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發動七國之亂的始作俑者-劉濞

發動七國之亂的始作俑者-劉濞

吳王劉濞,劉邦哥哥劉仲的兒子。劉仲被封為代王時,匈奴進攻,劉仲守不住,逃跑到洛陽,再回長安,劉邦不忍致法,廢為合陽侯。而劉濞,封為沛侯。黥布(讀情)謀反,劉邦親自出征,劉濞年二十隨行。大敗黥布軍,劉濞被封為吳王,守會稽,王三郡五十三城。已拜受印,劉邦召來先看個面相,結論:若狀有反相。心裡有點後悔,撫摩他的背說:侄兒,漢後五十年東南有亂,難道你嗎?天下劉姓一家,千萬不要反。劉濞磕頭拜謝不敢。

(暫先假定此為信史,則可斷定劉邦身邊聚集一批星相專家)

在孝惠帝和呂后掌權時期,天下剛剛安定下來,社會動亂逐漸減少。郡國諸侯各自拊循其民(拊循,慰問),吳有豫章郡一座銅山,可鑄錢,東靠大海,可煮鹽,國用饒足。

在孝文帝在位時期,吳太子(劉濞的長子)與皇太子(後來的漢景帝)一起下棋。吳太子和他的老師為楚國人,彪悍並且很有傲氣,有一次兩人發生爭執,皇太子把吳太子給打死。吳王劉濞非常悲傷,說:我們都為皇室,死在長安就葬在長安,不必葬在吳國。因此葬之長安。再也不按臣子的禮節來朝,推脫有病。中央調查清楚確實無病,子喪長安,懷恨在心。每次派使者來,都要嚴厲問責一番並關押,使者答:察見淵中魚,不祥。今吳王裝病,被發覺才進一步裝病不出。再給一次機會為唯一的辦法。於是漢文帝釋放使者,並賜予吳王手杖,他至老死都可不見天子。劉濞得以脫罪,謀反暫緩。三十餘年的時間收留很多流民,武裝隊伍迅速擴大。

晁錯為太子智囊時,多次上書,稱吳國太強需削弱。文帝不忍心,因此吳王更有恃無恐。等到景帝上位,晁錯再次上書,內容大致如下,史稱削藩策:

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諸子弱,大封同姓,故孽子悼惠王王齊七十二城,庶弟元王王楚四十城,兄子王吳五十餘城。封三庶孽,分天下半。今吳王前有太子之隙,詐稱病不朝,於古法當誅。文帝不忍,因賜几杖,德至厚也。不改過自新,乃益驕恣,公即山鑄錢,煮海為鹽,誘天下亡人謀作亂逆。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之,其反遲,禍大。

先說明漢初分封諸侯王的歷史原因和背景,並接著論述諸侯王強大的危害。三年冬,楚王削東海郡,趙王有罪削常山郡,膠西王卬私下賣爵削其六縣。

正值中央議論削吳,吳王恐怕勢頭不會停止,決定造反搏一把。打聽到膠西王劉卬(讀仰)很勇猛,喜歡帶部隊,其他諸侯忌憚他,因此派中大夫應高遊說:

今者主上任用邪臣,聽信讒賊,變更律令,侵削諸侯。吳與膠西,知名諸侯也,一時見察,不得安肆矣。同惡相助,同好相留,同情相求,同欲相趨,同利相死。彗星出,蝗蟲起,此萬世一時,而愁勞,聖人所以起也。吳王內以朝錯為誅,外從大王后車,方洋天下,所向者降,所指者下,莫敢不服。大王誠幸而許之一言,則吳王率楚王略函谷關,守滎陽敖倉之粟,距漢兵,治次舍,須大王。大王幸而臨之,則天下可並,兩主分割,不亦可乎?」王曰:「善。」歸報吳王,猶恐其不果,乃身自為使者,至膠西面約之。

