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孫鶴論書法之五一:倪瓚《淡室詩軸》

孫鶴論書法之五一:倪瓚《淡室詩軸》

雲林高遠古淡天真

倪瓚(1301—1374),字元鎮,號雲林。別號甚多,如風月主人、莆閑仙卿、幻霞生等。人常稱其為「倪迂」。無錫(今屬江蘇)人。世居無錫祗陀里,其祖父為本地鄉紳,富甲一方。父早喪,弟兄三人,倪瓚由其同父異母長兄倪昭奎()撫養長大。倪昭奎,居家修道,是當時道教的上層人物,有種種特權,既無勞役租稅之苦,又無官場傾軋之累,反而有額外的生財之道。倪瓚從小得長兄撫養,生活極為舒適,無憂無慮,倪昭奎又為他請來同鄉「真人」王仁輔為家庭教師。倪瓚受到這樣的家庭影響和教育,養成了他不同尋常的生活態度,清高孤傲,潔身自好,不問政治,不願管理生產。完全迥異於儒家人世理想,故一生末仕。家中有一座三層的藏書樓「清泌閣」,內藏經、史、子、集、佛經、道籍千餘卷。倪瓚每日在樓上讀書作詩,除精心研讀典籍外,對佛道書籍也多有涉獵。「清泌閣」內還藏有歷朝書法名畫,時間較遠的有三國鍾繇的《薦季直表》,較近的有宋代米芾的《海岳庵圖》等。倪瓚對這些名作朝夕把玩,心摹手追,尤其對董源的《瀟湘圖》、李成的《茂林遠岫圖》、荊浩的《秋山圖》,潛心臨摹,揣摹其神韻氣質。同時,他常外出遊覽,見到有價值的景和物隨手描繪,他精細地觀察自然界種種現象,認真地寫生,歸後往往畫卷盈笥。長兄去世後,家境逐漸衰敗,後江南戰亂頻頻,倪瓚散財棄家,攜家人隱遁於太湖,閑雲野鶴,以詩畫自娛。

倪瓚畫作多繪太湖一帶山水,好作「一江兩岸」式的構圖,創造了新的構圖形式,新的筆墨技法,因而逐步形成新的藝術風格。作品個性鮮明,筆墨奇峭簡拔,近景一脈土坡,傍植樹木三五株,茅屋草亭一兩座,中間上方空白以示淼淼的湖波、明朗的天宇,遠處談淡的山脈,畫面靜謐恬淡,境界曠遠,此種格調,前所未有。猶如與世隔絕的孤島,空曠、寂靜、冷清。倪瓚論畫主張抒發主觀感情,認為繪畫應表現作者「胸中逸氣」,不求形似,說「仆之所謂畫者,不過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耳」。其繪畫實踐和理論觀點,對明清文人畫家有很大影響,畫史將他與黃公望、吳鎮、王蒙並稱元四家。在元四家中,倪瓚在士大夫的心目中享譽極高。明何良俊云:「雲林書師大令,無-點塵土。」明代江南人以有無收藏他的畫而分雅俗。

倪瓚工書法,擅楷書。主要取法於漢隸、褚遂良與歐陽詢,波磔有明顯的隸意,恬淡瘦勁、靜穆秀雅。但是傳世純書法作品極為少見。他的書法和其詩文一樣,大多散落在其簡遠高古的繪畫上。與詩畫一體,散發著簡遠、疏闊、古淡的氣息,是較為典型的文人書畫藝術的代表。文徵明、董其昌都曾高度讚美過他的書法。文徵明評曰:「倪先生人品高軼,其翰札奕奕有晉宋風氣。」董其昌評曰:「古淡天真,米痴(即米芾)後一人而已。」歷代著錄中所記倪瓚傳世作品有《三印帖》、《月初發舟帖》、《客居詩帖》、《寄陳惟寅詩卷》、《與率度札》、《與良常詩翰》、《與慎獨二簡》、《雜詩帖》等多種,可惜大多今已不存。

倪瓚《淡室詩軸》,紙本,縱64厘米,橫27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淡室詩軸》是倪瓚為友人「宗道」所書的一首七律詩。詩中寄託了他避世索居、與白雲幽禽為伴的心境。是軸為傳世少見的大行書,風調同於他的小字。通篇布局疏朗、錯落有致,淡古神韻,無一俗塵。倪瓚用筆爽勁而妍潤,結體較扁,多出波磔,饒有古意。吸收了唐人褚遂良的用筆特點,只是將褚的秀媚化為勁健,提按強烈、爽健蒼勁。倪瓚書法是元代隱士文人書法中高逸一派的代表,後世畫家多效仿他這種簡淡悠遠風格的題跋,如清初石濤等人的書法就曾受到他沾溉。

孫鶴,女,河南開封人。中國政法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中國文字學會會員,中國書法協會會員,國家圖書館講座專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山讀書觀經史 的精彩文章:

孫鶴論書法之五十:楊維楨《真鏡菴募緣疏卷》

TAG:深山讀書觀經史 |