一次,但一天兩次也可,兩次服藥時間多間隔6小時。婦女月經周期延後七天以上,甚至四五十日一行,稱為月經後期,但初潮後一兩年或更年期,經期時有延緩,而又無其他癥候者,不屬本病。本病又稱經遲或經行後期。

2、調經中藥有哪種類型

月經後期病因可分虛實兩型,虛者營血虧損,或陽虛生化失調,以致經血來源不足,血海不能按時由滿而溢;實者氣滯血滯,或寒凝而血瘀,以致沖任阻滯,血海不能如期滿溢,而致延後。

2.1、虛寒型 若為虛寒型,調經葯多趁熱喝;若為實熱型,調經葯多冷後喝;若胃不好,多飯後服。一般中藥早中晚各服用一次,但一天兩次也可,兩次服藥時間多間隔6小時。

2.2、血虛型 經期延後,經量少,經色淡紅,無血塊,或小腹隱隱作痛,臉色蒼白、心悸失眠,周身疲乏,頭暈、耳鳴,舌淡紅、脈細弱、治宜補血調經。藥用:當歸頭、淮山、熟地、党參、山萸肉、川斷、雲苓、白、益母草、丹參、艾葉、雞血藤。

2.3、血寒型 月經延後,量少,經色淡,小腹冷痛,肢冷、舌淡苔白、脈弱無力,治宜溫腎扶陽,祛寒調經,藥用:當歸、川斷、益母、艾葉、熟地、雞血藤、白芍、北芪。

2.4、氣滯型 經期延長,經量少,色黯紅,有血塊,小腹脹痛,苔薄白、脈弦細,治宜理氣活血調經。藥用:木香、鬱金、益母、艾葉、當歸、熟地、柴胡。

3、調經中藥方子有哪些

3.1、牛膝 屬多年生草本,根入葯,生用,活血通經;治產後腹痛,月經不調,閉經,鼻衄,虛火牙痛,腳氣水腫;熟用,補肝腎,強腰膝;治腰膝酸痛,肝腎虧虛,跌打瘀痛。獸醫用作治牛軟腳症,跌傷斷骨等。

3.2、丹參 為唇形科植物丹參的乾燥根和根莖。春、秋二季採挖,除去泥沙,乾燥。具有活血祛瘀,通經止痛,清心除煩,涼血消癰之功效。

3.3、桃仁 為薔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乾燥成熟種子。果實成熟後採收,除去果肉和核殼,取出種子,晒乾。具有活血祛瘀,潤腸通便,止咳平喘的功效。

3.4、雞血藤 為豆科植物密花豆的乾燥藤莖。秋、冬二季採收,除去枝葉,切片,晒乾。具有活血補血,調經止痛,舒筋活絡之功效。

3.5、紅花 為菊科植物紅花的乾燥花。夏季花由黃變紅時採摘,陰乾或晒乾。全國各地廣有栽培。具有活血通經,散瘀止痛之功效。

調經中藥什麼時候喝最好

1、月經經期先後不定、月經延期、經量少或多,或經前乳房脹,頭痛失眠、發熱、腹痛等,應在月經來潮前5--7天服藥。

2、月經來潮後,經量少、全身酸痛、頭暈目眩等,應該在月經來潮第一天開始服藥治療。

3、經期提前、經量多、天數不定的應在行經28天後開始服調經葯。

4、無排卵的單相基礎體溫曲線者,應當在整個月經周期服藥;基礎體溫曲線提高、排卵前期延長的,在月經乾淨後服藥,量宜大一些;基礎體溫曲線提高、黃體萎縮不全的,在排卵後和月經來潮前1周開始治療。

調經的藥物是要連續吃上幾個月的,因為中藥重在調理,具體的實施治療應當聽從婦產科的醫生指導。

吃調經中藥有何禁忌

1、血熱經期提前的,忌吃辛辣,蔥,蒜,姜等刺激性動火食物。

2、虛寒面白的,忌吃生冷瓜果,酸澀、油膩的食物;治療因氣滯而引起的胸悶、腹脹時,不宜食用豆類和白薯,因為這些食物容易引起脹氣。

3、海鮮,對於任何中藥來說,都是一種禁忌,所以調經中藥也是不能食用海鮮的,大家要學著自控,學著忌口哦。

在家煎藥的病人,每天盡量喝到三次,在每次喝葯的前後二十分鐘內不要喝水和水果,喝葯的時候要在兩頓飯的中間,不宜空腹喝葯或者飯後馬上服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藥 的精彩文章:

【關愛職工】中藥房協助院工會再次發放預防流感代茶飲

TAG:中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