膠西王的群臣且有一批不同意造反,可惜沒有採納。

膠西群臣或聞王謀,諫曰:「諸侯地不能為漢十二,為叛逆以憂太后,非計也。今承一帝,尚雲不易,假令事成,兩主分爭,患乃益生。」王不聽,遂發使約齊、菑川、膠東、濟南,皆許諾。諸侯既新削罰,震恐,多怨錯。及削吳會稽、豫章郡書至,則吳王先起兵,誅漢吏二千石以下。趙王遂亦陰使匈奴與連兵。

發兵後,並發布一封告各諸侯書:

吳王劉濞敬問膠西王、膠東王、菑川王、濟南王、趙王、楚王、淮南王、衡山王、廬江山、故長沙王子:幸教!以漢有賊臣錯,無功天下,侵奪諸侯之地,使吏劾系訊治,以侵辱之為故,不以諸侯人君禮遇劉氏骨肉,絕先帝功臣,進任奸人,誑亂天下,欲危社稷。陛下多病志逸,不能省察。欲舉兵誅之,謹聞教。敝國雖狹,地方三千里;人民雖少,精兵可具五十萬。寡人素事南越三十餘年,其王諸君皆不辭分其兵以隨寡人,又可得三十萬。寡人雖不肖,願以身從諸王......願諸王明以令士大夫,不敢欺也。寡人金錢在天下者往往而有,非必取於吳,諸王日夜用之不能盡。有當賜者告寡人,寡人且往遺之。敬以聞。

精兵五十萬加上南越王和其他諸侯王的士兵三十萬共八十萬,三月之內敗於昌邑一戰,正應了爰盎所分析的:吳王所誘,皆無賴子弟,亡命鑄錢奸人,故相誘以亂。人數眾多,但皆非真豪傑,都是些勢力之人,缺乏戰鬥力。

一邊漢景帝派遣吳國舊相爰盎去說服吳王,不聽,且想要把爰盎留在軍中,不從就會被殺害掉。爰盎乘夜色逃脫到梁國。周亞夫到達淮陽,請教之前在父親周勃手下任職的鄧都尉,並聽從他死守昌邑,絕吳糧道的計策。

另一邊則吳王不聽從田祿伯的奇計(他分析只大軍向西,沒有其他奇道,難以取勝,需要有奇兵開闢第二戰場),吳王太子從利害關係出發,認為有百害無一利,不應分兵出擊。少將桓將軍從漢兵和吳兵的優劣出發,建議迅速推進佔據險要城池,不要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很遺憾的這條計策也沒有得到通過。

剛開始吳王和楚王劉戊攻打棘壁(今河南),勢頭很順利。梁王經過鏖戰抵擋住吳王的推進。在昌邑被周亞夫設計圍困,糧草不濟的情況下,兵敗逃跑。帶著殘餘部隊退到東越(今浙東地區),東越人在漢廷的利誘下,斬殺吳王。中央迅速下一封詔書,羅列吳王的過往罪行,對造反及其跟從下達必殺令。

從吳王開始造反,到率領楚兵等七國軍隊,正月起,三月皆破滅。

劉邦的評價:有造反的面相。

若狀有反相。

漢景帝劉啟的評價:惡行很大,但漢文帝不忍心,給予改過自新的機會。

吳王濞背德反義,誘受天下亡命罪人,亂天下幣,稱疾不朝二十餘年。有司數請濞罪,孝文皇帝寬之,欲其改行為善。

史官的評價:吳王的造反之心,從喪失兒子開始萌芽。古時候諸侯的封地,方圓不能超過百里,太大則威脅中央的權威。

吳王擅山海之利,能薄斂以使其眾,逆亂之萌,自其子興。古者諸侯不過百里,山海不以封,蓋防此矣。晁錯為國遠慮,禍反及身。『毋為權首,將受其咎』,豈謂錯哉!

我的評價:吳王有勇無謀,不善於用人,軍隊號稱八十萬,無良將輔佐,面對鐵腕大將軍周亞夫,三月速敗。正如兵法云:有必勝之將,無必之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你還記不記得初吻時的感覺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